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

曾经听过一堂高二的数学课,这位数学老师出身名校,对数学也特别热爱。当他在课堂上一气呵成地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完一道数学题后,很谦虚地问同学们是否听懂了。不管是在小学学数学,还是在大学学高数,数学一直都是让我很担心的科目,在这位“精通数学”的老师面前,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没有听懂。于是我问坐在我旁边的学生是否听懂了,他很幽默地答道:当然听懂了,三种方法我各听懂了三分之一,加起来就全都听懂了呀。原来如此!课后,当我告诉这位老师我和这位同学的对话时,他若有所悟地说了一句话:难道我这样上课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

    一、学科深度:是内容的艰深还是理解的深刻

    在没有学科分化的时候,教师的专业归属感在教育之中,因此教师普遍把育人看得很重,这就是韩愈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学科分化之后,教师的专业归属感在学科之中,因此教师普遍把教书看得很重。于是,今天我们评价一位教师有没有教育智慧时,虽然也看这位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有多宽,但更重要的却是看这位教师的学科知识有多深。按照惯常的逻辑,如果一位教师的学科知识很丰富,他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就不会差,或许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名师出高徒”吧。

    不管我们把学习学科知识当作教育的目的,还是当作提高学生素养的手段,学科知识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有两个来源:一是教材,一是教师。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是以一次性、平面化的形式呈现的。之所以说它是一次性的,是因为它不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解释的;之所以说它是平面化的,是因为它不是根据学习情境的变化进行演绎的。但正因为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是以一次性与平面化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它比教师提供的学科知识更有权威性,也更有逻辑性。于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学科知识,并不注重学科知识本身的权威性与深刻性,而是对教材的弱点进行补充,也就是说,对教材提供的学科知识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多重解释,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进行多样演绎。因此,教师在学科知识上要有深度,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学科知识的内容上要艰深,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要深刻。在内容上越是艰深的教师,学生学起来就越艰难,能够掌握的学生人数也就越少;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就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就越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就越能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在教育实践中,考核的是学生的学科知识,所以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也关注自己对学科知识的把握。殊不知,两者对待学科知识的态度应该是不一样的,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当然应该在把握学科知识内容的深度上努力。可教师并不参加考试,他的使命是帮助学生考得更好,因此他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如何掌握“对学生而言艰深的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对“对学生而言艰深的学科知识’’要有比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这些学科知识在课堂上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而不再是严肃的科学面孔。可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是在学科知识内容的深度上努力,他们希望自己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带着学生走。可结果却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科学习上掉队,更糟糕的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将学科知识变得越来越艰深的方向上开始失望。在他们失望而归之后,便会彻底放弃自己对学科知识的专业追求,然后就只是单纯地做一个教书匠了。

二、教育广度:是“人在学知识”还是“学知识的人”

    学科教师的知识背景是专业出身。数学教师往往毕业于数学系,英语教师往往毕业于英语系。当他们走上教学岗位后,他们就变成了专业教练,当然此处的专业是指拥有专业知识,

而非把教练工作做到专业的水平。当一位专业教练教专业选手时,可以把专业选手描述成“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既然学习学科知识是这个人的全部任务,当然可以要求专业选手拥有专业精神并遵守章业规范。可是,学生并不是学习特定专业的学员,尽管学习是他们的专职工作,但在众多学科中喜欢上哪一门学科,致力于哪一门学科,并没有强制性的限制。基于这种情况,可以把学生称为业余选手,将之描述成“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只有把学生当作一个人对待,他们才会学习这门学科知识。是故,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第一步应是如何吸引这些业余选手,以便让他们在专业学习这条路上愿意走下去,也只有他们愿意走下去了,才有机会发挥我们专业教练的专业价值。两相对比,专业教练教专业选手,走的是专业深度的道路,这对教学广度的要求并不太高;而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就得先走教学广度的道路,因为教学广度是教师推进专业深度的前提与手段。

    从“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立场出发,就意味着必须把学生当作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所以,当我们希望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时,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

