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技说丨从现代起亚“首创”CVVD看气门学问


日,全新一代起亚K5在韩国正式亮相,新车采用最新家族设计理念,是起亚汽车复兴的镇山之作。国产的全新一代起亚K5(第五代)将于2020年4月在北京车展亮相,并有望在9月份的成都车展上市。

在这次起亚K5公布的技术中,一项名为CVVD的发动机技术引起了卡叔的关注,由于类似各种“V”各种“T”的技术官方缩写太多,CVVD也容易被人“误解”为类似VVT的常规技术。

所以卡叔想就这个时机来说说对CVVD的看法,以及对当下气门技术的一些看法。


CVVD仍然是在围绕气门可变做文章

从上世纪开始,汽车工程师就发现了“气门可变的学问”。

早期发动机设计的唯一诉求只是性能——从十几马力到几百马力,怎么大技术就怎么牛逼。

当发动机性能已经足够大,并且伴随石油危机的到来,人们开始将关注焦点放在发动机效率上。

而现在大家都知道:提升效率的核心,是“兼顾不同工况”——即使是三十年前的发动机,60公里/小时匀速的效率依然是很高的。难点,在于各种工况、尤其中低速工况下的高效。

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气门可变”。

这里面有涵盖很多方面。最常见的是气门正时可变,最典型的代表是丰田的VVT-i。然后另外一些厂商,还弄出了气门行程可变,典型代表是本田的VTEC。

实现VVT-i最常见的的做法,是让凸轮轴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在不同工况下,改变气门开启的时点,达到兼顾不同工况的目的。

实现VTEC最常见的的做法,是通过切换不同高度的凸轮,实现气门开启幅度的改变,同样达到兼顾不同工况的目的。

在这些最常见的办法之外,还有一些创新。

比如宝马的Valvetronic。它是通过伺服电机来实现气门的“随意改变”——行程、正时,想怎么变就怎么变,气门开不开都可以由电脑说了算。

还有如菲亚特的Multiari更神,它索性放弃了进气凸轮轴,完全由液压机构根据排气凸轮的相位来控制进气门。理论上,也是“进气门怎么工作全由电脑说了算”。

CVVD本质上,也属于这类创新。也就是说,它的核心目标仍然是在“气门可变”,并且是近乎“随心所欲地可变”。


CVVD最核心的目标,还是阿特金森循环的可切换

然后我们再留意一下近年来VVT技术的一个分支性的发展,比较典型的代表是丰田的VVT-ie。

过去的VVT都是液压机构,只能调整气门开启的“时点”,却改变不了气门开启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想要进气门多开一会儿,过去的VVT是做不到的。

VVT-ie将液压机构变成了电控机构。也就是控制凸轮轴的角度,是由电机来控制的。电机可想而知,它的转动是可以由电脑控制的,可以转得快一点也可以转得慢一点。再深了想,它就可以在某个时候,与凸轮轴同步转(凸轮轴正常的转动是由曲轴带动的)。那么当电机与曲轴带动的转角同步且相反运动时,凸轮轴就可以“有一小段时间不动”。这样气门就可以在“本来应该关闭的时候持续开启”,或者“本来应该开启的时候持续关闭”了。

为什么要这样?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阿特金森循环与奥托循环的可切换。发动机在低负荷工况下,用阿特金森循环燃效可以更高。怎么实现呢?就是在压缩行程的时候,让进气门延时关闭(也就是“本来应该关闭的时候持续开启”)。这样,进入气缸的空气会有一部分又“压回”进气歧管。

这相当于进入气缸的空气变少了,等效于缩小了排量。这时候发动机根据“小排量”的设定喷油,就可以减小喷油量。不仅如此,发动机做工的时候,活塞的行程是不变的,所以相当于“小排量”喷油的同时,可以“大排量”做工。这样就能提升低负荷工况下的燃烧效率。

CVVD的核心诉求,其实也在这里。只不过,它在结构上开了个“脑洞”,做法与VVT-ie不同,也与Valvetronic、Multiari不同。


CVVD的“脑洞”开在哪里?有何优劣?

CVVD的结构是在凸轮上做文章(而不单单是凸轮轴)。它的这套结构非常复杂,要讲清楚估计得写本“说明书”,而且还得具备很多基础学科的知识才能理解。所以这里大概只说说它的原理。

CVVD相当于在凸轮外面又套了一个环状机构或者壳体(也就是图中凸轮轴上方部分的那个机构)。这个结构可以用行星齿轮来想象,但又不一样。

也就是凸轮的转动是由外面这个“圈圈”带动的。外面这个圈圈则可以通过伺服电机的控制左右移动。这种移动方式是无级可调的。当这个圈圈左右移动的时候,凸轮的转角幅度就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就有点类似于VVT-ie一样,可以延长气门开启的时间。

可能大家看着还是有点晕。很正常,这两句话就能说清楚这道机构,那是不可能的。你只要知道,现代起亚的工程师忽然灵感乍现,通过一套之前厂商都没采用过的结构,实现了在某个时点气门持续开启(一般是在压缩行程,以实现阿特金森循环)即可。

从核心理论来说,这套机构与VVT-ie只能算异曲同工——结构方式完全不同,但达到的核心诉求其实是一样的。

那么为何一贯在技术上选择“跟随日系”的韩系,在阿特金森循环与奥托循环可切换的问题上,不效仿VVT-ie的做法呢?

或许现代起亚的工程师觉得VVT-ie的效果仍然不够理想,亦或者他们发现自己开了这个“脑洞”不用太可惜了吧?

从实现的效果来看,CVVD发动机的压缩比可以达到4:1到10.5:1之间大幅可变,不仅超过了VVT-ie,甚至超过了日产的的VT-C(当然,VT-C是另一种可变压缩比,不能简单类比,这里就不展开了)。所以很多人说,现代这一回在技术上已经领先于日系,虽然有点夸张,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然后更直观的效果是,CVVD可以性能提升4%、燃油效率提升5%,减少12%的碳排放。所以对于CVVD的技术创新,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结论

本文可能并没有如同事预期的那样,写成CVVD的“技术详解”。主要是在卡叔看来,对于咱们大多数人而言,首先还是应该“知其然”。而CVVD的“所以然”,解读起来确实很费力——它涉及到很多基础学科的东西。所以,我们只需要知道它大体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实现是为了什么,与当下的主流技术有何异同,以及当下主流技术都朝什么方向发展、为什么要这么发展等等即可。不是吗?

●车载社交,巨头们的新战场

●博世的新定位: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数据赋能者」

●特斯拉挥锤之后,英伟达:新芯片名为“雷神之父”

●新车智能情报站12月03期丨新势力来袭,合资不甘示弱,自主持续发力

车云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VTEC过时了 车上要是有这牛X技术 能让你吹上半年!
起亚K5发动机 张璇 爱卡汽车
可变气门
?值得学?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是一种怎样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发动机相关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