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十一强势来袭,这些营养又健康的才应该下手!!
成为会员,享受更多营养权益!
关注公众号,回复[会员],了解详情

史上最牛的中国奥数狂欢节已经启动,大家摩拳擦掌,从预售开始就绞尽脑汁,把想买的通通放进购物车,可是有多少东西在到货后被束之高阁。

其实真正应该下手的是这些!

01

 牛奶

成人每天奶量应该在300ml以上,幼儿根据年龄在400-600不等,学龄前儿童350-500毫升。

1岁以上的幼儿可以适当饮用牛奶,不过仍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直至两岁或更久。

既然全年龄段都需要奶制品,那何不趁着活动价来几箱呢,纯牛奶的保质期基本在半年左右,多囤几箱给父母、给孩子、给丈夫妻子。鲜牛奶的保质期较短,在5-15天,就得根据家里人头来合理囤货了。

纯牛奶和鲜牛奶有什么区别呢?

鲜牛奶,即巴氏杀菌乳,是仅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工序制得的液体产品。在有效杀灭病原性微生物的同时,产生最低程度的化学、物理以及感官变化的加工方法,常用的是低温长时间保持法(63℃,保持30min)和高温短时间连续法(72℃~80℃至少保持15s)两类。

纯牛奶,即超高温灭菌乳(UHT),是仅以生牛(羊)乳为原料,在连续流动状态下,加热到至少135℃并保持数秒时间的灭菌,再经无菌灌装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

因为灭菌工艺的不同,两种牛奶的口味的确会有不同。鲜牛奶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牛奶的自然味道;纯牛奶因为高温,味道会有一定的变化。在营养成分上,牛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如蛋白质、乳糖、脂肪、矿物质在不同灭菌工艺下,有一定的差别;而牛奶中的部分维生素在高温灭菌下会损失更多。如维生素B1损失率为10-35%、维生素B12损失率为15-30%。

总体来说,两种牛奶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鲜牛奶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营养成分,但其保质期短并需要冷藏;纯牛奶达到了无菌级别,可以常温保存,保存期长,但是一些营养成分遭到了破坏。

在给宝宝买牛奶的时候注意,市场上的宝宝牛奶多数都是水、糖、乳粉、添加剂配比而成,不适合给宝宝喝,买的时候看配料表,选生牛乳80%以上为主要原料的奶制品。

02

  坚果

坚果里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植物化学物质、膳食纤维、维E和叶酸等维生素,以及包括钙、镁、钾在内的多种矿物质。

坚果一般分两类:一是树坚果,包括核桃,杏仁,巴西坚果,腰果,开心果,山核桃,澳洲坚果,榛子和松子,夏威夷果等;二是种子,包括花生、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等。

研究证明,吃坚果这一简单日常饮食习惯会对冠状动脉、心脏病死亡和全因死亡率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国心脏协会《Circulation Research》杂志2019年2月19日发布最新研究,吃更多的坚果,尤其是树坚果,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坚果食用量是25克,而且是吃原味坚果,糖衣、盐味、精加工的坚果都不推荐。

因此,不管是健康人群,还是糖尿病患者,每天吃适量坚果都是对健康有益的,即便是吃少量的坚果也是有用的。尤其是树坚果,比如核桃,杏仁,腰果,开心果,山核桃,榛子和松子,夏威夷果。

不过坚果在自然条件下,脂肪会被氧化,会有哈喇味儿,氧化后的产物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坚果囤货够一两个月吃就行了,不能多囤。

记着买原味的!原味的!原味的!任何糖衣、盐味、糖味的都不建议买,只会增加钠、添加糖、能量的摄入。

03

粗粮,包括全谷物、杂豆类

无论是普通人均衡饮食,还是高血压、糖尿病、减脂减重、孕期、哺乳期,都建议摄入充足的全谷物。中国营养学会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全谷物和杂豆类摄入量为50-150g,相当于一天谷物的1/4-1/3。

与精制谷物相比,全谷物保留了谷皮、糊粉层、胚芽;糊粉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胚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E。

全谷物有以下的优点:

