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荐读|杨茂锐:苗族在振兴中华中的作用
userphoto

2022.10.31 上海

关注

党的二十大报告蓝图宏伟、催人奋进,凝聚起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激励各族群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一、研究苗族与中华认同、

国家认同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 苗族是一个跨国而居的世界性民族, 因此, 研究苗族的中华认同 、国家认同具有以下重要的意义。

(一)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 维护祖国统一, 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当今世界大约 200个国家中, 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所组成, 国家的认同就成了这些国家的执政者们不得不高度关注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由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 是多民族国家保持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如果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不能统一, 很容易破坏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团结。

苗族是中国 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根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大陆苗族人口总数为1106万, 仅次于汉、壮、维吾尔 、回, 居全国的第五位, 居全国少数民族的第四位。

虽然苗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1% , 但绝对数字是相当庞大的。因此, 我们一定要在包括苗族在内的各民族深入开展“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爱民族 、爱中华、爱社会主义祖国的觉悟和情操。

由此不难看出, 苗族的中华认同 、国家认同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有利于我们团结和调动苗族同胞为振兴中华作出应有的贡献

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和中南八省 (市 、区), 而以贵州省为最多, 占全国苗族人口的近 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 苗族和其他民族一样, 流动性加快, 他们走出大山, 有的进城经商, 有的到沿海地区打工, 可以说, 现在的苗族人遍布全国各地, 他们是振兴乡村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

可见, 苗族的中华认同 、国家认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责任感, 为振兴中华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有利于我们与生活和定居在国外的几百万苗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为振兴中华服务

据有关资料,  世界苗族人口约1400万人,分布在中国、越南 、老挝、泰国 、缅甸、美国、法国、圭亚那、德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柬埔寨有苗族2万多人, 他们是20世纪 60年代美越战争期间, 从越南和老挝流入柬埔寨的, 主要居住在柬越、柬老边界线一带 。

至此, 除非洲外, 苗族定居在四大洲的10多个国家, 苗族由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变成为世界性的民族。

正如王朝文所说: “苗族人口众多 , 分布地域广阔, 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苗族分布地域之广, 跨居国家之多, 这在世界2000多个民族中并不多见。” 

苗族人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都认为他们的根在中国。据我所知, 他们对中国苗族的认同是肯定的, 是毫无疑义的。不管他们迁到居住国多少代, 多少时间, 无论历史资料记载, 还是民间传说, 他们的祖先是从中国迁出去的。

因此, 他们有相当数量的人, 还积极努力争取华侨、华人的身份和地位。所以, 苗族的中华认同、国家认同有利于我们与生活和定居在国外的几百万苗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为振兴中华服务。

(四)对于我国其他跨国而居的民族的中华认同 、国家认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在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冲击下, 国际地缘冲突此起彼伏, 跨国界民族问题频繁发生, 它直接关系到有关各国的政治稳定、国家安全和周边的环境, 已成为了世界性的普遍性问题。

中国是一个由 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拥有21000多公里的陆地边界线, 与 15个国家接壤, 是一个典型的存在着众多跨界民族的国家, 在世界各国中是少见的。

|法国苗族

在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 , 共居住着31个跨界民族, 占中国民族总数的55%。其中, 在西南地区, 共居住着傣族、苗族、瑶族 、藏族、京族和壮族等17个跨界民族, 占中国民族总数的30%, 且刚好也占中国跨界民族总数的55%。

与北方地区最大不同的是, 西南地区的跨界民族在族体规模方面, 主体主要分布在中国境内;在文化水平 、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 国内主体民族总的来说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

苗族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他的主体部分是在中国。操西部方言的苗族, 与居住在国外 (例如 :越南、老挝) 的苗族山水相连、语言相通、风俗习惯相近、宗教信仰相似 、心理素质相同 , 彼此通婚互市, 国界线的划分并不能完全割断他们彼此之间在经济 、文化 、血缘 、姻缘和地缘等方面的各种联系。

|泰国苗族

强调苗族与中华认同 、国家认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一点, 它对于无论主体部分在国内或是在国外, 人口多或是人口少的跨国而居的民族的中华认同 、国家认同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苗族与中华认同、

