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敖死了

我一直尝试着用一个雅致的文章题目来形容今天的新闻,搜肠刮肚一圈,也没有想到更合适的词,尽管,关于死的隐晦表达,我知道的词至少有20个,但对于一贯特立独行的李敖,以最直接和精准的方式表达一个现实,我估计是他最希望的,也是最类似他的表达方式。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一直受着正统的大陆式的语文教育,我们都是在学习鲁迅、毛泽东、丁玲、茅盾、老舍等一批革命作家的文字中积累文学素养的。直到我知道台湾有黄仁宇、柏杨、林清玄、余光中和李敖后,我才真正发现文学和历史的趣味。

认识李敖之前,我读的是林清玄的散文。在此之前,黄仁宇的历史学研究,柏杨的历史评论,余光中的诗词,让我对那个小岛刮目相看。

林清玄让我知道,散文可以写得如此的纯洁、天籁和唯美。在林清玄的举荐下,我知道台湾还有一个作家叫李敖。当我拿到他的《传统下的独白和独白下的传统》之后,年少不羁的我,尽然被这个号称“500年来白话文排名第一的李敖”所折服。

非常佩服李敖的语言表达的精准能力,他骂一个人或者说一件事,基本都是以旁征博引中西证据,让人对他引用资料之全、论证之精妙和严密,简直叹为观止,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认为他的杂文水平超过了鲁迅先生。

李敖说, 500年来白话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李敖、李敖和李敖,说明,李敖也认为自己的杂文水平比鲁迅先生强。

曾经,最大的乐事就是,在书店里寻找李敖的作品,我买到了他的《中国性命学研究》。最让我惊喜的是,在我家门口的一个新华书店里,最靠近角落的一排书架的最底下,放了十本压了一层灰的书,我仔细一看,名字叫《李敖千秋评论丛书》,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的。那个年头,好像只有友谊出版社才有资格出版境外的作品。

《中国性命学研究》的目录如下:《易经》中的性交文字,《战国策》记性交姿势,佛经中的性交文字,从犀牛看屌,……

在那个以叛逆为个性的年代,我觉得李敖是一个敢说和敢写的人,能将中国人谈之色变的名词,大张旗鼓地作为书的目录,那是非常新奇的事,即使将时光推进到现在,想以这样的内容出版书籍,在大陆地区仍然是无法通过出版社审校的。

我购买的《李敖千秋评论丛书》说的是他在预备役期间跟同学通讯的一些稿件,或者是他自己定义的语录,由于叙事背景与现实之间差距实在太大,我读完之后,基本也没有什么感觉。

我还是喜欢李敖的杂文风格,他跟鲁迅的杂文比较起来,论证的议题似乎更大一些,问题大多涉及家国天下;即使是骂人的,鲁迅先生骂梁实秋、骂钱玄同,几乎是不留情面的情感宣泄。而李敖的杂文不同,他引经据典,骂人有理有据有节,鲁迅骂人还给人以翻案或者还击的余地,而李敖骂人简直是毫不留情,将对方最后一块遮羞布都会慢慢揭掉。

在我还苦苦搜寻李敖作品的时候,李敖竟然到大陆做节目了,且节目家喻户晓,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了台湾有个作家叫李敖,专门喜欢讲真话。

我看过几期李敖的节目,相对于一般观众,我知道李敖的选题及他的表达方式,看着看着,感觉他就是一个喜欢博出位的节目主持人,我不再关注他了,以至于别人跟我说李敖节目的时候,我连忙摇头,说我不知道这个人。

在中国社会,一个人过于能娱乐大众,通常能说明的一个问题就是,他是浅薄和浅显的,因为我的芸芸众生认知能力就在那个层次上,假如你能让大多数人喜欢你,你的层次差不多也就在那个格调上,不然,没有人会对你有持续的耐心。社会很现实,也很功利,娱乐大众的李敖跟我认知的李敖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我能做的事,就是舍弃。

李敖死了,今天看网上有很多给他的“谥号”,我都不以为然。他的电视迷们称呼他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一看这个评价,就知道,这不是知识分子说的,因为,他们都不知道知识分子的追求和目标是什么?李敖的敢说真话,是为生灵立命吗?是为天地立心吗?他说的,不过是为自己引起关注而使用的一些博眼球的技法而已。

他一辈子出版了3000万字,这真的是一个作家了不起的贡献,但谁能说出1本李敖的代表作?而我们知道的余光中(李敖一直攻击的对象)凭一首《乡愁》、黄仁宇凭一本《万历十五年》、柏杨凭一篇《丑陋的中国人》,就立足于他们各自的天地。

大众喜欢李敖骂这个、骂那个,其实,细心的读者都会发现,李敖是选择性地骂,是带着投机精神在骂?知道骂了白骂才会骂?中国比国民党更该骂的政党有好多,李敖只骂了国民党,因为,相对其他政党,国民党还是比较讲理的,他骂国民党坐牢,国民党也没有太亏待他,在牢里,他一个月还出一本千秋评论丛书呢。

有人问李敖,假如他没有去台湾,他会怎么样?他也会像骂国民党那样骂当政吗?李敖给了我一个最欣喜的回答,他说他不会那么傻。说心里话,就凭这个答案,我还是敬佩李敖的真实和诚实。当然,这个答案也亮了他的家底,他不是谁都骂,不带目的地骂,更不是没有关系地骂?

中国人喜欢盖棺定论,人死了,好像都得给人定个调子。我其实也想给李敖画个像,他是文化名流?文化名流好像跟他格格不入;他是学术超男?超男绝对是,但是他的那些学术能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吗?我不得而知;他是电视时代的“网红”?这个定义比较接近,其实从读台大时,为了博人眼球,他是台大唯一一个穿长袍马褂的人,他的奇装异服曾经还被学校以违纪处理过。

我知道该称呼李敖什么了?“文化红人”,以文化为底子,以各种噱头吸引外界对他的文化的关注,一直以让人眼红的姿态活着。事实真是这样的吗?我不知道谁能说得清。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李敖选择在这个日子离别,也算是一场生命的奇遇,真的不知道让我说什么好。

李敖死了,祝愿一路走好!

         朱晔(古磨盘州人),安徽望江人,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经出版了三部历史专著:《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旅行散文随笔《一车一世界》,创作出版长篇小说《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并在《文艺报》、《中外文摘》、《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化》、《中国金融文化》、《金融文坛》、《中国城乡金融报》等期刊上发表作品。累计出版文字200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人读书方法:李敖 郑板桥 廖沫沙 王安忆
李敖走了,最会骂人的东北人去了!
李敖为什么贬损鲁迅?两个理由,三个论据,事实证明是他不自量力
鲁迅的“撤退”没什么要紧!
梦的印迹《感叹:成为伟大作家不是偶然的——30年前的感悟》
优秀集体备课教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