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愚书论】为什么说隶变只发生在战国时的秦国

在书写条件和社会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文字的演变总是渐进而缓慢的,从西周金文可以看出,历经两百多年,文字并未有明显的向隶书简化演变的趋势,甚而相反,在西周末年还出现了文字的繁化趋势,产生了大篆。

西周早期大盂鼎铭文

西周晚期颂鼎铭文

大篆也叫籀文,是对之前金文的繁化和规范,其核心是对文字象形元素的补足,同时也使得字形舒展完备,圆融美观。《周礼》记载,西周政府中的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也即负责定期向全国发布统一的文字,但此次重大的文字改革似因周幽王内乱未及推广,平王东迁后,东周放弃了文字的繁化,东方各诸侯国大多仍沿用原来的金文,并发展出各自的特色。

周礼

另一方面,入据宗周故地,“收周余民而有之”的秦人却继承并继续推进了大篆的繁化,其文字的典型代表为石鼓文,如不考虑书写的实用性,可以说秦国的大篆实现了文字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有种观点认为隶变在各诸侯国都有发生,并以《侯马盟书》或楚简中的某些毛笔线条为例证,其实契刻的甲骨文、浇铸的钟鼎文和毛笔书写在的简、帛、玉石上的文字,因其成字方式的不同,必然会有较大的风格区别,这种因书写材料导致的区别是不足以证明文字的变化的。

侯马盟书摹写

当然,秦以外各诸侯国的文字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也会出现各种简写、俗写,但这些变化与隶变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他们不具备隶变的基础和需求。首先他们所使用的文字主要来自西周金文,这本就是一种比较简化的文字,进一步简化的动力和理由不足,另外各国使用的竹简相对宽大,亦缺少文字简化的实际压力,其仅剩下的文字变革动力便是加快书写速度的草化和增添艺术风格的外形美化,而这些都非隶变的主要内容。

睡虎地秦简

秦国则恰恰相反,一方面是大篆虽然形神兼备,但过于繁复,日常书写不便。另一方面则是秦国明法好战,导致“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军国大事皆依律令条文,文字书写量巨大,原来婉转迂缓的大篆有着迫切的变革需求,所以严格来说隶变其实只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

里耶秦简

隶变是汉字的一次重大变革,其原文字的规范程度及隶变过程的严谨决定了隶变质量,秦国的大篆为变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隶变过程中,一是不得不简方简,主要是对书写复杂的文字进行简化;二是简化皆出自书写的实用性而无率意的自由发挥。对照大篆、小篆和隶书便能发现,除去通假归并,隶书的每一笔简化和变化都能找到原因和来历,对于汉字的演变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飞跃。

大愚书法作品

大愚书法作品

大愚书法作品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笔记(五)
小篆之祖秦朝·李斯的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书法中的六体介绍
书法作品欣赏库
书法的起源
中国文字发展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