国家认同的基本情况

关于苗族族源及中华认同、国家认同的问题 , 远的不讲, 从清末至当代探讨的文章较多, 有中国的, 也有外国的;有学术造诣较深的汉族史学家充分运用古代典籍广征博引对苗族族源的论断, 还有苗族长者和新一代新秀通过语言学 、考古学 、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以及生物学等多学科多角度的论证对苗族族源提出新的看法。

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种:

1、苗族为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土著, 北进中原, 败退南归, 由中东南向西南迁徙。

2、环太湖文化说, 即“东来说 ”苗族起源于长江下游及东海沿岸, 是早期环太湖文化乃至泛太平洋文化的创造者。在环太湖周围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 由于海水猛涨, 逐渐沿海岸北进山东, 与山东的土著人融为一体, 而后在争夺华北平原的战争中被炎黄战败, 逐渐退居长江中下游地区。此种说法与江淮土著说基本上是一致的。 

3、蒙古利亚说 , 即 “北来说 ”认为 , 苗族来源于蒙古利亚, 在黄河中下游, 建立了九黎国, 九黎君战败后, 九黎集团溃散了, 一部分东移, 可能与朝鲜族和日本大和民族的先民有着血缘关系;另一部分北渡白令海峡, 奔赴美洲;还有一部分南下, 在长江流域建立“三苗国”。“三苗”灭亡后, 其中一部分 “窜 ”至三危, 与彝族、藏族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另一部分参与了夏、商 、周的建立 , 融为华夏集团了;还有一部分留居江 、汉 , 是楚国的先祖。

4、“帕米尔高原说”, 即 “西来说 ”认为, 苗族来自源帕米尔高原。苗族传说中有牦牛 、雪山等高原特征 。苗族在河套一带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后, 由河套一带南下长江上游, 由长江上游东下至江、汉而至洪泽湖、太湖一带 。远古时期的彭蠡不是今之鄱阳湖 ;远古时期的洞庭也不是今之洞庭湖, 且太湖地下有穴道通洞庭。

西来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苗族起源于帕米尔高原与波斯湾之间, 由美索布达米亚向东行阻于帕米尔高原, 折向东北, 经土耳其斯坦, 循乌拉尔山西麓至北纬六十余度以上的北极地段, 又转向东, 越过西伯利亚经蒙古 、陕西而至河南。

5、“马来西亚说 ”, 即 “南来说 ”认为 , 苗族起源于东南亚, 从马来半岛沿海岸北进, 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停留过相当长的时期。而后逐渐西迁至湘黔一带。

上述这些观点, 都有一定的道理, 都是通过认真研究提出来的, 并注入了不少时代信息。不过, 在 20 世纪 60 ~ 70年代后这些观点逐渐消失, 在80 ~ 90年代召开的几次全国性的苗族历史研讨会中, 仍有少数学者提出 “北来说”和 “西来说 ”的观点, 但没有得到认同, 在已公开出版的几部苗族史书中也没有被采纳。

我们引用上述众多研究苗族起源的这些成果, 其目的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苗族是地地道道的 、土生土长的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长和发展起来的民族。

综上所述, 苗族与中华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 国内众多学者已基本形成共识:九黎是苗族在黄河、长江流域建立最早的部落联盟集团。九黎、荆蛮、武陵蛮、五溪蛮与苗族一脉相承。

夏曾佑在其所著的 《中国古代史 》中说 :“蚩尤少时学于中国, 南蛮为神州之土著 。”林惠祥在《中国民族史》说 :“中国之中部和南部, 本为苗族所居。自汉族移入后, 渐与苗族接触。” 宋文炳在 《中国民族史》中说 :“苗夷民族的来源, 虽难确定, 然据古书记载, 有史以来, 其居住地在今之江汉流域 。”王相龄在《中国民族史 》中说 :“西洋学者, 谓此族(苗夷)为中国本部之主人, 有史以前, 曾占优势地位……现在中国动言五族平等, 何谓五族, 即汉、满 、蒙、回、藏 。譬如一家人, 汉族是长兄, 满、蒙 、回 、藏便是幼弟, 是为现在人的观察。若照历史观察, 中国之民族, 除了满 、蒙 、回、藏外,还有一位长兄, 即是苗族。” 

关于苗族的族源问题, 由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 “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 之一的《苗族简史》和《贵州省民族志 》的苗族篇等官方出版的书籍和资料, 论证了苗族与古代九黎 、三苗和南蛮的渊源关系 , 理清了苗族历史发展的脉络。

