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智能座舱,华为对车企的降维优势有多大?

HarmonyOS,或者很多人口中的鸿蒙,是一个因为某些国际原因“紧急上位”的替代品。但是,经过三年多的狂奔,现在的HarmonyOS已经不再像当年发布时那样匆忙。

其中最核心的原因,自然就是围绕鸿蒙所构建的生态,已经步入了正轨。

HarmonyOS从2019年发布时的492万行自研代码量和3473个API(应用程序接口),历经三年发展,已经发展到2396万行自研代码量和16000多个API。也就是说,HarmonyOS中属于华为自研的代码,已经增长了近五倍。这其实就是在回答很多人之前的疑问:鸿蒙到底是不是套壳安卓?同时,也让华为把这个开放系统的底层和生态,抓在了自己的手上。


而汽车的智能座舱,作为鸿蒙生态覆盖智能硬件中的一种,既受到汽车行业的广泛关注,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汽车行业所低估。

问界M5刚出来时,大家对于其车机的评价,普遍是UI好看方便、运行流畅性出色、语音可见即可说的便利,由此得出结论:问界M5的车机比绝大多数车机好用。但这些并不是鸿蒙智能座舱的门槛,也是很多车企花时间、花精力可以赶得上的。华为在智能座舱层面对于车企真正降维的优势,是软件,是生态,是体系与组织。而这种行业认知的差别,站在车企的层面,几乎不可能补上。

这就是华为不能被低估的原因所在。

鸿蒙座舱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AITO品牌的官博曾经发过一张长图,内容是“什么是真正的鸿蒙智能座舱”。虽然这次传播,是应对当时很多其它车型也宣称自己搭载鸿蒙座舱后的一种“正名”,不过其中确实也点出了有关于HarmonyOS全家桶的必备条件:
  • HarmonyOS基础平台
  • 华为人机交互设计
  • 分布式能力
  • 智慧能力
  • 华为车载智慧屏
  • HUAWEI SOUND车载音响系统


然而,这些只是表象,是站在呈现结果的维度,以营销的方式向用户传达简单直接的评判标准。

那么,背后的根基究竟是什么?从这届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思路。

首先,HarmonyOS已经有了全套开发套件,包括设计、开发语言、开发框架、编译等一条龙的底层工具。这套底层工具的发布,能看出华为对于分布式系统的一些硬件适配思路。


举个例子,鸿蒙设计工具中有动态响应式布局和自适应UI引擎,这就意味着一个应用,天生就可以适配包括手机、平板、折叠屏、车机大屏等设备的能力,让应用在不同硬件上的流转体验更加流畅。手机上的app也可以直接映射到车机上,无需进行专门的UI适配。

再比如,HarmonyOS的方舟编程语言和方舟编译器,可以让开发代码量降低30%的同时,在低配置机型上实现启动速度和界面滑动速度提升的效果。系统的减负,意味着即便是在硬件配置不算出色的平价车型上,系统的流畅度依然可以有保证。


其次,HarmonyOS具备原子化服务能力。这是脱离应用层,通过剥离文件系统、进程调度等一系列部件,实现最小化内核,从而在底层实现应用“一次开发、多个平台运行”的融合,构建多设备、多场景下使用体验的无缝连接。

这对于车机互联的意义就非常重大了,甚至可能是目前最好的车联万物的模式。类似于微信的小程序,鸿蒙车机也不需要单独下载app,而是可以让服务拆分。目前鸿蒙车机已经有加油充电、美食景点、洗车天气、旅游自驾、快递资讯、代缴救援等多个驾驶出行高频场景的原子化服务。并且,这种原子化服务能力和可见即可说的小艺语音相融合,需要什么就直接说什么。


最后,就是目前鸿蒙生态已经拥有超过200万开发者,虽然相比苹果在大中华区超过500万的开发者数量依然有差距,但比起去年120万的水平依然有大幅度的增长。而随着全套开发工具发布后,为鸿蒙生态开发的原生第三方应用数量,相信会进一步加速。


车企做智能座舱为什么追不上华为?

车企做智能座舱,也许可以在交互、UI上都做得很好,甚至还能与车辆其它域的操作形成联动。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车企的智能座舱是封闭的,既无法与手机等其它终端形成流转,也难以形成开发者生态。

除非,他们也像华为一样做一个鸿蒙,或者就是直接基于安卓等开源的生态。前面一条路,车企几乎不可能走,至于后面一条路,我们大可以看看明年蔚来做的手机,能和车机交互到什么程度,或者看看吉利在收购魅族后,能在这方面做出哪些突破。


而且,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安卓宏内核的特性,天生不如鸿蒙的微内核适合做分布式系统,对硬件性能的要求也会逐代提高,对于开发周期偏长的汽车而言,想要跟上硬件升级的节奏非常难。

除了HarmonyOS本身,再进一步来看,华为在智能车机领域还有两个潜在的优势。一是华为是资质齐全的地图服务提供商,除了有鸿蒙流转的导航体验外,还能通过底层编译与渲染,在地图上还原现实世界的元素。二是华为的音视频能力,这里既包括硬件上的体验,也包括内容上的提供。


这两项能力,目前只有非常少数的几家新势力,能够部分具备。比如蔚小理三家自研的音响系统、蔚来自制的影音内容、百度实现静态地图导航和动态感知数据融合的3D智能驾驶地图等。

从宏观来讲,这就是对新汽车能力的辨识、整合与再造。

智能座舱,其实也是智能设备的其中一种。智能设备吸引消费者留在自己的生态中,靠的不只是硬件本身,更是优秀的闭环体验,这样才能产生足够大的沉没成本。而这恰恰是这两年华为手机无法正常生产与销售后,华为依靠手机之外的各类生态产品稳住消费基盘的根本,而智能汽车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想做好智能座舱,靠硬件堆砌不行,靠软硬件融合的能力也不够,最重要的,是生态。这也是当下车企做智能座舱,最难追上华为的一环。

写在最后

智能化不是配置,智能化是能力,而且是底层能力。

这种能力,体现在充分理解半导体的基础上,以软件为出发点搭建整体架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敏捷开发、快速迭代,甚至硬件可插拔。当下的车企,比较先进些的,大多还停留在以电子电气架构为核心上,这样的结果是软件无法保证复用率,一款车型就需要一个团队进行智能化的研发与维护,自然也就不太可能去拥抱生态。


在这点上,华为既有对传统车企的软件优势,也有对新势力的生态优势,还有完全面向软件与生态的组织优势。智能座舱成为华为智选车模式起步阶段消费感知最强的部分,也正是由这些优势所构建起来的成果。

多模交互、多屏融合、主动式内容服务、万物互联,这是业内公认智能座舱的发展方向。不管是手机厂造车还是汽车厂造手机,最终大家都会殊途同归到生态的建设上,而华为现在已经拥有了对车企的降维优势。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鸿蒙汽车来了!华为HarmonyOS
华为的鸿蒙生态,已经到什么地步了?
“鸿蒙汽车”来了!智能座舱能否重塑汽车行业新格局?|harmonyos|鸿蒙|车机系统|智能座舱|鸿...
HarmonyOS,雕刻智能座舱的未来
鸿蒙智能座舱首发车型花落赛力斯新车 对标ABB华为深度参与
扛起纯电崛起大旗,几何×华为强势来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