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建课堂教学,这些学校的做法值得借鉴
郑州经开区六一小学:易课堂,让学习更容易


“易课堂”具有六大环节,即依—疑—议—异—移—忆。这是根据已知的大脑认知规律、记忆规律,跳出学科、站在高位设置的课堂环节。


“易课堂”是河南省郑州经开区六一小学“六艺易一”核心办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六艺”课程体系落地实施的课堂结构与教学范式。

“易课堂”的“易”有三层含义:

简易,好的课堂是简约、简单的,对于教师而言容易理解,易于操作,对于学生而言容易适应、容易参与。

和悦,“易课堂”的氛围和谐愉悦,学生与教师的双主体地位能动转换,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有实时的反馈成长。

变化,学生从一节课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良性变化与发展。

“易课堂”具有六大环节,即依—疑—议—异—移—忆。这是根据已知的大脑认知规律、记忆规律,以及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跳出学科、站在高位设置的课堂环节。

教有所“依”

高品质的课堂离不开高品质的设计。教师在进入课堂开展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吃透课本教材,制定课程纲要;然后在了解本学段学生认知发展、心理特点、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材料;最后才是设计教学活动,制作课件、教具。“依”靠以上的准备,教师能够满怀期待与信心地走进教室,引领学生进行学习,体验教学相长的快乐。

学由生“疑”

教师开始上课时,首先要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热身,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然后,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激发兴趣。此时,学生由“疑”入“学”,开始独立思考,链接已知、开启未知。

“议”益生慧

学生经过独立的输入与思考,必然产生各自的观点。此时,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相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交流讨论;学习潜力有待开发的学生,可以从小组同伴的互动中,相对放松地获得知识。教师需要在小组建设中制定好小组发言与互助的机制,这样就有可能通过一节课实现让每个学生接近自己的就近发展区,同时也践行了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求同存“异”

经过小组内的讨论、分享,学生大多能够形成若干相对统一的组内观点。此时,可进行小组间交流展示。学生之间相互倾听、彼此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各组观点的共同之处,这就很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那些小组间展示出来的不同观点,是一节课最有价值的部分,往往也是一节课的学习难点。教师要引领学生肯定这些不同的思考,培养学生倾听、接纳的沟通品质;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等。理科教师可侧重从众解中找出最优解,文科教师可侧重在保证传递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保护好学生的独特观点。如果经过几轮小组表达,没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此时便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最好时机。教师此时的讲解,会更有针对性,更加高效。

学“移”致用

以上的学习环节,可以基本满足学生对一节课重要知识点的学习,但如果学生脑中存在的仅是点状的知识,绝不是优质的学习成果。此时,教师需要设计任务和活动,使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与前后的知识进行延展链接,有条件的可从一个学科迁移到多个学科,更要将知识从课堂迁移到生活,要让学生体验到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将技能内化为能力,用能力实现层级逐步递进的目标,进而感受到学习给生活带来进步的成功与喜悦。

“忆”味深长

根据大脑的记忆规律,在一节课临近结束时,安排一个让学生回忆、梳理、打包、内化的环节很有必要。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其学习、记忆方式都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自行整理记忆。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学生的大脑在放松的状态下工作。

从另一个角度看“易课堂”,它还有另一重含义,即“e课堂”。看到这个符号,人们大脑中一定会想到网络、电脑。“易课堂”正是要抓住世界高速发展的契机,让课堂与网络、便携终端设备、学习软件、大数据高度融合,让课堂教学从教师主导转向数据主导,让学习资源从有限实体转向多元虚拟,让互动合作从室内既定走向世界无限,让评价反馈从延时片面走向实时精准。

(作者:王超,河南省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一小学)

广州市增城中学:问题导学让学生爱上学习

“问题导学”是以问题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的发现、生成、解决为主线,以师生围绕问题共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是以问题学习为中心,以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师生围绕问题共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它强调“问题从‘教’与‘学’中来”的观念,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问题化,建构“问题或问题链”及其解决机制,在教学中以问题为引导进行“教”与“学”的认知行为,从而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深化。

“问题导学”课堂流程分为“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和组间)—成果展示—检测反馈—学习小结”六个步骤。“问题导学”课堂强调课前预习,学生通过预习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基本熟知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作出简要的大致性分析,了解学习要求,在此过程中将产生的疑难困惑记录在个人“问题学习案”的“我的问题发现”一栏中,以备在小组或小组间合作探究学习和教师导学中提出并得到帮助解决。

一个完整的“问题导学”课型的课中环节的完成,一般需要两个教学课时。其中,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和组间)为第一课时,成果展示、检测反馈和学习小结为第二课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课型,灵活变通课堂结构。以“问题”为引导的课堂,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教师适时、适度、适量的点拨与导引。

学校在高一年级启动了“问题导学”课改实验后,曾先后两次展开不记名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分析“问题导学”课堂让学生改变了什么。

调查显示,94.54%的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是“考大学”和“找好工作”,很少有学生在高中阶段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但实际上,高中阶段是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素质的黄金阶段。这个阶段,有许多提升学生素养的途径,但课堂是最主要的。

