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昌鱼

很多人记得毛主席的那首诗“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可又有几个人记得武昌鱼这个名词首先是出自《吴孙皓初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武昌鱼其实是鳊鱼的一种,现在特指产自梁子湖的团头鲂。

有人说,那不还是鳊鱼吗?

鳊鱼和鳊鱼也不同,鳊鱼分长春鲂,三角鳊和团头鲂三种,肉质各有不同,我们常见的三角鳊最次,而团头鲂只产于武昌和鄂州境内,生理结构上比别的鳊鱼多半根骨头。三角鳊是杂食性动物,而团头鲂则是草食性。

武昌县志说:“产樊口者甲天下。是处水势回旋,深潭无底,渔人置罾捕得之,止此一罾味肥美,余亦较胜别地”。

鳊鱼最好吃的是腹部油脂,据说宋代王安石约苏轼一起填词赋诗,并托苏轼代买几条武昌鱼以助酒兴,苏轼欣然答应,上鱼摊拣大的鳊鱼买了几条。王安石见后连连摇头,苏轼大惑不解。等鱼蒸好后,王安石用筷子夹出一鱼刺,扔进一钵清水中,只见水中“咕哝”一声冒出一个油花,再拈一条也是如此。拈到最后一条鱼时,王安石说“此乃武昌鱼”。果然,当最后一条鱼的鱼刺扔进清水后,只见水中接连翻出了三个油花。

吃团头鲂,最紧要是抢肚档下那一块油,放到嘴里轻轻一抿就化为无形,只留下满口的香腴。

以肉质细腻鲜甜来看,清蒸似乎是不二法门。有人就以为武昌鱼就是清蒸鳊鱼,实则不然。武昌鱼指的是鱼的品种,但做法却可以不同。特别在武汉这里,因为名声在外,厨子们更是精心调弄,要找出这鱼的不同风味来。譬如这回吃到一种是把武昌鱼腌起来,腌到肉质发红时候,拿出来先煎后蒸,干香扑鼻却依旧不减肉质的细嫩,那层油脂在腌制之后的肥腴又与平时不同,竟是能吃出咸猪头肉的风味来,也是极佳。

这种做法其实对厨艺的要求会略微降低,因为清蒸鱼的火候实在是难以把握。这次吃到的清蒸武昌鱼,火候就略过了一点,鱼头难免有些老。可惜这鳊鱼骨刺太多,不然的话,倒是可以试试刺身,肉质细腻,油脂丰富,岂不正好是刺身的最好选择?

幸亏腹部的油脂是不会老的,本来我就怕鱼刺,武昌鱼上桌时候我把筷子横着往肚子里插进去一掰,半边肚子下来了,再翻过身来一掰,另半边肚子也下来了。行了,剩下的都归你们。

丫头筷子举在半空,瞪着我看,我说“看什么!你敢跟我抢试试,我把鱼刺卡喉咙里让你急死!”

(武昌行之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咵一咵武汉的武昌鱼
苏轼夹起一块武昌鱼,为何扔下筷子大哭?
“武昌鱼”之名由来已久,只有13根半鱼刺的才正宗
现在吃它最肥美,一口鲜倒千万人!
鳊鱼
我们当地对这种鱼有很多叫法,最知名的要属“武昌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