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像记忆·一块石碑见证的中印灭国之战

2016年8月,西藏日喀则吉隆县。

中印两国之间发生过几次战争?
近代只有1962年那一次,别的只算边境线上的小规模武装冲突。1962年中印边境反击战持续了一个月,中国军人打出了1:4的战损比,成果辉煌,达到了惩戒印度的目的。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印两国在古代还有一次灭国之战,其规模超大,中方损失近乎于零,却结束了印度一代王朝。只是,这场战争发生在1400年前的唐代初期,由于年代久远而被人们淡忘了。

讲述这场战争之前,先要介绍吉隆县。
西藏日喀则的吉隆县(上图红圈内),面积有海南省的四分之一,人口仅1.7万人——还赶不上内陆一座小镇。这个不为人所熟悉的小地方,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它位居喜马拉雅山脉北麓,是西藏、尼泊尔千余年来最重要的交通要道。清末之前,中印、中尼之间绝大多数宗教、经济、军事事件,都与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吉隆关口脱不开干系。一千多年间,无数民众、商人、僧侣、政客、军士……携带着经书、盐巴、羊毛、香料、木材、金银、刀剑、火枪……为了不同的目的穿越这里,带来了繁荣富庶与刀光血影,无论其结果如何,都将世界屋脊与印度次大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到了近代,由于亚东关口和之后的中尼公路的通车,吉隆陷入了萧条与沉寂。数年前的大地震中断了中尼樟木口岸通道,吉隆口岸又恢复了往日的地位。

从拉萨、日喀则方向来的公路,跨越山口抵达吉隆县县城之前,路旁立着一个指示牌,上面写着:“大唐天竺使出铭”。
是不是很奇怪?在距离内陆万里之遥的喜马拉雅山下,竟然有唐代出使印度留下来的石碑。我们都知道那时候西藏名为吐蕃国,不仅不属于大唐,它们之间还多次爆发战争。唐朝及以前,中印之间经贸、文化往来都是走新疆,兜一个大圈子就是为了绕过凶险莫测的世界屋脊。
在吉隆县发现的这块西藏现存历史最早的汉字石碑,证明曾经存在一条从长安过青海到拉萨(文成公主出嫁的路线),再翻越喜马拉雅过尼泊尔到印度的商贸之路。
请看下图,唐代初期,被称为天竺的印度北方有个强大的戒日王朝。关于戒日王朝只要知道两点:它是世界的文化中心;玄奘正是在戒日王的支持下才能在印度获得极大的尊重,并取得真经回国。

玄奘回国前,大唐与戒日王朝已有往来,彼时正是松赞干布统治吐蕃,与唐朝的蜜月期。双方派出的使臣得以穿越青藏高原,以最短的路径相互交流。
史载,在玄奘回国的那一年,唐朝派出的第一批使节到达印度,使团的副使名叫王玄策。数年后,王玄策以正使身份第二次率团出使印度。
当他们经过吉隆县的这条河边时,由队伍中的刻工在石壁上刻下了这块“大唐天竺使出铭”文中记载了旅途的艰辛、当地风光的秀美与大唐的威武由于多年风化,题铭文字被严重侵蚀,许多已模糊不清,且大多无法连贯成文。但从现存文字中,仍能辨别出碑刻的年代与出使队伍的组成。这就是所谓的考古实证。

史载,王玄策到达天竺时,戒日王已死,其臣下阿罗那顺篡位,将唐朝使节俘虏扣押。王玄策与副使二人逃脱后,从吐蕃和尼泊尔借兵八千,攻打天竺,史称茶镈和罗城之战。
其结果,两位使臣率领军队大破天竺军,生擒阿罗那顺天竺死亡一万余人,被俘虏一万余人。次年,大唐使团绑着印度王及妻子儿女,万里迢迢将他们押送到长安,献给唐太宗。
经此一战,印度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戒日王朝彻底灭亡。中印古代史中唯一一场直接战争,以中方近乎无损而对方灭国而告终。
王玄策的故事,号称“一人灭一国是不是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我也不能肯定这段记载于《资治通鉴》、《旧唐书》等权威文献中的历史是否准确,是否被夸大虚报。但印度无古代史,而正是有了中国史书的记载,印度早期的历史才得以被发掘、考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唐朝)
吉隆县有块涂满酥油的石头,它是天竺使出铭,佐证唐朝的一件大事
十一特别策划:唐蕃古道的传奇,他以外交官的身份穿越喜马拉雅
西藏发现一块石碑,上面的记载令人吃惊:传说原来是真的
博物馆奇遇记
1990年,西藏发现了块千年石壁,上面的内容印证了一个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