苗族学者石朝江在《中国苗学》、《世界苗族迁徙史》, 伍新福在《苗族史》等论著中对苗族与中华认同、国家认同都持肯定的态度 。

他们认为, 苗族的先民九黎与黄帝同时, 九黎的首领是蚩尤, 即蚩尤不仅是苗族、瑶族、畲族等民族的祖先, 同时也是中华的先祖之一。东夷—九黎—三苗—荆蛮—武陵五溪蛮—苗族。可见, 苗族历史悠久, 脉络清晰, 未曾中断, 为各代学者所知。

但是近年来笔者听到一些不和谐的杂音, 个别别有用心的人说, 有人要搞“苗独”, 并把其与“台独” 、“藏独”、“疆独”等同 , 这种言论和行为是无中生有, 既不符合客观事实, 又不符合苗族的历史和现状。

苗族人认为他们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 成员, 早就融入伟大的中华民族之中, 从来就没有像某些人所说的、强加给他人所谓的什么 “苗独 ”。至于苗族人有“三十年一小反 、六十年一大反” 的反压迫 、反剥削的历史, 那是封建统治阶级逼出来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这是马克思主义颠扑不破的真理。

应当郑重地指出, 苗族从来就是热爱和平, 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 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于那些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言论和行为,我们各民族应当坚决地抵制和批判, 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三、苗族与中华认同 、

国家认同的依据

首先, 从中国的上古史上来看, 苗族祖先蚩尤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之一。

黄帝与汉族的关系不言自明。蚩尤及其所属九黎部落与苗族的渊源关系, 也已基本上被学术界所认定。蚩尤不仅是苗族的祖先, 它与黄帝、炎帝同是中华民族早期历史上的在位著名始祖。

关于苗族的远祖蚩尤, 汉文献的记载较多。《大戴礼记·用兵篇》载 :“蚩尤, 古天子。” (《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国语·楚语》注曰:“九黎, 蚩尤之徙。”《战国策· 秦策一》高诱注 :“蚩尤 , 九黎民之君子也。”《史记 ·五帝本纪》“正义 ” 引孔安国曰:“九黎君号蚩尤是也。”等等 。这说明了蚩尤为首的部落集团, 就是远古以九黎见称的部落联盟。 

《苗族简史》中写到, 苗族来源于黄帝时的 “九黎” , 尧、舜 、禹时的 “三苗”。而商周时的 “荆蛮” 则是三苗的遗裔, 与苗族有着同源关系, 并包括有苗族先民。所以《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卷二十中有“考苗族……古称三苗……一曰有苗或荆蛮” 的记载。这些资料表明, 苗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历史悠久的民族。它是中华认同 、国家认同的重要的历史依据。

其次, 从苗族对创造中华文明的贡献上来看, 九黎三苗时期就有“五大发明” 。

盛襄子在其 《湖南苗史述略·三苗考 》中论述道 :“此族(苗族)为中国之古土著民族, 曾建国曰三苗。对中国文化之贡献有五端, 发明农业, 奠定中国基础, 一也 ;神道设教 , 维系中国人心, 二也;观察星象 , 开辟文化园地, 三也 ;制作兵器, 汉人用以征伐, 四也 ;订定刑罚, 以辅先王礼制, 五也。” 对于九黎三苗时期的这五大发明, 历史上是公认的。

譬如刑法, 《尚书·吕刑 》载:“苗民弗用灵, 制以刑, 惟作五杀之刑, 曰法” ;近代著名学者王桐龄评论道:“当时, 苗族文化相当发达, 第一发明刑法, 第二发明武器, 第三发明宗教。后来汉族所用之五刑, 兵器及甲胄, 而信奉之鬼神教, 大抵皆苗族所创, 汉族因袭者”。

宋文炳在《中国民族简史 》中说:“苗夷文化, 在现代似无可称述, 惟于上古时期, 极为发达, 影响汉族亦很大。简单叙述, 约分为 :一 、刑法 。书吕刑 '苗民弗用灵 , 制以刑, 惟作五虐之刑, 曰法。爰为劓刵椓鲸越兹丽刑’ 。是刑法为苗族所发明, 汉族沿袭其用;二、兵器 。史称'蚩尤好兵作乱 , 作刀戟大弩’ 。又管子地数篇'蚩尤受金作兵’。蚩尤在黄帝时, 为苗族酋长, 是兵器亦为苗族所发明。三、宗教 。楚语:'少嗥之衰 , 九黎乱德,民神杂糅, 不可方物, 夫人作享, 家为巫史, 无有要质, 民匮于祀’。是宗教为民族所发明。兵器乃自卫武器, 刑法、宗教 , 亦维持社会治安不可缺少的东西。此三件, 均为苗族发明, 有裨益于汉族甚大 。”如此等等 。