“问题导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很好的外部环境。通过课改,61.25%的学生认为,进行“问题导学”课改实验后,自己的学习动力增强了,67.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更加主动地查找资料,或请教老师同学,力争解决困难问题,完成学习要求。

与此同时,学生对“教师讲解、学生听记”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喜欢程度迅速下降到19.37%,而作为课堂学习方式,学生对它的习惯依赖也降低到24.62%,对它的学习效率认同下降到16.19%;68.9%的学生觉得“问题导学”课堂的学习氛围更为活跃,学习热情更加高涨,66.76%的学生认为“问题导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比以前大家讨论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问题导学”课堂模式的构建中,课堂上有71.92%的学生选择了“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讨论中”,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习方式由个体学习转向互助学习;72.62%的学生在“问题导学”课堂上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7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周围同学的课堂不良行为(例如打瞌睡、玩手机、发呆、做小动作、闲聊等)少了许多。而在改革之前,仅有29.19%的学生愿意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62.49%的学生虽然“觉得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是件好事”,但不会“主动”分享,只是同学询问时才分享。

目前,这种状况得到了可喜的改观,对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觉得“很愉快,我很愿意”的学生达到76.03%,对于“老师或学生课堂提问的做法”,71.92%的学生乐于“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讨论中”。这两个问题的数据表明,“问题导学”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这些数据的变化说明“问题导学”课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生间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的学习热情。这种“同伴学习,互助合作”的品质正是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显著特征。

(作者:宋东胜、欧阳宇,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

辽宁辽中县辽中镇三小:互助伙伴式教学还原“同学”本义

“互助伙伴式”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位,逐步形成了新型的互助、互动、互学伙伴式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在人性化、和谐的学习团队中获得归属感。


“互助伙伴式”教学模式探索历经了4年。这一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对学、组学,逐步形成新型的互助、互动、互学伙伴式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在人性化、和谐的学习团队中获得归属感。

着力点:互助为核心,兴趣为动力

互助:互相、交互和帮助、扶助。互助,即在师生、生生之间,延展至教师和家长、学生和家长之间,这样的立体交叉关系构成覆盖课堂的互助网络。师生之间落实互帮、互查、互助的关系,小组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检查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多重身份。

建立新型课堂教学关系,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教师应由“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倡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教师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低年级要培养学生预习、发言、展示的习惯,高年级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质疑的能力。

关键点:阶段为蓝本,小组为基础

依据主体性、实效性、创新性和区别性原则,学校将小学六个年级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划分为五个阶段:一年级规范阶段、二年级快乐阶段、三年级互动阶段、四五年级自主阶段、六年级取舍阶段。通过这几个阶段,强化“导学、助学、拓学”方法,达到“阶段优化、整体塑造”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和能力的目的。学校将课堂的40分钟按照不同年级打造为:一年级规范宽松的“211”课堂;二年级快乐合作的“121”课堂;三年级互动流畅的“平分”课堂;四五年级自主开放课堂;六年级取舍进步课堂。

各班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兴趣个性等均衡分成8个小组,每组6—8人,正副组长由组员轮流担任,负责维持学习纪律、作业通查与辅导等工作。小组合作学习应在明确学习内容、学习合作技巧、动员全员参与合作、培养好组长、加强小组展示等方面做实、做细。

闪光点:课堂为根基,活动为辅助

互助伙伴式教学模式的特色包括模式特色、管理特色、课型特色和活动特色。模式特色,即六学一案五点化。六学是指先学、导学、互学、乐学、学会、会学。一案是指导学案,即师生共用,整合教案、学案、卷案于一体,体现主体性、导学性、生成性、探究性、层次性。五点化包括问题设计亲切生动化、教学设计简单生成化、前置作业好学有效化、小组交流整体合作化、课堂效果学习收获提高化。

管理特色包括六体现,即学习小组命名体现特色与志向,班级管理体现学生自主,部门服务体现学生中心,学校文化体现人本核心,教师发展体现一切为学生,学生成长体现终身能力提高。

课型特色包括求学课和求知课两种类型。求学课每周一次,包括校园文化内涵解释、名人成长案例分析、国学经典之我见、习惯与知识大讲堂、时事形势与对策研讨等。求知课包括新授课、试卷讲评课、习题课、复习课,这些课型都是以伙伴式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合作建构,达到学会、会学的目的。

活动特色包括有计划地开展社团活动,如摆渡文学社、听墨书法社、巧手刻纸社、益智绘画社、蒲河合唱团、飞天舞蹈团,等等,通过特色活动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同时,学校强化教室内外的环境布置,充分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进行整合。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使“导、学、练”三案统一,体现主体性、导学性、生成性、探究性、层次性,难易度体现7﹕2﹕1的比例,走“导、助、拓”课堂结构的路子,打造“互助伙伴式”的教学模式。

(作者:曹勇,辽宁省辽中县辽中镇第三小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优化课堂结构 构建优质高效的“小组互助合作”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三段四步”互助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四环八步”学案导学教学法
青岛即墨二十八中学习报告
怎样引导学习者深度学习——伍永刚的答案
“和谐互助”新课堂 ——摘自【李炳亭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