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种类有哪几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预防由于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的一种方法,已被证明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6月27日,在山东省医学会主办的“山东省首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高峰论坛”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术式选择成为热议话题。 标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标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sCEA)适合绝大多数CEA患者,尤其是斑块位置较高者,缝合血管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但此术式最大的缺点是纵向缝合血管容易造成血管狭窄,从而导致了相对较高的再狭窄率,尤其是颈内动脉端最易合并术后再狭窄。 标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补片 对于颈内动脉直径较小的患者,如果直接沿血管长轴缝合会导致动脉管径狭窄,所以应当加用补片重建血管。此种方式的优点为,可以重建血管、扩大管腔,弥补单纯sCEA术式人为造成颈动脉狭窄的缺陷,可以有效预防再狭窄。但其缺点在于,缝合时间比单纯sCEA长,增加了血管阻断时间,从而增加了脑缺血的风险;术中应用了人工植入物,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增加了患者的手术和住院费用;补片远端后期可能形成折叠导致脑供血不足。此方式对于颈内动脉迂曲的病人应当慎用。 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CEA)可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至1.7%~1.9%。eCEA有明显的优点:缝合方式为吻合口环形缝合,吻合口直径较粗,不会造成手术后的再狭窄;可以通过扩大吻合口的方式,在不用补片的情况下来扩大血管周径,从而达到增加血流防止再狭窄的目的;对于颈内动脉严重迂曲的病人,可以通过改变吻合角度和长度来消除迂曲,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增加脑供血;手术时间短,避免了人工补片感染的可能性。 但eCEA由于需要吻合动脉,操作比较复杂,对术者的技术和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同时无法处理颈动脉分叉过高或者颈内动脉狭窄处过高的病人。 逆行性颈总动脉内膜切除术 目前我国开展的CEA手术一般仅限于颈内动脉及分叉部的内膜和斑块切除,对颈总动脉内的内膜及斑块尚无特殊处理。对合并颈总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逆行性颈总动脉内膜切除术(gCEA),术中同时应用内膜切除器,可以更有效地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供血状况。在切除颈总动脉内膜和斑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分离层次一定要准确,要在内膜和外膜之间进行分离。这样分离不但很容易,而且不易造成夹层,或者捅破颈总动脉外膜造成致命大出血。 (2)推进速度要缓慢,并且要一边旋转切除器,一边向前推进。这样可以更安全更完整地将内膜和斑块剥离下来。 (3)收紧离断丝时动作要迅速,避免反复牵扯颈总动脉外膜。 (4)退出内膜切除器后,要迅速用手指捏住颈总动脉断端,然后再用阻断钳阻断,可以减少术中大出血。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目前在治疗脑中风方面属于国际先进技术,也是防治脑中风一种并发症少、安全系数高、病人花费最少的一种方法,目前全国仅有少数大医院开展该项手术。为推广该技术,中国和美国医疗卫生界曾联合成立了中美脑中风防治协作组,并被国家列为“十五”攻坚项目之一。预防脑梗而进行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我国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也会像在发达国家一样,成为手术室最常见的常规手术。对患有多种严重疾病年龄达70岁的高龄患者成功进行此手术标志着沧州市在脑中风防治技术方面已跻身国内前列。
治疗颈动脉狭窄除了手术治疗(CEA)外,还有颈动脉支架植入(CAS)。今年6月,在美国血管外科年会上,Mohammad H. Eslami 博士报道了一项12400位病人的研究结果,二者比较,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的病人比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病人术后卒中的风险更高;住院死亡率也是后者的5倍;特别是对那些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的病人来说,住院费用比后者明显增加。出院后也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治疗。然而颈动脉分叉过高、年老体弱又有心肺疾病的病人以及再狭窄,有手术禁忌症病人,仍适合支架置入。支架置入目前应当被看做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的有效补充治疗手段,而不是替代手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编辑词条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预防由于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的一种方法,已被证明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在国外已开展50年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将关注脑血管病的重点前移,预防脑梗塞的疏通式手术。一般这一手术是在患者已出现短暂性脑缺血、脑血栓等临床症状之后。
目录
脑血管疾病在年轻化
颈动脉狭窄是脑中风的主要原因
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点应该前移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已有50多年的历史
脑血管疾病在年轻化
颈动脉狭窄是脑中风的主要原因
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点应该前移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已有50多年的历史
1 脑血管疾病在年轻化编辑本段
脑血管疾病位居人类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中风。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种族,脑血管意外都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中风患者120万—150万人,死亡80万—100万人,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美国每年有50万人发病,其中15万人死亡,存活者中需要医疗照顾的200余万人。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中风后出现的偏瘫等后遗症,不仅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据介绍,脑血管疾病一般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所以被称为老年病。但近年来,50岁以下的青壮年脑血管病患者有增多的趋势,甚至在30多岁的年轻人中,尤其是城市年轻的白领职员中也时有发现。这可能与生活方式西化,坐多动少,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以及工作压力大,过度紧张有关。 资料显示,在脑血管意外中,缺血性脑中风占75%-90%。而导致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颈动脉狭窄、闭塞致使脑组织缺血乃至坏死。由于人脑代谢十分旺盛,因此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据测定,占人体重量2%的人脑,所需血液占到全身供血量的15%—20%。