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畅谈祖国情征文展示】(0011号)鞋子的诉说|张毅
鞋子的诉说
作者:张毅
1949年10月1日,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伟大领袖毛主席洪亮的声音传遍了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让世界震撼的名字,一个让无数华夏儿女为之骄傲与自豪的名字,从此诞生了。新中国整整诞生七十年了。七十年,对于历史发展大潮,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犹如弹指一挥间,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七十年,却让我触摸到了新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体会到了祖***亲给每个中国人带来的巨大大实惠。不说别的,单就以我穿过的一双双鞋子,就足以说明一切,就足以折射出伟大祖国这七十年来的光辉历程。
  我是新中国诞生后第六个年头出生的。那时候没有什么婴幼儿商店,衣服鞋帽只能靠母亲手工去做。我长大后母亲告诉我,刚解放那阵子,家里很穷,没钱买东西,街上也没有多少东西卖,我穿的第一双鞋,是她翻箱倒柜,从旧衣服、破布条中剪出了一块块七零八碎、五颜六色的布条,花了三天时间拼出了一双“虎头鞋”。随着我慢慢长大,母亲每年都要为我缝制鞋子。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线精心缝制的布鞋,虽然样式很好看,但穿在脚上很不舒服,每次穿新鞋时,总是很挤脚,有时甚至会挤出血泡。母亲安慰我,新鞋子是会挤一点,你忍一忍,过三、五天就会好了。童年时穿着母亲做的新布鞋,无忧无虑地和小伙伴们在野外玩耍,微风吹佛着,我觉得那时候风都是幸福的。那时候拥有一双新布鞋,就像是拥有了全世界。
一晃没几年,到了上学的年龄。6岁那年,我穿着母亲做的新布鞋,兴高采烈地走进村小学。学校离家不远,每逢下雨天,我总是趴在母亲背上,让她把我接送到教室。因为布鞋不防水,下雨天在地上一踩,鞋就湿透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背不动我了。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我怎么也不肯让母亲在下雨天背着送我去上学,可是布鞋又不能踩在泥水里,怎么办?看到同学们在鞋底上绑着半截砖块,再用一根长长的草绳挂在脖子上,草绳的两头分别绑住左右两只“砖头鞋”上,这样踩在泥水里鞋子就不容易打湿了。我也穿起了自制的“砖头鞋”,小心翼翼地在泥水路上艰难地行走着。就这样,“砖头鞋”伴我度过了整个小学生活。
上中学,离家有15里路,“砖头鞋”是不能穿了。母亲一咬牙,从家中浅浅的米缸里挖出半箩筐米,偷偷地到集市上卖了3块钱,买回了一双黑色的低帮雨鞋。母亲把闪着光亮的雨鞋送到我手里,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是真的,高兴得就像三岁小孩一样,连蹦带跳地呼喊着:“我有新胶鞋了!我有新胶鞋了!……”。那时候,尽管家里穷,却影响不了一个少年跃动的心,一双低帮雨鞋,藏着充满梦想的我,像一轮从山口喷发的日出,激情四起。我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72年高中毕业考试,五门课有四门是满分。
那个年代大学停止了招生,高中毕业后只好到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做一双布鞋不容易,下地干活没人舍得穿。社员们下地干活,不管晴天、雨天,都是穿着自己手工编织的草鞋。编织草鞋不难,我拿着自己挫好的草绳,带着一小捆稻草,到邻居家请教,个把时辰就学会了。当时袜子很精贵,大家都舍不得穿,就光着脚板穿在草鞋里。第一次穿草鞋,实在是件痛苦的事,硬触触的稻草,扎得双脚又痒又痛,没走多远,脚的两侧就磨起了血泡、磨破了皮。第二天,咬咬牙,在磨破皮的地方塞点破棉絮,继续穿草鞋下地干活。一个夏天下来,穿草鞋的双脚磨起了老茧,肩上挑着百十斤重的担子,光脚踩在鹅卵石上,也行走自如。
草鞋整整穿了两年后,我应征入伍,到了祖国的西北边陲守国防,穿上了舒适的解放鞋。