历史上九黎三苗时期的“五大发明” 是苗族进步文明过程中的独创文化, 它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极为重大, 它不仅为后来的汉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且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也是不可估量的。

再次, 从近现代史来看, 苗族人民为反封建反压迫连续不断掀起了无数次反抗斗争。

从康熙中年起, 就开始采取加强中央集权, 逐步削弱和消灭土司的政策。特别是推行“改土归流”, 用武力征讨和开发苗族 “生苗区” , 在苗族聚居的腊尔山区和雷公山区, 先后引暴了三次苗族大起义。这就是 1735年包利 、红银领导的“雍乾起义 ” ;1795 年石柳邓、吴八月领导的 “乾嘉起义”;咸同年间张秀眉 、岩大伍、陶新春领导的起义 。

由于敌人的强大和义军的失误, 苗族人民三次大起义虽然失败了, 但有力地打击封建统治阶级, 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与此同时, 苗族人民润育出了如蓝玉、沐英 、王宪章等声震全国的名将, 还诞生了如熊希龄、滕代远、沈从文等大政治家 、文学家 、教育家 。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四, 从文化艺术方面看, 苗族的文化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一部分。

苗族虽然历史上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 但他们的口头文学, 故事与传说十分丰富, 芦笙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 、银饰文化 、建筑文化等独树一帜, 被贵州省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就达几十项之多。这些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其五, 从苗族所居住的区域来看, 资源十分丰富, 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国内的苗族, 主要分布于西南和中南的八个省 (市 、区 ), 即贵州省 、云南省 、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重庆市。苗族世居山区, 分布地域辽阔, 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但总的来说, 苗族居住的地区一般都是雨量充沛、气候宜人、苍山翠竹 、景致万千 。

这些地区生物资源和矿藏资源丰富, 苗族地区盛产水稻、玉米、油菜 、高粱 、烤烟、苎麻、花生及豆类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出产的木材、桐油、油茶、生漆等久负盛名 , 党参 、桔梗 、三七、天麻、香菇 、木耳等山货, 更以其质优而畅销国内外。

譬如黔东南是杉木之乡, 盛产油茶、油桐、山核桃以及党参 、桔梗、吴萸子 、三七等药材。海南省的苗族地区, 气候炎热, 主产水稻、旱稻和菠萝、香蕉、芭蕉、荔枝 、龙眼 、菠萝蜜等热带水果, 橡胶产量居全国之首。

苗族居住区矿藏也十分丰富, 其中, 以汞、钨、锡、铅 、煤、铁储量为最多 。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

我们的苗族前辈王朝文说过 :“自从盘古开天地 , 中国共产党对苗族最好, 是她帮助苗族人民结束了苦难的历史。没有中国共产党, 就没有苗族人民的今天; 没有中国共产党, 苗族还会在苦难中挣扎, 当然更不会有我这个苗族省长。我们要对今天的幸福生活倍加珍惜。”

苗族著名学者石朝江在其《战争与苗族》一书中写到:“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开辟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华各民族人民获得了翻身解放, 做了国家的主人。……苗族人停止了起义, 告别了战争, 而且在中华这块大地上, 再也没有发生少数民族或汉族起义斗争之事。在社会主义的国度里,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汉族也离不开少数民族, 各民族相互都离不开 。”可见, 苗族与中华认同 、国家认同是不言而喻的。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同时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苗族的根在中国, 主体在中国。

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

我们各民族人民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大团结, 积极投身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注:本文原发布于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有部分调整,因篇幅有限,参考文献省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千春秋话蚩尤
蚩尤和黄帝争霸失败后,他的后裔是什么民族?死后的陵墓在哪里?
『九黎部落,源远流长——苗族人』
蚩尤后裔在中国有哪些民族,并不都是苗族
九黎与三苗
华夏三祖:黄帝、炎帝、蚩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