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潘安兴 | 亲情

  

这个古老的话题,一直萦绕在当今人的脑际,挥之不去的是一场严峻的考试。

亲情是人生的马拉松长跑,无法选择,与生俱来的人际关系,乘坐一条船来到这个世界,一种血缘维系着往来。

血浓于水,不仅是礼尚往来,而是关键时刻伸出的温暖,让人感动一辈子的记忆。在中国农村几千年的宗法社会里,这种亲情关系,这种文化传统,尤为浓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统文化在乡村,保护乡村,就是我们的根。

亲情的世态炎凉,人情冷热,城乡的鲜明对比,对我感慨尤深。农村的血缘宗法关系村落,每个人的行为都要受到人们舆论监督,任何有违人伦举止,都有叔伯房长辈发话,主持公道,谴责不屑子孙。

城市则不然,居民来自各地,商业行为成为交流准则,坚守亲情,却是一份难能的可贵。

“娘亲舅大”这种理念思维,既是一种行为潜规则,也是一种担当。

我父亲四岁时,祖父因工伤事故,从屋顶跌落而亡,家庭推动经济支柱,孤儿寡母,生活无着,面临艰难困境,可想而知。

祖母的娘家是大余湾旁的湾子,叫细余湾,同姓同宗。祖母有个弟弟叫余学栋,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姐姐与外甥的照顾。

他给姐姐在大余湾找了一份做保姆的活做,生活有了保障,娘儿相依为命,赖以维持生计。他自己每天来转转,看看姐姐需要什么,外甥是否被人欺负,当姐厄运降临,弟就是姐的靠山。

隔三岔五,就接姐姐回家团聚,姐弟亲密畅谈,解除心灵的孤苦与寂寞,弟弟是那么善解人意,让姐热泪盈眶。

转瞬八年,他东托人,西磕头,给外甥寻找出路,在汉口一家纸盒厂当学徒。那里没有汽车,步行6、70里,送到学徒地点,安排下来,拜托老板再三,方才忐忑离去。

姐被解雇回家,小脚预测能种田,怎么办?春天撂下家里的话,牵来自家牛,走15里路,帮姐犁田打耙;秋天同样来到姐家,割谷碾谷入仓,再匆匆回家,做自家农活,年年如此。碰上青黄不接,背米送到姐家,度过饥荒。

家风一条河,一种文化浸润。漏水滴在旧窠里,他的两个儿子,家汉、家炎成人后,逢年过节,依例来看望姑妈。我的老爸也在反哺他的舅父,打从有了第一份工资,每月按时寄点钱给舅父零用,以尽绵薄。

上行下效,是一种无形的榜样。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连续自然灾害,物资极度匮乏,粮食非常紧张,饿肚子是普遍现象。一年春节前夕,老爸的老表家炎来看望我祖母,提了两斤猪肉,顿时,我们惊呆了。

当时,黑市一个小糠饼就卖一元钱一个,黑市肉票是20元一斤。这是一份什么情?天高地的血脉亲情!无法衡量的浓浓价值!成为不可思议的记忆,在当今已经是一种奢侈。

我的这位表叔,确实太重亲情了。他和老爸谈心,老爸无意中听说,我的作文写得好,还在武汉市中学生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呢!他马上到文具店买了一支金星牌金头子钢笔,当时花了五块钱,黑塑料管,厚重而朴实。

送给我,让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不知如何是好。那时,一个农村劳动力满分只有两角八分,其中的付出,这份情该是多么厚重,让我一辈子也无法偿还。

1967年夏,武汉正是文化大革命武斗高发期,他在研子乡下,听说担心我们参加,生命随时危险,丢下生产队的农活,火火急急来到我家,将我接到乡下家中,住了一个多月,躲过了一场大劫。

当时他家靠工分维持,六个孩子吃饭,也很困难。现在,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让人感动?

我的伯爷潘修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曾任江汉警察局局长。父亲当时没钱读书,他二话没说,当即找到塾师,支撑就学。

后来,父亲在汉口学徒,受到一批地痞流氓欺侮,他知道后,立即出面,找到杨庆山,把事情摆平。抗日战争时期,他随军赴湖南长沙会战,临行给钱我爸,叮嘱再三。

伯爷抗日在湖南桃源阵亡,他的儿子邦庆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我祖母视同己出,悉心照料。他把我祖母当新娘一样,祖母在乡下有病,床前病榻,一声声妈,端茶送饭,全程侍候,我们称之为庆叔。

他每次到汉口我家,老爸总要给他买一双新解放鞋,十斤面,十元钱往返车费。他舍不得搭车,步行从汉口集家嘴走到黄陂长轩岭,80多里路,走了8个小时。

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回到自己老家,叔侄之间,无话不谈。招工到黄陂县印刷厂,我在生产队结算的余粮钱都给了他。

我每次回家,他没有东西给我,就给我一麻袋红苕,100多斤,在山间的小路上,跨沟过坎,走了6里多,送我上车,冲着这份情,让我终身难忘,情形领衔如昨!