解放鞋的全名叫做胶底布鞋,橡胶鞋底,帆布鞋面,鞋底是黑色,鞋帮是黄色,鞋面是草绿色。解放鞋有弹性,很轻便,穿起来可以健步如飞。上世纪七十年代,老百姓如果谁能穿上一双军用解放鞋走在大街上,就像现在穿一双最流行的耐克球鞋一样,会引来很多羡慕的眼光。不过,由于解放鞋的鞋面、鞋里都是采用纯棉材料制作,很不结实,战士们经常是“一年穿破四五双鞋”。另外,解放鞋闷气、不透湿,防水性能差,容易滋生细菌,穿几个小时就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不少战士因为穿解放鞋起了脚气病。解放鞋的另一个缺点就是保温性能差,冬天很不适应,特别是在寒冷的大西北,如果穿着解放鞋,脚很容易被冻伤。进入冬季,部队的干部战士都会穿起“大头鞋”。“大头鞋”是一种保暖性能非常好的军用高帮保暖鞋,外表是翻毛皮,里层是羊毛皮,鞋底是加厚橡胶制成的,里面配有厚实的纯羊毛鞋垫,防水性能好,穿在脚上暖在心头,在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里行走,也非常暖和。当地老百姓做梦都想得到一双军用“大头鞋”,如果有人穿上了一双那怕是旧的军用“大头鞋”,村里人都会羡慕不已,“大头鞋”简直就是身份的象征。但是,“大头鞋”太笨重了,一双鞋有3斤重,穿在脚上又重又累,走起路来直觉得头重脚轻。退伍时,我把穿了两个冬天的“大头鞋”从当地一位农民手里换回了一麻袋葵花籽,那位农民喜出望外,一次又一次地向我感激道谢。
我七十年代末退伍回到家乡,解放鞋已经很普遍了,皮鞋成了时髦货。一双乌黑铮亮的皮鞋穿在脚上成了身份的象征。那个年代,物质生活匮乏,粮票、油票、肉票、布票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甚至买糖果糕点、火柴肥皂都要票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三转一响”成为人们生活的奢侈品,如果有人穿上一双黑皮鞋,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对你刮目相看。八十年代初我结婚,多么想有一双黑皮鞋啊,但是家里实在是拿不出钱来,直到婚礼的前三天,我和妻子两人一起想方设法拼凑了28块钱,赶到县城买回了一双黑色“三接头”(当时流行的一款皮鞋,鞋帮是用三块皮拼接起来的,所以叫“三接头”)。婚礼那天,穿上一尘不染的“三接头”,吸引了众多亲朋好友羡慕的目光,自己心里比喝了蜜还要甜。婚礼过后,当晚就脱下了“三接头”,小心翼翼地擦拭干净,重新装进鞋盒里。以后,只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偶然穿一下,平时根本就舍不得穿。以后旧了就修,破了就补,这双“三接头”整整伴随了我16个春秋。
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祖国大地,人们的生活一点一点地跟进社会发展的步伐。在经历布鞋、解放鞋、皮鞋热之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开始注重自身真实的感觉,寻觅那种透气吸汗、柔软舒适、朴拙自然的鞋子。二十世纪末期,款式新颖的各类运动鞋、旅游鞋、户外鞋、休闲鞋、保健鞋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大潮奔涌向前,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汇集在一双双鞋子上。走在大街上,人们穿着不同颜色、不同质地、不同款式的鞋子,真是五彩斑斓。不少人穿上了名牌,什么耐克、阿迪达斯、新百伦、匡威、彪马等等,随处可见。鞋子已不仅仅是行走、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我自身的鞋子也回归了本源,回到自然、简单、舒适的层面。生活条件好了,我穿鞋子也讲究了,一般的还看不上眼。这不,春秋是“耐克”旅游鞋,夏天是“骆驼”沙滩鞋,冬天是“三星”保暖鞋。
鞋子也会说话,人潜在的秘密会通过穿的鞋子传达出来。也许,这些穿过的一双双鞋子,早已破旧丢弃了,但是,被丢弃鞋子一直没有忘记述说,一直没有忘记表达,它们代表了一个人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忆。新中国七十年,鞋子对我们表达的,既是向过去的告别,也是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近照


作者简介:张毅,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体育局



征文火热进行中
征文启示链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接头”是什么?为什么每个老兵衣柜里都藏着它?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鞋子的变迁史,从草鞋到如今AJ成时尚标配
真正的名鞋,是解放鞋,它是中国的立足之本
母亲和布鞋
♨王晓飞最新作品《那些穿草鞋的岁月》
冷暖人间:班主任的新嫁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