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有人能谈文学吗?

谈文学的人很少,即便有谈的,也是用来吹牛和交际的。

文学已经不是可以交流的话题,也许文学一直不是交流的话题。有人谈了,要么是师者,要么是尊者,要么是侃者。

师者要么是站在讲台上,或者是坐而论道。尊者无事不通,他们以自己的位子畅聊自己的认知,即便说的不对,因为位子关系,也没几个人反驳。大多数时候,文学还是侃者在谈,他们谈文学圈的奇闻异事、花边八卦、名人怪癖、攀龙附凤等。

我不跟人谈文学,主观原因是,自己没有取得什么文学成就和地位,知道位卑言轻的道理。我没有社会名头,不具备颐指气使的魄力。因为跟圈子内的名家大咖都是泛泛之交,几乎不掌握他们的隐私。跟内行没得可谈,跟外行更是不想谈。

有一天,有个同事跟我说,自己的孩子爱读书。我说那是好事,说明孩子还是有追求的,同事跟我说,他也想读书,可他不知道什么叫好书。这是一个非常不好回答的问题。

我知道,我必须得说出答案了,不管对与否,不管他喜欢不喜欢,我不说,那我就辜负了他的信任。我试探着问他读过谁的书,他说,读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感觉心里非常振奋。此外,他听过路遥的《人生》。我问他是否看过余华的《活着》和陈忠实的《白鹿原》,他说没有看过书,但是,看过小说改编的电影。我觉得能了解到这个层面就够了。

《人生》看完是什么感觉呢?这个答案其实非常清楚,就是作家依据现实给作者讲了一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有一定的观赏性,当年拍成电影,应该获得了不少的好评。相较于《平凡的世界》,它就是个故事,且是作家编写的故事。而《平凡的世界》不仅故事性更强,且更加真实,感觉这是一种人生了,在故事之外,《平凡的世界》给人以激励,让人能感受到作品中的正能量。

说到这儿,我故意停顿了一下,我问他,孩子们会看《平凡的世界》吗?看完之后是否有跟我们一样的振奋?他的回答是,估计不会看,因为故事中的场景离他们太远了,他们看了以后估计感受不深刻。

我觉得朋友说的是对的。因为,他差不多说出来文学作品的第三个标准,那就是思想性。《人生》与《活着》都是中篇小说,《活着》的思想性会显得更突出一些,《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都是长篇,《白鹿原》的思想性公认的比《平凡的世界》要高。

我这么说,朋友估计还是不好理解,毕竟思想性是个很笼统的概念,初浅的说法是,读完之后,心里会留下一些除了故事外的东西,深一点说是,抛却历史的限制,穿越时空后仍有很好的可读性。就这点,我可以举鲁迅先生的例子。鲁迅先生的作品离我们已近百年,现在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陌生,相反,遇到特定环境的时候,捧起鲁迅先生的作品,感觉作品还带着现实的温度。

现在读鲁迅先生的《故乡》《祝福》《药》《纪念刘和珍君》等作品,比鲁迅先生后几十年的,以至于到当代的作家的作品,心里更加觉得亲切,读起来也更加有感觉,这就是经典!在精神极度虚空的时候,读读经典,能让人的心灵得到充实,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我说的,同事好像有点懂了。拿走你的存款,经济会艰难一些;拿走你的房子,住宿会艰难一些;拿走你的车子,交通会麻烦一些;拿走文学,思想会无依无着,精神没有寄托。文学有什么用?文学有无用之用。当一切都无用的时候,文学的作用就出来了。

突然发现,跟同事把文学谈得很好。文学原本就是一个来自生活中的话题,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把文学束之高阁,甚至把文学当成个别人的专利,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普罗大众不是不需要文学,而是文学变味了,让他们觉得是文学的东西,其实没有了文学的味道。他们需要的,不是那所谓的文学。就像现在的报刊杂志,曾几何时,老百姓出门差不多都会人手一本,《读者》一期的发行量都有几十万册,前阵子听说《读者》关门了,不知道真假。

现在人出门都看手机,也许表象上他们看的不是所谓的文学,但很多人还是在阅读,不知道那些现在还在吃报纸杂志饭的人,是否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假如他们不改变,将来,他们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连手机都买不起。

还有人能谈文学吗?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他们谈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兼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计出版26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2部):《一车一世界》《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建日报:养眼与养心
毕飞宇的20条写作干货
《小说课》:毕飞宇的20条写作干货
日本伟大的文学家,深悟夏目漱石十句格言,道理深刻,思想性超强
德国汉学家顾彬:100年后还会看鲁迅,但不一定会看金庸
百年名誉由他人-小说与小说家的排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