我爸老表、叔伯兄弟等老一辈人都已作古。他们重亲情,那种浓郁的血缘情结,却在下一代身上延绵,动人的故事,翻新着一代又一代的版本,赋予崭新的内涵。

作为家庭的长子,我替父母还债。上班以后,我时常看望外公、舅爷、姑婆,带些钱和用品,给暮年的他们送去温暖,延续上辈人的一份亲情,让这条河流不曾断流、干涸。

最让我欣慰的是,儿女们比我更加出色。他们亲情超越前人,又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岗岁月,家庭顿时掉入了冰窟。刚刚打工的女儿,目睹着同父异母敖敖待哺的弟弟,将自己第一次工资,给弟弟买牛奶。三更半夜发烧,连忙抱着弟弟到医院看病。

八个月的弟弟初说话,第一句就喊“姐姐”,连奶奶都说:“捣婆娘的!人家开口叫爸爸、妈妈,你却叫姐姐。”还在襁褓中的弟弟,就读懂了姐姐,生命中相逢最亲的人。

从那时起,弟弟的穿鞋、买衣、书包都由姐姐承包了,一直到大学毕业,到航空公司上班之前,姐姐都是他的靠山,是他的支柱。姐姐的扶持,已刻骨铭心。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成为白领阶层的弟弟,只要休息,就把姐姐、姐夫接来吃个饭,到哪里出航,不忘带点礼物,那只是小菜一碟,聊表心意而已。

在金钱与亲情的选择上,弟弟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家旧城改造,弟弟首先提出,拆迁时,过户换上姐姐的名字。他妈妈怎么也觉得不公平,自己的儿子净身出户,一肚子不愿意。

他说:“姐姐为我付出太多,我一个儿子伢,不能嘴老。妈妈怎么也想不通?”娘儿俩几次发生口水大战。”我为了自己一点小利,伤了姐姐心,值得吗?有意义吗?“他流着眼泪对妈妈说。

为了姐姐,在许多的纠葛中,总是为姐姐说,为姐姐着想。放弃尘世的物欲,追求家族文化承传,亲情香火,懂得感恩,知道亲人的付出,是九十年代中期出生的青年风貌,思想境界超越了森林规则指导下的一代人。

历史的镜头回到父辈那一代。我老爸从小跟本湾年龄只隔一岁,却是叔侄关系的自己房下潘宝康叔爷从小跟我爸亲密无间。经济困难时期,他在武钢上班,到我家,那时住在铜人像紫竹巷。

刚好,我同学约我到民众乐园去玩,找老爸要钱。他当场掏出伍角钱,推辞了半天,最后恭敬不如从命,领略了对晚辈的关爱。凭这点,我还欠他老人家一笔人情债,永远也无法偿还!

父亲病重,写了一封信给他,请托后事,还画了墓葬方位,因为我当时不懂风俗人情世故,加之他在湾里威望高,果不负所托,可见老爸对他的信任。叔侄亲情,超出远近关系的倚重。

我们还有一个房下叔叔潘邦武,他婆婆与我母亲是叔伯姐妹,这样的双重经,叔侄关系非常融洽。我下放回湾时,他当时是大队民兵连长,支部委员,招工时,他根据我在湾里的表现,首先推荐我进厂。每次回家,他都满腔热情地接待我。

前妻去世,痛苦时,他帮我主持前妻后事,给500元钱他操办,事了后,他还退了120元给我,我坚辞不受:“你朗嘎忙了一场。”他说:“伢,钱短人长啊!”其中的故事,很多的说法,他在亲情面前,选择了义,选择了传统,获得了别人的敬重,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呢?

我第二次婚姻开始时,回乡手上没带足备用金,他连忙拿300元钱,一辆自行车给我,与宝康爷一起叮嘱再三,寄托成功。

我们湾自己房下,潘定楚爷爷与我们同住大夹街。那里,湾里倒蚕头,搞副业,到汉口来,都在他家与我家落脚。我们仿佛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温暖心头,我们两家成了潘家湾的客栈,这种情形到九十年代中期拆迁才戛然而止。这种真诚永远聚焦昨天。

同样,住水塔的潘奠成老先生,属祖辈一级的人物。他儿子是我老师的同学,我到他家求学请教作业。我叫金英大大,她老人家连忙煮了一大碗三鲜,让我饱饱吃了一顿,而且是第一次开晕。

在上辈人血脉里,流淌的亲情,该是多么浓郁,让我们仰止的是高山,是大海,是农耕文化的香火!

当然,在现实中,我们身边不泛有不惜牺牲亲情,谋求最大利益的反面教材,成为亲情中的拙劣表演,撕裂亲情永远的痛。这种人不值一提,只是社会的阴暗面罢了,有假丑恶,才有真善美。比较是最好的镜子,识别世道人心。

写到这里,我搁笔沉思,我们五千年历史文明古国,一个宗法维系的农村血缘聚落,为什么这样重视亲情,乡音不乞讨,血缘如故?

在当今的浮躁社会中,大行市侩哲学。出现一部分人在亲情、金钱的问题上出现道义滑坡,物欲的泥石流,抑或过分城市化耶,精神信仰耶,社会风气耶,教育失误,不一而论。

好在出现像我儿女这样的人,尽管是少数,却是又一个时代的风向标,这种讲亲情淡物欲才是一个家族、一个民族的未来。我们国家全民素质提升,路还很远。从现在起,学校、家庭、社会、国家已迈出新的步伐,使我们未来一代素质迈向世界民族之林,不再是丑陋的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聆听远山的呼唤,亲情回归。小人物善良真诚,过旧厚道,在平凡中的伟大,丰富了史记,丰富了方志,丰富了族谱,成为乡土的鲜活教材,我们把记忆挖掘出来,发挥出正能量,育人才是根本,少出现一些反面教材,引以为戒,尽量少出现这样的典型。

本文作者潘安兴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潘安兴,自号木兰山樵,1949年10月11日出生。湖北黄陂人。当年老三届,经历知青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招聘政府机关工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武汉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中华大家庭赋》。作品曾获全国《钰山赋》二等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古人道尽了心酸现实
半生缘:曼璐弟弟大骂姐姐,亲情的凉薄,源于家长的言传身教
老爸醉酒【李冬梅】
原来二胎可以是这样....
背上的亲情,三十年前的姐姐和弟弟
温馨的亲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