①增加营养素的摄入

同等重量下,全谷物可以提供精白米3倍以上的维生素B1、B2、钾、镁等矿物质。

②摄入更多有益的植物化学物质

谷类中的植物化学物质主要存在于谷皮部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麸糠,具体包括黄酮类、酚类、植物固醇、类胡萝卜素等;其中,红色、黑色全谷物是花青素的良好来源,如黑米、黑玉米;黄色含有类胡萝卜素,如小米、玉米;大麦燕麦中含有丰富的葡聚糖;

这些植物化学物质有预防癌症、抗氧化、控制胆固醇等作用。

③膳食纤维含量高

全谷物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能够促进大肠中有益菌的增殖,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降低肠癌的风险。

④有助于餐后血糖

食用全谷物需要更多的咀嚼,进而能够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抑制脂肪的合成,预防肥胖。

⑤饱腹感强,不容易饿

全谷物食用完后饱腹感很强,而白米、白面包,口感松软,进食速度快,进食后饱腹感较差,会不自觉地吃很多,使身体获得更多的能量。

⑥保障体力和脑力

B族维生素对神经系统的高效工作和充沛体能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维生素B1最实用的来源就是全谷物。

⑦改善皮肤质量

以全谷物为主食,其中的膳食纤维可以使肠道排泄通畅;也可以平衡激素水平,提供B族维生素,减少面部皮肤的出油、生痘、开裂、脂溢性皮炎等情况。

常有的全谷物有黑米、糙米、大麦、燕麦、燕麦米、高粱米、藜麦、玉米粒、薏米、小米。杂豆类有绿豆、红小豆、芸豆、豌豆、鹰嘴豆。囤货的时候,选择真空包装、小包装等密封性好的,减少食物变坏起虫的可能。

上班族可以囤一些纯谷物粉(注意不加糖),在两餐间隙作为加餐食用。不过谷物粉冲泡成糊的话,由于糊状本身的消化速度就要远快于固体状,所以并不适合减脂减重和控制血糖的人群长期食用。对于消化吸收不良的人群、普通人群来说,谷物糊倒是可以作为一种食物多样化的选择。

04

  食用油

首先要明确食用油99%以上都是脂肪!不管哪种油,无一例外。所以每日食用要控制在25~30克。食用油中的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从热稳定性来说,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典型代表有:

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茶油;

多不饱和脂肪酸:n-6系亚油酸: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核桃油、红花籽油n-3系ɑ-亚麻酸:亚麻籽油、苏子油

饱和脂肪酸:黄油、猪油、牛油

因此,在食用油的选择上,要根据具体品种的稳定性、口感以及烹调方式来选择。凉拌:首选橄榄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炒菜:花生油、大豆油、低芥酸菜籽油、红花籽油;强调降低烹饪温度;铁锅热锅冷油、不粘锅冷锅冷油。强调食用油要经常换着吃,每种食用油的脂肪酸比例都不同,多种调换才能相互平衡。换着吃,不是说花生油换成玉米油、大豆油;而是不要一直用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花生油、玉米油,可以换成橄榄油、亚麻籽油,以达到平衡单不饱和、n-6、n-3系之间比例的目的。

在单一品种上,也要尽量选择这几种脂肪酸比例较为均衡的食用油,比如双低菜籽油。其中,饱和脂肪酸6%,单不饱和脂肪酸62%,n-6系21.3%,n-3系10.7%,各种比例较为均衡。

选择的时候,可以买点橄榄油、亚麻籽油、茶油、双底菜籽油、苏子油、红花籽油。由于脂肪易酸败,购买的时候选小瓶的。

像饼干、薯片等高脂肪高能量高糖的零食,就不要囤了。我们一直提倡健康饮食,优选新鲜、原味的食材,精加工和过度加工的食物是应该逐渐从日常膳食中剔除的。

作者:王苗         编辑 :秦玉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食与健康
​每天吃几个鸡蛋合适?教你三招挑到好鸡蛋
健康素食日|给自己的肠胃放个假
中风病人,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这篇文章介绍得很详细!
吃素不仅是一种时尚 更需要技术含量
吃素不仅是一种时尚更需要技术含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