    第一,学科教师要全面地爱护与关心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总成绩;不但要关心学生的总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师生关系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如果师生之间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爱护,那么师生关系本身也就不复存在。如果连师生关系都不复存在了,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也就无从谈起了。“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知识”生活化。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与使用还需要锻炼,他对文字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而书面化的学科知识就是以书面语言而非口头语言,用抽象思维而非具象思维来表达的。因此,学科知识生活化的过程,就是要求教师把学科知识从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从抽象思维转化为具象思维的过程。

    第三,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的终点。教材所呈现的学科知识并不是对学生的初始要求,而是学习教材的最终目的。如果我们用最终目的去要求进行初始学习的学生,往往会吓跑了学生。

由此可见,教育广度对教师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对学科知识本身的理解,而是要从对学科知识的过度关注中走出来,以“长者”或“过来人”的身份去体谅与关心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用他们可以搞清楚的逻辑,来解释与重新表达学科知识。是故,教师只有从对学科知识的过度关注中走出来,才可能以“一个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而不是以“学科知识”或者教材代言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学生更愿意向一个人学习,而不愿意向死板、平面化、抽象的教材学习。如果教师以“学科知识”或者教材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那么他也势必会让学生获得死板的、平面化的与抽象的印象。

三、课堂结构:深度与广度的均衡配置

    在小学高年级时做过这样一道数学题: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哪一种四边形的面积最大?经过多次比画后,很容易就得出了答案:当长与宽一样长的时候,也就是四边形为正方形的时候,面积最大。到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数学计算的简单和教育研究的复杂。试问,在教学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哪一种课堂深度与广度的分布,会让课堂变得最有效率?如果只是计算这道数学题,相信绝大多数教师都知道,深度与广度的均衡分布,是最有利于课堂效率最大化的。可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又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在学校管理理念中,对学科知识深度的把握,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对课堂教学广度的要求,则是对教师教学艺术的要求,而这有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管理理念,学校往往会把学科知识的掌握与使用,当作评价教师专业水平与专业地位的唯一标准;而把在课堂教学中拓展教育广度的行为,当作教师“作秀”的表现,而不纳人教师专业标准之中。而且,学校对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周期越来越短,从以前的一个学年缩短到一个学期,从一个学期又缩短到半个学期,直至今天的一个月。在这么短的教学周期里,教师对学科知识深度的把握,的确比对课堂教学广度的拓宽更有实效。毫无疑问,在短时间内,强迫学习肯定比激发学习兴趣更有效,训练肯定比方法习得更有效。由此可见,学校管理并没有为教育广度提供多大的空问,但却为学科知识的深度大开绿灯。在顺应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科知识深度上努力了,既可以取得短期的教学业绩,还可以为自己长期教学业绩的不显著找到借口。

    对教师个人而言,对学科知识的专业归属感,远胜于对教育教学的认同。由于学科教师的知识背景主要是学科知识,因此他们在提高专业水平时,就会形成对学科知识的路径依赖。

相较于学科知识,教师们普遍对教育学思想与理论感到陌生,即使不陌生,往往也没有什么好感,这就在思想上为他们追求课堂教育广度设置了障碍。而且,由于班主任的存在,在传统的意识中,往往把对学生的关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教育广度方面的事,都归为学生德育工作,由班主任承包。这就更加强化了学科教师只对学科知识负责的意识,也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科深度越来越深,而教育广度越来越窄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那些在历史上赢得地位的教师,他们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己的教育广度,而他们的学科背景倒是被大家慢慢淡忘了。同样的道理,今天在中小学享有盛誉的学科教师,其学科知识并不见得比别人艰深多少,而是他们对学科知识的教学比别人更灵活,更富有生活情趣。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更多的方法与策略,还需要优化自己的课堂结构。教师执著于用一种又一种方法来解答一道又一道题目,这虽然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上有所进步,但很可能会使他们因为掌握了太多的解题方法,而离学习方法越来越远。当教师执著于关心学生的学科成绩时,虽然会有少数学生觉得很幸福,但更多的学生会觉得教师很功利,从而离教师越来越远。是故,当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时候,需要在学生身上找原因,但更要检查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否出了问题;当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需要去校对学生题目的对与错,但更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因为学生做错了题目,不仅是因为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还有可能是因为他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不够深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密码:面对课堂的深度与宽度,我们何去何从
教学深度与教育广度
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活动教学的几点思考
做题有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专题|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教学改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