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眼中的“本”与“治”

中医眼中的“本”

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寻求的是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因此,“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原则,那么我们不禁会问,究竟什么才是“本”呢?

“本”为阴阳规律。阴阳是自然界万事万物运动变化、消长的根本规律,人的生长发育及其在生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证亦都遵循阴阳规律,认识和治疗疾病时必须掌握阴阳这一普遍规律,才能抓住疾病的关键。

“本”为疾病本质。疾病是正邪相争的复杂过程,在这二过程中,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机变化极为复杂,病变过程亦有轻重缓急,因此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疾病的本质,掌握其规律,方能治愈疾病。

“本”为病变的主要矛盾。任何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本”和“标”是相对而言的,“本”表示病变的主要矛盾,“标”表示病变的次要矛盾,“本”和“标”主要用以说明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如从邪正关系来说,则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以病因和症状来说,则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从病变部位来说,则内脏疾病为本,体表疾病为标;从疾病的原发、继发来说,则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故临床诊疗要分

清疾病矛盾的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来治疗。

中医眼中的“治”

人们常常听说的中医治疗法则有许多,如“正治”和“反治”,究竟是如何进行选择施治的呢?

所谓正治,就是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症状,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治法,即逆其病证性质而治,又称为逆治。

正治适用于疾病的本质和现象相一致的病证,如寒性病证见寒象,热性病证见热象,虚性病证见虚象,实性病证见实象等。

反治呢,与正治相反,是透过假象探寻其本质,再分别采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等不同的治法,顺其病证性质表现的假象而治,又称为“从治”。反治适用于疾病本质和现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如某些较严重、复杂的病证,有时会出现寒热或虚实的假象。

“治标”还是“治本”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本”,那么中医究竟如何运用其对标本的认知来治疗疾病的呢?在临床上遇到标本均病的患者,中医是如何辨别“治标”还是“治本”的呢?

一般情况下,要遵循“治病必求于本”的治则,但若病证复杂多变,出现标本主次之异,治疗上就当有先后缓急之分。如在某些情况下,标病甚急,倘不及时施治,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或影响疾病的治疗,当先治标病,后治本病, 如《内经》所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若标本并重,则应标本兼顾、标本同治。

比如出现大小便不利是较急迫的症状,若不及时通利,一则药食难纳,二则使邪无出路,都可危及生命,虽属标症,亦当先治之,这是中医眼中的“急则治其标”。在标病紧急,可能危殆生命,或后发之标病影响先发之本病治疗时,要先急治其标病,后缓图其本病,最终目的还是要治本。

如出现肺肾阴虚所致咳嗽,治疗上不应单纯止咳,而应滋养肺肾之阴以扶正治本,则咳嗽自除,这是中医眼中的“缓则治其本”。在标病不急时,要针对病证的本质治疗本病,病本一除,标象亦解。

还有另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当标病与本病俱急并重时,应标本同治。如临床表现有身热、腹满硬痛、大便燥结、口干渴、舌燥苔焦黄等,此属邪热里结为本,阴液受伤为标,标本俱急,治当标本兼顾,可用增液承气汤治之。泻下与滋阴同用,泻其实热可以存阴,滋阴润燥则有利于通下,标本同治,相辅相成。

本文节选自《中医的奥秘》。


……以下是广告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病必求于本”,谈谈中医临证治疗原则
专家妙论“治病求本”
不审逆从
重新学习伤寒论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11.1
治病求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