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台山的传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出自于《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聪明人喜爱水,他们希望自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的;有仁爱的人喜欢山,他们希望自己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端庄。

五台山是华北的第一高峰,五台山海拔最高处达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它素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台山因为它的独特地理位置及优美的景色,自古为文人墨客所仰慕,对于芸芸众生来说,五台山也是充满神秘的地方,因为,五台山的传说太多了。

1、杨五郎的传说。

第一个关于五台山的传说人物是杨五郎,他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人物,杨五郎跟五台山的关系来自于《杨家将演义》这本书,书中记载,杨五郎是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五个儿子,名字叫杨春,字延德,时任北宋殿前大将,杨家军副帅。

《杨家将演义》记载,雍熙北伐之前,杨令公带着他的几个儿子上五台山拜访方丈智聪禅师,智聪禅师看到了杨家将的劫数,因此他让杨令公解甲归田以此来躲过血光之灾,忠心耿耿的杨令公在国家用人之际没有考虑个人安危,毅然带着七个儿子赶赴金沙滩。金沙滩一战,杨令公带领的杨家将在陈家谷几乎全局覆没,在等待援军无望的情况下,杨令公含恨碰死在李陵碑上。

杨五郎在辽军的追击下落荒而逃,也许真有上天安排,他来到了五台山脚下。这时候,杨五郎突然想起来当时离开五台山,智聪禅师曾给他一个锦盒,并让他将来在危急的时候打开它,眼下正是万分紧急的时候,杨五郎打开了锦盒,发现里面是一把剃刀和一身袈裟,杨五郎明白了智聪禅师的用意,从此,世间少了一个杨五郎,而五台山多了一个武僧教练。杨五郎训练的武僧团在后来抗击辽军的侵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写《理说宋朝》的时候,我大量地查阅了宋朝的史料,除了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演义》之外,正史中很少有杨五郎的记载,查阅山西的地方志,地方志上说,现在的山西还有杨五郎的后人,我不知道哪个史料是真实的,按照我对历史人物的观点,像传说中的杨五郎这样的英雄人物,我还是相信他真的出现过,因为历史的天空需要英雄去点缀。

2、顺治皇帝的传说。

第二个关于五台山的传说人物是顺治皇帝(1638年—1661年),相传他因为叔父专政和董鄂妃的病逝而看破红尘,遁入五台山出家。记得我去五台山的时候,五台山还在修顺治皇帝庙。

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庙号为清世祖,顺治皇帝由于年纪轻轻就意外“身亡”,他的结局成为清朝的第一谜案。关于顺治皇帝在五台山的传说有很多个版本,一是很多武侠小说中描述,康熙皇帝因为觉得老爹出家有失皇家体面,因此去五台山将其老爹掐死;二是康熙皇帝多次去五台山,目的都是去向他老爹求教治国的方略;三是慈禧西逃途中住五台山的时候,五台山能提供全套皇家御用的餐具供慈禧用餐,如果不是因为当年顺治在这儿,五台山怎么会拿出这么全活的餐具呢。其实,现在不仅没有人说得清顺治是否去过五台山,而且顺治皇帝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人说的清楚,历史已经布下了这个迷局,只能让后人去猜测了。

正史中记载,顺治皇帝因为抑郁成疾,最后染上天花不治身亡。顺治皇帝确实是一个充满传奇的皇帝,他六岁的时候,父亲皇太极暴病身亡,由于父亲没有指定接班人,于是,围绕皇权,满清贵族之间进行了一场残酷的皇位争夺战,斗争的双方为硕睿亲王多尔衮及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双方势均力敌,难分上下,聪明的多尔衮为了达到自己统治的目的,他提出让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福临当时只有6岁,这个决定看似荒唐,争斗的双方都接受了,因为这是关键时期的一个权衡之计,大家打的都是以时间换空间的算盘。

