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翅膀带着我梦回故乡(一)

周末闲来无事,用手机看了近期作家圈里非常火爆的《文学的故乡》纪录片。

以前看了很多纪录片,关于作家系列的,央视可能是第一次拍,或者说,第一次这么成系统地拍。

纪录片拍了六个人的:贾平凹、阿来、迟子建、刘震云、毕飞宇、莫言。这六名作家中,我应该算非常熟悉莫言、贾平凹、刘震云、阿来四个人,迟子建的作品我没有读过,但是我能说出几部作品名称,毕飞宇的东西我到目前为止不仅没有读过,而且也说不出名字,我甚至都不知道他是哪儿的人。

先说莫言吧,我读大学的时候,在大学图书馆里借的第一本小说就是他的《红高粱家族》,因为刚看过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后来毕业后在地摊上,看到有《红高粱家族》的旧书,我就买回来了,一直珍藏至今。

在中国当世作家中,莫言的作品我读的最多,他曾经出版的22部作品,我都读过。能如此系统地读莫言作品,从文学角度来说,我认为他的小说是写得最好的。我不会归纳什么写作手法,我不会点评莫言作品与西方某名家的相似性,莫言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几乎体现在每一部作品中,以文学实力来说,他最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名至实归的。

莫言让我喜欢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四部:《丰乳肥臀》《蛙》《檀香刑》《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看得非常早,那时候我刚刚大学毕业,当时在书店里站在书架子边,趁人不注意便偷偷从书架上取下来,然后盖住封皮快速地阅读,因为叫这样名字的书,实在不好意思买了并放到宿舍里的书架上。这部作品莫言说是纪念他的母亲的,在母亲去世后只用了83天便写出这样的大部头,对于一个非常杰出的专业作家来说,我信莫言的创作经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震撼的,这部书是我认为的中国作家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不过以我当时的文学功底,我实在无法说出它究竟好在哪儿?后来我知道莫言是模仿马尔克斯的,尤其是读了《百年孤独》之后,我才知道了其中的技法和手法,也许这也是后来人称呼莫言为魔幻主义手法的主要原因。

让我推荐莫言的作品,我一般对人说他的《蛙》,这是一部构思奇特的小说,主人公是姑姑,蛙在中国的民间有多子多福的意思,作者取这个名字,估计也有这个用意。姑姑是农村的赤脚医生,在落后的乡村,姑姑被人供为“观音菩萨”,因为她以妙手让很多个遭遇苦难的家庭延续了生命和香火。这些被姑姑带到世上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姑姑的身份在变化,她变成了村里的妇女主任,于是,姑姑又变成了“杀手”,她强制很多女人去做了计划生育手术,由此也制造了很多人间悲剧。这是一个我们这代人亲眼所见、亲生经历的事件,在莫言的笔下,它变成了小说。小说的故事要件之一是冲突,这是多么好的冲突啊,信手拈来,手到擒来,仅凭这一部著作,莫言就可以称为大师。

《檀香刑》几乎集合了莫言创作的全部的“恶”,这是一部非常重口味的书,假如不是因为文学,我真的读不下去,假如站在文学角度去解构它,它又是非常精彩的一部小说。我认为他是仿照元曲《窦娥冤》的模式编写的,不过,故事比《窦娥冤》复杂,历史背景当然也比《窦娥冤》大。《生死疲劳》创造上也非常有特点,他写的是从解放到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的历史,而主角是“六道轮回”中的六个畜生,通过畜生的眼看出社会、世道、人心、人性的变化。这个创造的角度我非常敬佩。

必须要说明一点的是,莫言生在一个好时代,假如他的文学之路跟我同步,估计他的这些作品,大多出版不了,因为,出版社不敢接这样的题材。

我有点不太记得,看到的第一部贾平凹的作品是哪个?但是,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废都》,那也是我认为非常好的一部小说,小说似乎模仿中国古代的“淫书”创作风格,写了一个男人的风流事。顺带说一句,在80年代-90年代,很多人的小说以淫秽故事为卖点,作品中要是没有一些露骨的男欢女爱好像都没有看点。如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X女士的成名作中,把性事说的简直是乌七八糟。难怪70高龄的她,现在说话还是只会用英文字母“B”。回到《废都》,在这些作品中,《废都》无疑是最文学、最艺术的,我喜欢《废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对中国古典小说有着非常好的继承,作者的思考和创作力是特立独行的,如很多地方出现“此处省去多少字”的行文风格,这应该可以算是一种创造吧?

90年代前后,西部作家给人的印象大多是带颜色的,贾平凹算是将颜色滤化了一些,像所有西部作家一样,他的作品中人物、故事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我后来看过他的《白夜》《土门》《高老庄》《秦岭》《极花》,他的作品给我的印象是传承个人风格比较好,文学和艺术的创新性方面,跟他4万一个字的书法作品一样泛善可陈。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平凹和莫言谁才能够代表中国当代文学?
值得关注的10位乡土作家,每一位都是大师级的人物!
在六位当代作家的故乡眺望文学的风景 作者:张同道
“回归故土”与“超越故乡”:贾平凹与莫言小说文化母本与叙事空间营建之比较
贾平凹文学成就第6,比巴金曹禺还高?这3个方面,鬼才实至名归
当代5位散文大家,到底哪一个人,散文写得最好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