脑血液供应的主渠道是颈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其中两侧颈动脉为脑组织供血,占人脑所需血液的80%以上。这些动脉在颅内又分成众多分支穿入脑内,供应脑组织的各个重要结构。一旦这些血管本身狭窄、闭塞或由于来自其他血管的栓子脱落而堵塞,同时又没有足够的侧支循环血管代偿供血,就会引起相关脑组织缺血乃至坏死,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昏迷、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感觉障碍、偏盲、智能障碍等等,某些部位如脑干的梗塞甚至可以造成病人死亡。 缺血性脑卒中一般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是指发作性神经功能障碍,如一过性麻木、无力、黑朦等,可在24小时内恢复。反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的病人,最终会发展成为不可逆性脑梗塞。据统计,首次发生短暂性脑缺血的病人,如不给予积极的治疗,将有约1/3会在5年内发生脑梗塞。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病人发生不可逆性脑梗塞的危险性远远大于短暂性脑缺血病人;脑梗塞则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是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导致不可逆的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可使脑组织再生的方法,一旦发生脑梗塞,坏死的脑组织就很难得到恢复。
2 颈动脉狭窄是脑中风的主要原因编辑本段
缺血性脑中风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麻木,感觉异常,上肢或下肢无力,面肌麻痹和单眼突发视力丧失。如发生在语言中枢侧大脑半球,可引起语言障碍。严重者可引起死亡或遗留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偏盲、感觉障碍等。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原因,引起颈动脉狭窄的最常见原因是由于肌体血脂代谢异常,在动脉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及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最后导致血管腔径狭窄,甚至闭塞。当动脉血管壁上的斑块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脑内血管时,就会形成栓子而阻塞脑血管。有些小的血栓栓子可自行溶解,血流尚可恢复,仅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但若是一些不易溶解的大栓子就会引起脑血管梗塞,当反复发作时,就造成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导致大面积的脑组织缺血。 颈动脉狭窄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来有的30多岁的年轻人也发现患有颈动脉狭窄。当颈动脉狭窄引起的一些症状如头晕等出现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时,常常会被误以为患了颈椎病等而误诊误治,结果延误治疗。医生提醒:一旦出现一过性肢体无力或眩晕,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切勿盲目治疗,尤其不能当颈椎病而随意按摩,造成不稳定斑块脱落导致脑栓塞。对有闭塞性脑血管病高危因素者,如年龄40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者;常有头晕不适者;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或以往有短暂性脑缺血病史者,每年都应做一次颈动脉检查。主要方法有:1)颈动脉超声波检查,可测量颈动脉的直径和内膜厚度,判断有无颈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检查有无内膜斑块和溃疡,测定血流量等。2)磁共振颈动脉血管成像:该方法准确、直观、可靠、无痛苦,可明确诊断;3)颈动脉血管造影;为诊断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的金标准。磁共振颈动脉血管成像加超声波检查能够准确地检测出95%以上有高度危险的颈动脉狭窄患者。
3 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点应该前移编辑本段
长期以来,人们对脑血管疾病关注的重点多放在发生中风后的治疗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则是把关注的重点前移,即中风发生前的预防上。预防缺血性脑中风一般可采用内科药物治疗或外科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血管内支架置放术。药物治疗常用的有阿司匹林类抗血小板凝集类药物、扩血管药物、抗凝药物、溶栓药物,中药如牛黄上清丸、防风通圣丸、心血康以及活血化淤类药物对预防缺血性中风也有较好效果。 如果确定颈动脉狭窄超过70%或有内膜斑块和溃疡,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应考虑采取外科治疗,消除堵塞血管的“垃圾”,使血管得以疏通,脑供血得以改善,并切断栓子产生的来源。如患者已出现短暂性脑缺血、脑血栓、脑梗塞等临床症状,即使颈动脉狭窄程度小于70%,也应考虑外科治疗。 20世纪五十年代,医学专家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以预防脑梗塞。此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就成为预防脑梗塞的一种标准手术,现在这一手术已经十分成熟,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手术要求暴露颈侧部,暂时夹闭颈动脉远端和近端,然后切开颈动脉,清除堵塞血管的“垃圾”,使颈动脉内壁光滑、内径恢复正常大小。由于切除了增厚的动脉内膜和粥样硬化斑块,使脑血管得以疏通,脑供血得以改善,同时也切断了栓子产生的来源。目前,在欧美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已成为动脉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的常规治疗方法,全美每年约15万人接受这种手术。欧美在八十年代开展的两项大规模实验对照表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降低70%以上有症状狭窄和男性60%以上无症状狭窄患者中风的危险性,颈动脉狭窄70%以上的人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后,发生中风的比例比单纯药物预防下降了约2/3。
4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已有50多年的历史编辑本段
在我国,此项手术尚未广泛开展,仅有几家较大医院有病例报告,但数量还不多,其中原因与我国医疗水平的普及程度较低、筛选出的患者较少、患者对颈动脉狭窄的危害认识不足有关;另外医生自身对颈动脉狭窄的危害性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影响我国未能广泛开展这项手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医学专家呼吁,应加大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的科普宣传,向患者清楚告知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尽早清除颈动脉血管内的“垃圾”,降低脑梗塞发生的风险,以免在出现严重脑中风后才来就医而丧失最佳治疗时机。同时他提醒广大读者,脑血管疾病重在预防,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适当控制高胆固醇和高糖食品的摄入量,多食五谷杂粮和新鲜的蔬菜水果,注意营养全面平衡,生活要有规律,学会放松自己,有车族应尽可能多走一走,多动一动,并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体育锻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说: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夏季,为何多发脑卒中
刘兵:80后专家500只老鼠手术练习,化解老人偏瘫问题
手术轻松清除颈动脉血管中的“垃圾” 有效预防脑梗塞
血管长了斑块能清除吗?
颈动脉斑块怎么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