顺治三年(1646年),豪格征四川剿灭张献忠,顺治五年(1648年)他被多尔衮诬陷下狱,在狱中自杀身亡,豪格的死决定满清的统治权实际落入多尔衮之手,摄政的多尔衮从此开始了专制的时代。在多尔衮与豪格争斗的时候,略占优势的多尔衮为什么会选择福临?野史上说那是因为福临的母亲私下“交接”了多尔衮,甚至有人编故事说,福临的母亲还下嫁给了多尔衮。

可以肯定的是,在福临当政的初期,多尔衮无疑是一言九鼎的,不然,他也不会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将自己的对手豪格置于死地,他的称谓最高升至“皇父摄政王”,福临的前两任皇后都是博尔济吉特氏,她们二人分别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女、侄女的侄女,由此可见,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对福临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日,多尔衮去世了,第二年正月,福临就将多尔衮的亲信兼同母哥哥阿济格抓了起来,并且宣布自己将亲政,当年他才14岁。从史料上来看,福临亲政的最初一段时间他也是非常不成熟的,他看不懂臣子们的奏折,他给自己写了一个座右铭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他读书非常勤奋,经常读书到天明,以至于读书累得吐血。

现在人除了传说,几乎不知道这个少年天子为大清王朝还做过什么,历史上关于他的史绩介绍的也不是很多,通过查阅福临有关的材料,我觉得他一辈子有两大功绩:一是抑制和打击了满洲贵族势力,二是重用汉人,让满清统治者很快融入到了汉人社会。这样的功绩现在人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了不起,如站在历史的高度,这可以称得上是“不世之功”,外族入侵中原,从辽国开始直到元朝灭亡,他们都是短命的王朝,这些外族人初次接触汉文化,他们要么是很快被汉文化同化,要么就是很快被汉文化排挤掉,其根本原因是,这些外族人没有区分清楚汉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在对汉文化无知的时候,他们吸收的是糟粕,遗弃的是精华。

先前占领汉人土地的外族人,他们要么是被胜利冲昏头脑,在汉人的地盘上继续作威作福,进而演变为贵族内部的争权夺利;要么就是被汉人“腐蚀”,他们很快就会忘记自己的优良传统,最后被汉人瓦解统治基础,福临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一方面严惩满清贵族内部的作乱者,另一方面他倚重有才学的汉人,这两个方面的做法尽管在他当政时期没看出显著的功效,但是它有效地维护了满清政权的统治之基。

福临的一生中有两个女人对她影响很大,第一个是他的母亲,另一个是董鄂妃。他的母亲就是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经常提到的孝庄皇太后,她的闺名叫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她是蒙古科尔沁部的女子,她与她的姐姐、姑姑一起嫁给了皇太极,皇太极生前,由于排在布木布泰前面的有姑姑和姐姐,因此,布木布泰没有受到皇太极过多的恩宠。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选择6岁的福临当皇帝,尽管这是多尔衮与豪格博弈的结果,但是在选择福临这件事上,孝庄皇太后一定在背后起了很大的作用,野史上说孝庄将自己献给了多尔衮,因此,多尔衮让她的儿子当了皇帝,这种传说有可能,也没有可能,说它可能,那是因为满族人以前对男女交合不太讲究,多尔衮在害死豪格之后,还霸占了豪格的一个福晋。说它不可能那是因为正史上没有记载,在福临登基之后,多尔衮身体每况愈下,他还有没有这个精力去娶老婆呢?说孝庄皇太后对福临重要,其重要性不仅在福临登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福临意外“死亡”后,她选择并辅佐了福临的儿子玄烨登上了皇位。

