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高阶思维的思考
现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教学生如何思考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思维的本质,实践过程中可能达不到真正的目标,如同摆锤可能摆得太远,反而走偏。正因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不满,导致了知识和技能之间产生了的“虚假对立”(见表格)。该表给出了几个关于高阶思维的常见认识与相应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关于思维的本质和教学方法的对比,特别需要重视的是,教学中如何激发基于知识和技能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水平,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常见认识
相应的研究结果
知识不再被需要。
学习和思考能力依赖于你所知道的。
教师应该教授无内容的通用技能。
良好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建构应该在真实学习场景下。
首先是获得事实性的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才培养高阶思维
即使是基本技能发展也需要思考;重点是知识的转化,而不是知识的积累。
把创造力作为一种思维技能。
创造力的发展依赖于持续的努力。
在独立模块和课程中教授的思维技能。
思维的培养需要融入并嵌入到课程中。
思维技能作为额外附加的教学项目。
教育理念和文化的转变是必要的。
不同的思维能力适合不同的年龄段。
在适当的脚手架支持下,幼儿可以在丰富和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究
高阶思维只对有能力的学生有用。
高阶思维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包括低表现水平者。
对高阶思维的常见认识和相应的研究结果中,其中有几个观点尤其重要:
(4)创造力的发展依赖于持续的努力。
创造力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品质,但有时候却被归结为通过拼图,谜语,游戏和其他活动获得的零散技能。Bereiter(2002)认为,创造力取决于丰富的知识和持续的工作。有创造性和独创性的想法当然是有用的,但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将这些想法发展,改进和创造性地用于持续创新。将创意视为涉及“尤里卡”时刻和突然的见解是很常见的。然而,把它看作只有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有意义的工作,才能实现的东西可能更有用。
(6)教育理念和文化的转变是必要的。
高阶思维的发展在学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往往被认为是课程中加入的一项任务,活动或其他课程。例如,现在在香港和国际上项目制学习很普遍,虽然它可以帮助培养思维,但当它被仅仅用作完成另一项任务活动时,学生可以有各种“应对策略”,如通过复制粘贴信息来完成任务。思维的教学不应该只是为已经拥挤的学校计划,添加的一个额外的部分。相反,它需要渗透到课程中,这就需要教育理念和文化的转变。教师需要明白,深层次的学习需要思考,思维是可以被培养的。
(7)在适当的脚手架支持下,幼儿可以在丰富和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究
另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年幼的孩子只能使用更简单的思维技能,当年长的时候可以应对更高阶的思维技能。因此,一些教育工作者的目标是为不同年龄的儿童制定思维技能清单。事实上,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可以进行问题解决,实验和决策等思考和探究。例如现时很多幼稚园的小朋友正在进行专题研习,涉及复杂的思维。虽然发展层面,适当的教学是必要的,但是当思考嵌入在丰富和熟悉的背景中,并且当儿童被提供适当的脚手架支持时,各个年龄的孩子都可以参与思考有意义的学习。
(8)高阶思维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包括低表现水平者。
也许对高阶思维最普遍的观点是它只适合有能力的学生,而不适合低表现水平的学生。然而,如果高阶思维策略对学习和理解很重要,那么低表现水平就更加需要这些策略,才能在学校取得成功。认知研究表明,低水平的阅读者不知道如何做出推断,也不会进行元认知。因此,他们倾向于把这个任务看作一个机械过程,而不是解决问题。常规学生则会采用思维和学习策略,低成就者需要明确地教授他们。研究表明,融入高级思维培养的实验班的学生,比对照班的同学获益更多。此外,被认为是低表现水平学生从课程中获益更多(Zohar&Yehudit,200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1世纪的教师:10种创新教学法
“五何”问题分类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及效能分析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
打造高阶思维课堂的10个策略,让课堂教学走向深度
围绕大概念创造有意义的艺术学习(下)
现场 | 复旦中学探索用“留白式”课堂培养高阶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