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不让看武侠?

4、武侠能教会你些许的历史知识。

要是说跟着武侠学历史,估计会被人笑掉大牙。假如不看历史的人,通过武侠了解一些历史,也是未尝不可的,知道皮毛也比一点不知道的好。

《水浒传》说的是北宋末年宋江、方腊起义的历史。虽然历史上的宋江起义简直就是一个极小的民变,但那也确实可以算是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缩影。那年头,确实有官逼民反的兆头,由于宋徽宗的花石爱好,奸贼们就炮制出了“花石纲”,搞得天底下民不聊生。

《三侠五义》说的也是北宋的历史,比《水浒传》不同的是,《三侠五义》说的应该算是野史,主要讲述的是包公、公孙策以及一群江湖侠士的故事。这些故事也不是作者首创的,源头应该是民间故事,从北宋以后,民间就有很多包公故事流传,《三侠五义》估计就是将这些故事进行了整理和艺术加工。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历史阶段都选择在明末清初时期,英雄人物大多以反清复明的义士为线索,小说中会涉及具体的历史人物,如傅山、雍正、乾隆、年羹尧等,书中的反面人物一般都是为清庭服务的,书里称呼他们为“鹰犬”。金庸的小说,历史阶段选择的跨度比较大,《射雕英雄传》的历史背景是大宋的“襄阳保卫战”,《笑傲江湖》的历史背景是明朝,《鹿鼎记》写的是清朝的事。

假如你真的对武侠感兴趣,为了看懂看透这本书,你一定会找书中相关的史料进行“补习”,这样会加深你对武侠故事的理解。假如你不懂明末清初时江湖上“反清复明”的浪潮,你一定理解不了《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中的恩怨情仇。

5、为什么不倡导看武侠?

既然武侠小说那么好,武侠小说怎么难以成为经典?很多文学方面的专家自己不看武侠,甚至反对别人看武侠,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的思路是不是前后矛盾呢?

我的观点是,该看什么的时候就看什么,年轻时血气方刚,看点武侠是应该的,不然,人似乎少点血性。对于不看书的人,看点武侠总比不看书的好;就算是热衷于文学研究的,武侠也是一个题材,涉猎一下也没有坏处。文学不仅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文学绝对不是文学人孤芳自赏的事业,必须要接地气,符合老百姓的需要。

不可否认,除了极少的武侠经典之外,大多数武侠小说制作的都比较粗糙,有些情节或者人物命运设计,纯粹是为了吸引眼球的猎奇手法,实在是不值一提。综合一下武侠小说的特点,武侠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通病:

1)套路比较明显。

所谓套路就是雷同,这种雷同不仅表现在故事雷同、人物雷同、经历和命运差不多都是雷同的。以至于看了开头都能知道结尾,两本小说,将人名和地面统一起来,可能就变成一本小说。小说开场出现的人物,无论武功多高,结果都是跑龙套的,他们都是为了映衬更高的人出场;主人公开始都是功夫不高的年轻人,在经历过什么磨难之后,不是遇到世外高人,就是捡到了一本武功秘籍,最后成就为一代宗师;少林寺一定是名门正派的代表,少林寺的住持都怀有绝世武功,但都不是书中武术最高的人,大多数情况下,武当派都是以“名正心斜”的面目出现,即使能出张三丰这样的一代宗师,也会出几个不肖的弟子,如尹志平之类的,或者就是出几个孙不二一样的怪人;故事都是沿着国恨家仇展开,或者就是情感纠葛,再或者就是争风吃醋,也许只有这样的仇恨才会让江湖人不顾身家性命。客栈的名称不是“悦来”就是“龙门”,酒不是“女儿红”就是“烧刀子”。此外还有很多雷同之处,武侠要是不雷同,可能会感觉这不像武侠。

2)设计过于荒诞和荒率。

荒诞表现在历史、情节、人物等各个方面,作者几乎不用任何参考资料,不需要知道任何知识背景,不用掌握太多的写作技巧,只要能吸引眼球,只要观众说有人爱看,就会有新的武侠小说诞生。记得80年代的火车上,列车员会抱着一摞十几本不同的杂志在旅客面前晃荡,这十几本杂志里面的内容几乎没有雷同的,清一色的都是武侠小说。那时候复印件还不是很发达,作家还是用钢笔写作,可作品差不多都像复印的一样,都是非常低俗的内容,这些东西确实不能算作品,内容实在是太荒率了。武侠大多与色情联系在一起,有些东西写得简直是不堪入目。

3)不具备积极导向作用。

民间有说法“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这句话的意思是,年轻时看水浒的人,骨子里就会养成好勇斗狠的性格,水浒里面的故事大多是杀人,不管是鲁智深的拳打镇关西,还是武松的血溅鸳鸯楼,都是极具暴力和血腥的场景。水浒比较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在不良导向方面还是有限度的,而社会上流传的武侠小说就不一样了,年轻人喜欢什么,他们就怎么写。看多武侠的少年人,据说,性格中会隐藏暴戾的种子,这颗种子随时可能会爆发,武侠给社会埋下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有模仿武侠小说的情节杀人的案例。

武侠小说的作者大多不是以文学的要求来创作的,因此,武侠中基本没有文学性,看得再多也难以提升年轻人的文学修养,沉迷于武侠的阅读,让年轻人大好韶华付之流水,实在是有点可惜。

世界上任何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你之毒药,可能是别人的美味。武侠之好,宛如武侠之坏,关键看读者的领悟和节制能力,以及个人的修为层次。老古话“开卷有益”,武侠小说也是一个类别,无论你是不是从事文学事业的,多涉及一个题材总不是坏事。

为什么要读武侠,前文说的非常充分了,在这里不想再赘述。

武侠最大的恶是因为它很容易让人入迷,这是很多经典正好欠缺的,如何从武侠中寻找让人入迷的因子,这也是文学创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你不看武侠,哪来这类思考呢?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专著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荐书20210823
武侠文化为什么迷人
金庸武侠小说的热闹与门道
谈谈写武侠小说的感悟
武侠[华人界流行文化之一]
武侠江湖,我们这样开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