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逛胡同的乐趣

(接上回......)

方家胡同南面三条平行的胡同,分别叫交道口一条、二条、三条。这也是当年实在找不到胡同特色,而临时想到的取名方式。曾经见过东壁营胡同(东皮条胡同)、王广福斜街(王寡妇斜街)、裱褙胡同、珠市口(猪市口)、烟袋斜街等等,这些胡同都是根据他们住户的营生方式,或者胡同的形状命名的。那些叫“XX条”的,估计是真的没有任何可取名的依据了。

即便如此,我在交道口二条还是眼睛一亮,这里有北京第六医院(道济医院),著名的妇产科医生林巧稚先生就是在这里工作的,瞬间,对这座医院我就肃然起敬。

前面还有一所二十二中学,跟我女儿就读的二十中是“亲兄弟”,亲切感油然而生。人有时候就喜欢莫名其妙地联系,尽管很多联系其实根本没有关系。

在交道口,我徘徊了很长时间。这是比较大的路口,地方能以道口命名,说明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存在。交道口是东四北大街、雍和宫大街、东直门内大街和交道口东大街围成的十字路口。

我在交道口驻足,主要还是因为这里有锁龙井的传说。话说当年建北京城的时候,北京城很不安宁,自从刘伯温将底下捣乱的恶龙锁住之后,北京城就太平了。

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就知道,刘伯温比朱元璋死的早,朱元璋死了以后,朱棣造反成功当皇帝,又过了18年才迁都北京,刘伯温在地下估计都朽没了。哪里会有他来北京锁龙的事。可网络上有图有真相,由不得我不信。

按照百度出来的地址和门牌,我在交道口转了几个圈,原因无他,高德都找不到的地方,我被高德带着跑。

最后,我得出结论,锁龙井不存在了,是否以前有,我不知道。说是修地铁给盖掉了,这个说法应该不准,因为,交道口一直以那样的形式存在着,地铁好像没有影响那个道口很多,假如有的话,现在应该做个古迹保留着。不过,在簋街的把头转悠,闻到了饭店里飘出来的一阵阵饭菜香,感觉也是挺舒服的。

也许是不甘心吧,我沿着东直门内大街往东走,即著名的簋街往东,这是饭店青黄不接的时间点,因为簋街的店大多是做晚上的生意,这个点大部分饭店都是休息状态,除了几家标明是24小时营业的店。也许是街道太宽阔了,少有的几家饭店开门,似乎没有什么生气。估计天黑下来,这些店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我折返回来,沿着东四北大街南下,我要找到府学胡同的东头,上次因为时间关系,我只看到了文丞相祠便没有往东,那天甚至都没有看对面文物局的介绍。其实,文物局的那个院子就非常有看头,先前是一个将军府,后来又是光绪妃子的宅子,还有别人住过这里,说这里是标准的四合院的样子。可惜,文物局的机关占了,我等老百姓就无缘得见了。

在府学胡同口,我往南眺望了一下,看到那里有一座像是古堡一样的建筑,我走到了建筑的跟前,才发现,这里也是一处古迹——段祺瑞执政府的所在地,鲁迅先生写的《纪念刘和珍君》,那年三月十八日,刘和珍等一干人就牺牲在这个地方。

门口一看就是个衙门,院墙上注明,这栋建筑最早是康熙九子允禟的宅子,后来几经转手,民国年间还成为海军部和陆军部的办公地点,最有名的还是段祺瑞执政府在此办公。走到门口,被保安拦下,我问如何买票,他说这里禁止参观,因为它的名称是“人大老校区”,已经是文物了,看门口人来人往,唯独我就进不去。

进去的人一定不全是住在里面的,有送外卖的,有送货的,还有到里面喝咖啡的,我知道,假如我在网上订咖啡,那个店员就会到门口接我进去。突然觉得好没意思。当一切都跟铜臭发生关联的时候,那就会有一股让人恶心的感觉。我转身离开了。原本是为了转胡同的,没想到胡同边上还有这么一个活宝,结果,这个宝竟然是这么个样子,不看也罢。就像那些先前的王府,现在被当成了公房一样。

府学胡同很长,东北的一段是警民共建一条街。假如从空间看,胡同南边的部分都是各种大宅院,现在因为都被占领了,所以也感觉不到了,就像文物局和人大那样。

这次扫胡同的路线主要集中在东城,史上有“东城富、西城贵”的说法,东城因为在通济河两侧,很多买卖人愿意住在这儿经商,因此,东城慢慢地就被富人占领了。现在看起来,东城的房屋普遍比其他区都要好一些。胡同里也显得豁达和敞亮。

除了这些有钱人,东城还有很多王府、贝勒府,有它们在这儿,无形之中也提高了胡同的档次。也许这就是东城能开展胡同游项目的主要原因。

扫胡同,这也是刚刚开始,因为大量的素材我一时难以消化吸收,现在能感知的都是表面的、浅层的,随着慢慢地深入,我会适应、熟悉并了解胡同,到时候,我一定好好地向大家汇报胡同文化。

林巧稚大夫工作过的地方,我肃然起敬!

女儿就读二十中。

茅盾故居

蒋介石行辕

看这个门庭,估计知道四合院的规格了吧。

这是僧格林沁的府上

段祺瑞执政府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兼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计出版26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2部):《一车一世界》《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遍整个北京城,还是这十条胡同最有味道
安定门内,东城区最值得逛的一条商业街|洞察
说东道西南小街一:禄米仓
北京城从明代到今天,名称未变的胡同何止43条--吕长鸣
在京城读者中极有口碑——北京东城东壁街手机速写
北京的胡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