福临对孝庄皇太后最不满意的事也有两件,一是她与多尔衮不清不楚的关系,让成年之后的福临感觉比较尴尬;二是孝庄皇太后将自己的亲侄女及侄女的侄女嫁给了福临为皇后,从史料上看,这两个姓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子都没有得到福临的好感,第一个博尔济吉特在当皇后2年就被废黜,第二个博尔济吉特虽然没有被废,但是她没有得到福临的喜爱,因为福临更宠幸董鄂妃。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个董鄂妃(1639 -1660年),不是野史上说的那个江南名妓董小宛(1624年~1651年),董小宛比福临大了14岁,顺治还没有长大的时候,董小宛就已经死了。董鄂妃是上三旗贵族中的正白旗内大臣鄂硕之女,费扬古大将军之姊,她是福临一生最钟爱的女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妃入宫,八月初封贤妃;一月后的九月晋皇贵妃,福临为此还大赦天下。顺治十四年,董鄂妃生皇四子荣亲王,子凭母贵,这个孩子被福临称为“第一子”,可惜这个孩子太短寿了,不满百日,他就夭折了,因为儿子的夭折,董鄂妃抑郁成疾,顺治十七年(1660年),21岁的董鄂妃逝世了,福临大为悲痛,加上家事和国事多方面的困惑,他产生了出家的念头。

福临有一个和尚朋友叫茆溪森,他经常跟福临交流佛法,万念俱灰的福临在顺治十七年让茆溪森为自己剃度了。皇帝在位出家,这是前所未有的稀奇事,为了让福临还俗,朝廷宣昭茆溪森的师傅玉林琇进京,玉林琇召集众徒架起柴火准备烧死茆溪森,并且亲自进宫为福临讲解佛法,在玉林琇的威逼利诱下,福临还俗了。没有当成和尚的福临,对于人世间的一切已经心灰意冷,身心健康状况都非常不好。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年近24岁的福临染上天花驾崩,史上记载他的葬礼由茆溪森主持,在火化仪式上,茆溪森还口占一偈:“释迦涅盘,人天齐悟,先帝火化,更进一步。大众会么?寿皇殿前,官马大路。”我相信福临就此驾鹤西游了,不然的话,以他的微弱之身估计是到不了五台山的,况且那时候的五台山也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名气。

在康熙之后,朝廷花巨资多次对五台山进行了修缮和扩建,这主要是因为五台山佛教渊源深厚,朝廷希望这座佛教名山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五台山跟顺治皇帝福临应该没有多大的因缘。

3、佛的传说。

五台山可以被称为佛教第一名山,因为它跟佛的渊源实在是太久远了。

东汉永平十年(67年),汉明帝刘庄晚上梦见一位金人,身长六丈,相貌庄严美好,全身金光灿烂,在金鸾殿的上空飞翔。第二天早晨他问群臣这是怎么回事,有一个臣子告诉他,梦中的金人是西方的“佛”,于是,汉明帝就派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法。蔡愔一行人到达大月支国(今新疆伊犁)的时候,遇见从西方来弘扬佛教的竺法兰、摄摩腾两位僧人,他们得到很多佛像、经卷,并与两位僧人一起用白马驮着这些经书和佛像来到洛阳,汉明帝看见蔡愔等顺利返回龙心大悦,特意为这两个僧人建立精舍供他们居住,为了纪念白马驮经的故事,这座精舍就命名为“白马寺”,它是中国的第一座佛教寺庙。在白马寺,摄摩腾与竺法兰译出《四十二章经》。

译经工作结束之后,摄摩腾与竺法兰二人便开始巡回各地弘扬佛法,他们听说五台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和文殊菩萨的居住地,于是便想将五台山作为弘扬佛法的道场。当时的五台山为道教的场所,道教是中国传统的宗教,在五台山,摄摩腾和竺法兰受到了排挤,他们便禀告了汉明帝想在五台山弘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770、顺治皇帝有没有出家当和尚
原来所谓的顺治皇帝出家;是这么一回事
为什么康熙、乾隆多次去五台山呢?
破虚揭实——顺治帝出家非关董小宛
清帝陵那些事,第十三回:围绕顺治皇帝的清初三大疑案
顺治6岁登基,为何24岁就驾崩了?出家五台山,真只是传说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