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稻草垛

  

文 | 掌柜

八九十年代的乡村,稻草随处可见,虽然最为普通平常,却也被农民视为宝物。水稻脱粒后,散乱的稻草被农家人捆成捆,整齐码放,堆成草垛。堆草垛是个细致的技术活,可不是随便一码就完事儿,得经得起风雨摧残,受得住时间考验。

彼时乡村,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稻场,围绕于村子四周,打谷、晒谷等农活全在场上进行,稻场的四周,则散布着一个个土筑的草垛坯台,或方或圆,坯台高出地面20厘米左右,且从中心挖一条沟至边缘,草垛就堆放在坯台上,避免底部被水侵蚀而腐烂。

堆草垛是男人们的绝活,依着坯台的大小,将一捆捆的稻草沿着坯沿层层码放,并不断踩实、压紧,堆至两三米高后,边沿渐渐内收,直至稻草垛的顶变尖。乡村的冬天风大,为防上部的稻草捆被掀翻,有的人家还会在现场用稻草搓绳,加固草垛。


一个个草垛瞬间即成,整齐地排列在稻场四周,像威武的战士一样,守护着稻场。那时的乡村,几家人合养一头牛,轮班牵到各家喂养,到了冬天草木尽枯的时候,这稻草就派上了用场——喂牛。

老家种两季水稻,一般来说,早稻草都存起来喂牛,记得当年幼小的自己曾问父亲,用晚稻草喂牛不行吗?父亲也给不了答案,只说这是一代代承袭下来的。或许,早稻草适口些,也更有营养吧。只记得每天都会从草垛上扯一捆下来,放进牛棚,成为那头老水牛的过夜之餐。

一进入冬季,农村基本无田间农活,阳光灿烂的日子,各家主妇仿佛约好了一样,都搬上小马扎,来到稻场边、草垛下,从自家草垛上扯下一捆捆稻草,扎“草把子”。故乡无山,就连那小几个小土丘都光秃秃的,烧土灶所需的柴禾,全靠这些晚稻草。

母亲挑了个背风向阳的地,就开始热热闹闹地扎起“草把子”,一个个大小匀称的“草把子”不断地被抛到一边,用不了多久,“草把子”就堆成一座小山。手里扎着把子,嘴巴也从来不停,主妇间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相互交谈着、议论着,不时一阵大笑,惊飞啄食的鸟雀。

扎“草把子”的同时,母亲也会扯一捆稻草,放在太阳下暴晒,到了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母亲就会把这些晒得透干的稻草运回家,铺在棉絮下面。到了晚上,往那床上一躺,软软的,还透着稻草的清香,舒适无比,第二天早上起来,床上留下一个深深的窝。

稻草垛也是乡村孩子们的游乐场,深秋初冬时节,全村的孩子都会在吃完晚饭后,聚集到稻场,开始每天重样却依旧乐此不疲的游戏,比如老鹰捉小鸡、捉迷藏……孩子们爱疯,总能在寒冷的夜里,疯出一身燥热,冷意全无。


捉迷藏时,很多小孩子就往草垛里钻,那些扯过一捆捆稻草的洞,正好藏身。藏身的时候,时常有惊喜,洞里竟然有鸡蛋,运气好的话,还能碰着七八个。那时的农村,家家养鸡,且都是放养。鸡四处觅食,草垛边是最好的去处,毕竟散落了不少稻谷。

日久时长,鸡把那些洞当成了窝,在里面下蛋,谁曾想,被捉迷藏的小家伙们给发现了。发现鸡蛋的孩子也不声张,暗自把鸡蛋带回家。而后,总会每天悄悄地去那里看看,看看鸡会不会继续在那儿下蛋,还别说,鸡也认窝,经常能捡到蛋。

时代不断往前发展,几亩薄田的收入终是赶不上出门打工,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进城务工,老家的田地渐荒芜,稻场从此没了往日丰收的喧嚣,稻草垛,更是消失不见。如今的农村,不再养牛,不再烧土灶,也无需稻草。从此,稻草和稻草垛,被抛进遗忘的角落。

本文作者掌柜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传说中的掌柜,幸运搭上70年代末班车,游乡串野,行涉山林。

· END ·
有风景  有味道  有故事
印象黄陂  品味黄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下的稻草
谢培军 ▏ 牛背上的童年 (小说连载 七)
乡村琐记|邓烈霞
逝去的岁月,远去的旧时光
文乡记忆|抢雨
韦德昭|双抢(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