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氏奇穴与中医学说和治疗发挥

董氏奇穴与中医学说

(一)治疗注重五行及脏象学说之应用

董师在治疗方面极为重视五行之调和及脏象学之应用,其穴位以五行及脏象命名者,便有类似相关之治疗效用,例如水金穴就有金水相通之义,能治疗肺不肃降、肾不受纳之金水不通病变,诸如咳嗽、气喘、打呃、腹胀、呕吐、干霍乱等皆有特效。

又例如驷马中、上、下三穴能治疗肺病,中医理论肺主气,又主皮肤,因此本穴治疗鼻炎,牛皮癣、青春痘均有特效,对于各类皮肤病效果亦佳。

另外透过五行生克,尚能治疗结膜炎(使火不克金),甲状腺肿(使金能制木)亦有卓效。天黄、明黄、其黄三穴能治疗肝硬化、肝炎,也能治眼昏、眼痛。通关、通山、通天能治心脏病、心脏性风湿病,也能治膝盖痛,下肢浮肿。通肾、通胃、通背能治疗肾脏炎,全身浮肿、四肢浮肿,也能治口干、喉痛。肾关为补肾要穴对于肾亏所引起之坐骨神经痛、肩痛、背痛、头痛、腰酸皆有显效。又如木火穴即可疏肝去风,又可清火或温阳,是治疗半身不遂的好穴道。这些便是透过脏象学说发挥应用的着例。另外透过五行学说及预防思想,这种治法可以运用的更灵活,例如治咳喘,遵古说:「发则治肺,平时治肾」,在发作期常针水金配合曲陵、三士,平时则针下三皇等,此类治例真是多不胜举。(二)治疗重视脾胃学说董师对于李东垣之脾胃学说有深刻的研究,临床治疗对于调理脾胃有很多发明,认为若能使脾胃升降失调导致正常,则许多病便能治愈。其治疗心,肺两经之病多从胃经着手,例如常用之驰马上中下穴,及通关通山通天穴位置均与胃经有交迭关系。常用驷马治鼻炎,即有补土生金之意。常用通关通山治心脏病有「子能令母实]之意。(土水穴能治胃病,位于肺经,也是此一原理的反面应用)

其治疗肾病多从脾经论治,认为崇土可以制水,所以通肾、通胃、通背三穴皆在脾经之上。对于脾肾两虚之病认为补肾不如补脾,先宜调后天,其乐用之下三皇(天皇副、人皇、地皇)名曰补肾,实亦皆在脾经路径上。治蛋白尿脾肾双补肾关很好,这些就都反应了董师的创穴用针是其源有自,深合理论根据的。(三)治疗注重活血化瘀善用棱针点刺运用三棱针放血治病,可谓董师之拿手绝活,余从董师学习多年随侍老师之侧,常见董师应用三棱针治疗,数年大病往往豁然而愈,剧烈疼痛亦可止于倾刻,其效果真是令人难以思议,董师刺络用穴之范围不受古书所限,除一般医师常用之肘窝、膝厢、侧额、舌下、十二井、十宜、耳背等部位,董氏善用爱用并有发明外,至于下臂、下腿、脚踝、脚背、肩峰等几乎无处不能放血,尤其是腰背部位,董师更是以之灵活运用治疗全身病变。

董师对于历代有关活血化瘀文献多所涉猎,对于内经「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清、经络时疏,故不通」「有所堕坠,恶血留内」「寒气客则脉不通」等瘀血学说及叶天士「久病入络」之说颇有认识。主张师「宛陈则除之」及「治风宜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法,运用棱针点刺广泛治疗多种病变,例如以委中治坐骨神经痛、腰痛项强、下肢风湿痛、痔疮:尺泽治胸闷、气喘、五十肩:足三里治胃病、肠胃炎:以太阳穴(相当于领厌穴部位)治偏头痛、头晕、结膜炎:三金穴治膝痛:金林穴治大腿痛:精技穴治小腿痛:双凤穴治手脚麻:三江穴治妇科病:总枢治小儿高烧、呕吐…等,所涉范围可谓内、外、妇、儿、伤科全部包括在内。董师之刺络针法最大特点在于取穴多半远离患处,正合乎古法正统之「泻络远针」,效果卓著而确实,反观时下点刺放血多取「阿是」或邻近穴位,效果未必突出,与董师相较,益见董师针术之高超。

而董师之刺血又灵活寓有它法,例如在太阳穴(风袭高位)刺血能去风活血:在耳背刺血能清火活血:在背部(阳之所在)刺血能温阳活血:在委中刺血能利湿活血,在四花中、外(丰隆穴附近)刺血能化痰活血,在十二井刺血能开窍活血其刺血疗法之灵活,也真是不胜枚举。

