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潍柴英致&新浪:要“造”一台怎样的车?

今年,“造车”火了。阿里、乐视、小米、博泰、汽车之家、蔚来、等等……

昨天下午,这个日趋庞大的互联网“造车”阵营中又添了一名新丁——新浪。有意思的是,它的牵手对象同样是一名来自汽车行业的新丁——潍柴英致。

直观来看,在“车”之所以成为“智能汽车”的关键要素——车载智能化产品落地上,双方各司其职,潍柴英致负责经济基础、新浪负责上层建筑。两个轻装上阵的小伙伴,似乎从一开始就卸下了包袱。

一个名为“Meetwo(米图)”的车载系统平台、一块尺寸对标特斯拉的超大中控屏、一辆将于今年9月上市的新车,用最简单的方式,从软硬件两方面,对产品完成定义。

当然,这还不够……

“造”一款怎样的车?

相信很多人对潍柴英致并不了解,事实上,该公司是隶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潍柴轻型车品牌命名为“英致”,该品牌首款车型G3于2014年下半年上市。此次与新浪联手打造的互联网汽车被命名为英致737,是潍柴英致品牌的第二款车型,将于今年9月上市。

柴英致汽车总经理叶子青之所以将英致737定义为一款“互联网汽车”,是因为三个特征:Meetwo车载系统平台、16寸液晶中控触摸屏、4G网络通道。

具体来说,英致737车机硬件采用飞思卡尔芯片,上述16寸液晶显示屏直观看和Tesla的17寸触摸屏类似,略微向驾驶者倾斜,Meetwo系统平台基于安卓操作系统,并支持4G网络。

从功能上看,基于Meetwo系统平台,用户可以在16寸触摸屏上实现包括信息资讯、休闲娱乐、安全防护、交通驾驶、诊断保养在内的几乎全部车联网服务。另外,能够通过与第三方数据的高度融合,Meetwo还可实现汽车、手机、PAD、智能家电等之间的互联互控。

一个可以想象的场景是,当用户的智能手环或手表与Meetwo相链接后,用户的心跳血压等身体指标即会在被监测后直接传送至Meetwo系统,而后系统会自动反馈出用户当天适宜听的歌,亦或适宜空调温度。

在操控方式上,除了触摸方式外,Meetwo还支持手势识别与语音操控,为了实现手势识别,Meetwo还特意规划了包括“上划”“下拉”“选择”在内的多项手势识别语音。

另外,Meetwo系统平台采用开源的架构,一方面方便接入现有其他APP功能,一方面使得其他开发者更易于进行车载端APP的开发。这种模式有点类似通用此前一度希望推出的APP Store模式,但受制于车辆本身基数的限制,对开发者的吸引力相比手机产品会有明显弱势,潍柴英致想必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此次潍柴英致的战略合作伙伴,新浪会将包括新浪新闻、新浪天气、新浪音乐、新浪电视、新浪视频、新浪微博、新浪股票在内的多款新浪系APP优先植入Meetwo系统平台,用户在车载大屏上可直接使用。



Meetwo系统平台及产品效果图

用“造车”相互背书

此次合作可以用一句话简单理解,潍柴英致负责搭建一套包含车机硬件、平台架构、操作系统在内的整体车载智能化产品,新浪现阶段为这个产品的内容和服务提供支持,后续则会利用自身的用户大数据分析优,潍柴英致后续产品的前期开发决策及后期市场战略提供依据。

撇开合作强度不提,这首先是一次非常直接的相互背书。新浪借助一个产品线暂未丰满的新兴品牌踏入互联网造车领域;潍柴英致则借力互联网大佬,轻松贴上互联网汽车标签。

不过,在车云菌看来,单从潍柴英致9月即将上市的英致737车型来说,新浪将多款APP集成进入Meetwo平台,扮演的角色更多在于CP/SP(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合作深度有限。

一方面作为CP/SP,新浪系APP也可以在其他任何车型的车载智能化平台进行适配搭载;

一方面,潍柴英致737车型的Meetwo平台也可以集成新浪APP以外的其他APP种类。

车云菌曾和多位业内人士交流,这种将手机端APP直接做小幅修改后搬至车载端的方法无疑是最简单有效的产品上马方式,对营销价值的作用也会立竿见影。不过,这种偏向映射的方式相比将APP的内容和数据导出后进行车载服务嵌入式开发的方式来说,在内容和服务的体验上会欠缺不少,毕竟绝大多数移动端的APP体验是不适合车机端的。

相比作为CP/SP角色的新浪,用大数据对潍柴英致后续产品完成引导的新浪,在整体合作中的价值更大。这种合作的大方向类似于汽车之家此前与长安的合作,都是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大量用户数据,实现对产品研发设计到产品销售售后的全方位修正,甚至实现用户设计、用户研发、用户下单的全流程可视化定制。

车云菌认为,相比汽车之家来说,新浪主要基于微博的大数据有利有弊。

利在于数据量足够大,月均活跃用户近2亿人,数据保护用户兴趣标签、人群属性、关注官微、博文讨论等;弊在于用户定位不够精准,其近2亿的月活跃用户中,只有2300万人对汽车感兴趣,这些用户的精准性和数量都不及专做垂直的汽车之家。不过,新浪可以将微博ID和潍柴英致车主信息进行打通,这对未来车内社交服务的衍生价值是其他平台比不了的。

对“造车”心怀敬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按照业内惯有的定义,新浪此次牵手潍柴英致,明显走的是“造车”的路子,但在整场新闻发布会及会后的交流中,新浪从未提及“造车”二字。在车云菌看来,这是新浪对自己角色定义的清晰、对“造车”心存敬畏的表现,值得点赞。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目前包括不少互联网巨头在内,把造车这件事情想的太简单,思维模式和车企关注焦点往往不在一个频道上。

简单来说,车企更希望找到一个供应商,而互联网公司则更希望成为合作伙伴。这两者定义完全不同,前者直接隶属于车企固有体系,车企按需付费,供应商保障产品品质;后者则更倾向于互联网玩法,甚至可以不要钱。

这里会出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从绝大多数车企的要求来看,作为供应商,不论是零部件企业亦或互联网企业,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均需要满足车企统一设定的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服务水平协议,但目前来看,很大一部分互联网产品不能够直接满足这条硬杠杠。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自主品牌为了项目的快速上马将SLA标准降低,甚至在车载智能化产品上取消SLA的。

另外,此次潍柴英致的英致737,目前除了新浪作为CP/SP外,其产品整体搭建很有可能是采取和目前绝大多数自主品牌相同的,找一家国内TSP服务商一站式打包解决方案。车云菌从叶子青处获悉,所有车载产品均经过多番验证,符合车规级要求。

车云小结

在此之前,很多品牌车型都已经完成了第一轮车联网产品的布局,潍柴英致算是后来者。不过,从产品本身的形态来看,潍柴英致这一步走的算是比较踏实。

后续来看,车云菌最关注的,是新浪的大数据能够对潍柴英致后续产品规划及市场起到多大作用。这依仗于双方的沟通磨合,以及企业基因的协调,当然,车企一定占主导地位。好在,潍柴英致很年轻,不需要对过去的模式进行彻底的粉碎和重建,这决定了他们的步伐,应该会更快一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潍柴英致携手新浪 推国内第一款互联网汽车
叫板特斯拉,英致怎么玩互联网汽车
【图】更加开放 福特AppLink功能解读与展望
车载冰箱是否可以购入?英得尔T20车载冰箱体验
潍柴发布“英致”品牌 首款SUV明年面世
十位老司机,有九个都离不开这些车载神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