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问题导引式学案导学”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自己获得的,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是:积极的、建构性的、累积性的、目标指引的、诊断性和反思性。近十年来,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借鉴各地盛行的学案教学思路,逐步探索使用了“问题导引式学案导学”教学,感觉效果不错,现将我对该教学法的使用方法和体会简介如下。

   一、教学案的编写过程

   (一)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做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能在展开学习活动之前就能明确学习目标,并能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活动。这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特征的目标指引性。

   (二)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这是教学案设计的重头戏,一般每节课设计10个左右的问题,其中有1~3个问题是为学生熟悉原有知识背景为建构新知识做准备的,另外的7个左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问题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或合作学习,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对新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建构自己的理解。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既能涵盖教学内容,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编排上一些具有启发性、挑战性、激励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便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同时兼顾教师的教学。在提出问题时,要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加以说明。如看课本哪一页或做什么实验或小组交流等。应在教学案中留有一定的学生书写学习成果和记笔记的位置。同时也要为教师留出适当的设计学生活动,板书设计和书写教学反思的位置。

   (三)设计课堂变式练习。将上述问题所涉及到的重要知识变换设问角度或题型进行应用练习,以巩固学习成果。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习题,使练习的内容既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又具有典型性,以便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既能消化已学知识,又能促使学生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兴奋状态,经过努力深化所学知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

   (四)设计课堂小结的内容。为了方便师生进行课堂小结,在教学案中要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列出总结提纲,能以图表的形式总结的尽量设计好图表,以提高教学效率。

   (五)设计课后练习和作业。针对学习目标选编上一些巩固性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要分基础题(5道题左右)和能力提高题(5道题左右)两部分,能力提高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可选编1-2道高考题,让学生见识一下高考题的题型和要求。

    二、教学案的使用步骤和方法

   (一)课前预习:一般是将教学案提前1~2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自学,完成自主梳理过程。教师收上来部分学案批阅,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备课。探究性的教学案适合当堂发,以保证探究活动的新奇性。

   (二)课堂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所生成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

    “问题导引式学案导学”教学的课堂教学主要分以下五个环节:

    1、小组交流讨论。先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分组交流讨论对教学案上的问题的解决情况,由小组长主持,组员分工回答不同的问题,对于没有异议的问题一带而过;对于有争议的问题要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理由;对于大家都不会的问题要记下来,提交全班同学讨论解决。此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

    2、学生展示教师精讲。采用由学生口头表达、板书或演示等多种方式让各组的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老师要引导其他学生评价学生的展示情况,对表现好的小组或同学要大力肯定和表扬;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回答要引导学生分析错因;对学生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要进行点拨,直至学生自己将问题解决。教师在点拨讲解的过程中,还要根据需要提出一些新问题以引导或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这一环节一般用时15~20分钟。

    3、课堂总结。在将所有的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提炼出知识要点和知识系统。

    4、课堂变式练习。让学生做教学案上的变式练习,通过诊断和反思来判断是否达到预先设置的目标,进一步澄清疑虑,进一步完善知识的建构。本环节与第3环节合计用时10分钟。

    5、课堂巩固。最后留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巩固落实。

    (三)课后巩固:在课后要求学生落实教学案上的内容,消除疑点和难点,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适当的练习题。一般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做完基础练习题,部分学生选做能力提高题。第二天将教学案收起来批阅,对错率较高的题于下一节课前进行评讲。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三、使用“问题导引式学案导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1、使用问题导引式教学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落实学生的课前预习,用过的教学案还是学生的重要复习资料。

    2、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解决教学时间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

    3、能使学生在预习时提高自学能力,在讨论和探究中学会与人合作,在上台讲解、辩论中提高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信心。

    4、能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和学习的选择性,使不同层次的都学生得到发展和提高。

    5、能弥补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缺陷,而且一旦将所有的教学案编写好后形成电子稿,可以稍作修改后连续使用,能节省后来教师的时间和精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着眼能力培养,打造思考课堂
学生立场:课堂革命的源头活水
刘永杰 :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安徽省“上好课”试卷??试题(二)
初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