(四)治疗重视节气之配合时间治疗学(Chonother Peuteutics)虽是新近崛起的一门临床科学,但远在二千年前的中医古籍「内经」中,却早已有较多的篇幅论述时间治疗学的要则,并提出了一些因时施治的方法,例如在季节治律方面曾说:「春刺荣,夏刺俞,秋刺合,冬刺井」,又说:「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董师深体内经之意在面对全身泛发性的疾病时,常在与主旺之脏俯有关经穴施针,春日针三黄:夏季针通关、通山:秋天针驷马:冬天针下三皇等,都在临床常见。对于病久体虚病患,又常配合季节针其母经有关穴位以收补虚之功。临床治疗痹症,极为重视季节与症状之关连性。

春日风胜多见行痹,冬日寒胜多见痛痹,夏秋湿令多见着痹。治疗或以肝为主,或以脾肾为主,各以该季当旺之脏为主,再结合其它有关脏腑治疗,收效至为宏速。此外亦常配合内经一日四时分刺法治疗多类疾病,例如治疗咳嗽,先针奇穴水金,再按内经「朝刺荣,午刺俞,夕刺合,夜刺井」原则,加针鱼际、太渊或尺泽等穴,每次仅取二穴,用针少却效果显著。至于子午流注,董师虽未明言其重要,但却认为于下午三~五时(申时)点刺出血,对膀胱经之病变(例如于委中点刺治疗痔疮)可收平时之加倍效果,其实这就是子午流注之纳子法的应用,这就说明了董师对于时间治疗学亦有相当的绍识。

个人平日针刺骨刺最常应用人中、后溪、束骨、复溜等穴,因此这类病人下午来针,效果较佳。因未时十二经流注至小肠经,申时流注至膀胱经,酉时流注至肾经,又未时任督流注开人中穴,下午恰值未、申、酉时,针这几个穴位与时辰流注有关,当然效果甚好。

董氏奇穴治疗发挥
1.一经治多经
标幽赋说:「…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其原意是说针一条经络应顾及到左右的邻经,这样才不会针错经络,本人随董师学习,并融合古学加以发挥,定出「用一经必能治多经」之说,也就是说扎一经时应同时考虑能治到好几条经络,这样开阔视野,照顾整体,扩大应用范围,一针治疗多病。例如针大肠经穴位,要考虑到表里经的肺经,其次要考虑到有同名交经关系的足阳明经,也就是所谓的手阳明通足阳明,再其次五脏别通的大阳与肝通的肝经也要考虑进去,例如取用董氏奇穴灵骨,大白,因在大阳经上,可治大肠的病变,也可补肺气(因与肺经表里),又因手足阳明相通,治胃经的病也有效,而董老师最常用来治半身不遂则又属肝与大肠通的运用。

2.一穴多穴用
标幽赋说:「…取五穴用一穴必端」,它的意义是说:取一穴要上、下穴同经五行及母子关系)左右(邻近经络)穴都要注意到,这样取穴才会准确,才会提高。个人则以为用一穴时必须考虑到脏象、经络、五行、全息、五脏别通…等关系,这样疗效才会确实,才会全面,才会提高。例如灵骨及大白穴,在经络属大肠,透过五脏别通可治肝经病变,因五行属木、火,效与木火穴有类近之处,
治疗中风半遂甚效,穴性属俞原,俞主体重节痛,原与三焦之气相应,所以补气温阳之作用亦强,因大肠与肺经表里,这种作用就更强,而从目前之全息律来看大白主上焦、灵骨主下焦合用之则调理全身气机之作用极强极好。再从灵骨大白之命名来看又有金水相通,益气养阴之作用,可谓具备了治疗多种疾病的双向调节作用。
3.互引互治
许多穴位是牵引针,也是治疗针。是治疗针也是牵引针,这样的穴位在应用时治疗效果尤其好,例如灵骨穴可治网球肘,也可用对侧手三里、曲池当治疗针以同侧灵骨为牵引针,这样灵骨穴即可当牵引针,也有治疗作用,如此效果最好,又如承浆穴可治落枕、重子、重仙穴也可治落枕,用重子、重仙时加上承浆又作牵引,又当治疗针,这种用法治疗落枕效果最好。

4.夹穴多治
治疗时夹着它的穴及被夹的穴均有相关作用,例如通关、通山可治心脏病,这与它们二穴夹着伏免穴有关,盖伏免穴,针灸大成述其为脉络之会,此穴调整血脉之作用极强,也可治心脏病变。通关、通山夹伏免穴而有此作用理应类似当然通关通山位在胃经,透过胃与包络通及调理脾胃而有此种作用自有其道理。又如合谷在灵骨、大白之间,亦有灵骨、大白的作用,只是稍弱而已。而灵骨、大白夹合谷,合谷为大肠经(与肝通)的木穴,疏肝效果很好,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当然有效。在颜面神经麻痹,只有剩眼皮闭合不全时合谷甚效(口面合谷收),这也因其与善治半身不遂的灵骨、大白穴夹其穴有关,当然有这种疏肝治中风的作用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例董针治疗脑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体会
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九回至第十二回)
董氏奇穴学习笔记
十四经配合董氏针灸治疗经验
董氏针灸微课堂 | 静脉曲张
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一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