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程:月是故乡明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

杜甫(公元712—770年),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合称“李杜”,又称为“大李杜”,以区别“小李杜”(诗人李商隐与杜牧),被后人称为“诗圣”;曾担任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又被后人称为“杜工部”。

他胸怀家国,心系百姓,他的大量诗歌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同情,诗歌《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月夜忆舍弟》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如诗人在《月夜忆舍弟》一诗中,用哀婉的格调和凝练的语言,凝聚真挚的情感,借物抒怀,表达了在战乱时期对家乡、对自己几个弟弟的无比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月是故乡明”,不是无理之说。地之上、天之下只有一个月亮,诗人却偏偏说只有故乡的月亮最明,似乎是无理之说。然而,诗人超越客观实景,表达的是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唐朝李白《古朗月行》),是故乡的亲人、先生和朋友让我们认识了月亮。

我小时候在家乡,常与大人们、兄弟姐妹及儿时的朋友们一起看、说如盘明月,也常听到大人们、老师们讲“嫦娥奔月”的传说,这种浓浓的亲情、师生情和友情与故乡明月紧紧相连,每当看到月亮又恰逢思乡之时,自然就会想起故乡的明月,正是“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啊!

“月是故乡明”,故乡明月是乡愁中的慰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朝李商隐《嫦娥》),嫦娥偷灵药成仙,却在月宫中饱尝了孤独寂寞。仙人尚且怀念人间,游子怎会不思乡呢?长大后,我体会到了“爱别离”“求不得”之苦,这正是嫦娥之苦,亦是诗人杜甫之苦!“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朝李白《静夜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游子思乡、思亲之时,或许明月便可让人内心得到些许安慰。

“月是故乡明”,故乡明月永远不变。“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一诗,这首诗写出了无数游子回乡时的强烈感受;游子与故乡久别重逢,也会有“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朝赵嘏《江楼有感》)的深切感怀,甚至会有“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宋朝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的无限感伤。

唉,当今时代高速发展,故乡沧桑巨变,物非人非,人们都戏说自己没有了故乡。然而故乡在游子的心中何曾改变?故乡的月、游子的心何曾有丝毫改变?明月是游子的信仰,永远是游子的指路明灯;故乡是游子的皈依处,永远是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游子又何曾迷失?!

“月是故乡明”,信仰如明月,人之灵魂皈依处似故乡。海有潮起潮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荣辱得失,若人有灵魂之皈依处,有信仰如明月高照,人们即使身处名利场,名闻利养便会黯然无光,人之灵魂亦不会迷失;悲欢离合、荣辱得失正如花开花落,“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有一类人,他们既面对现实,又试图超越现实、超越自我,成为了真正能为自己灵魂作主的人,这类人便是有信仰的人,他们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高地,这个精神高地便是他们灵魂之皈依处,于是他们会为自己的信仰、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一生!

教育是人类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上帝也要低下至尊的头,向她致敬(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语),“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而且不是一时的,是永久有益于世的”(教育家陶行知语),这是大师们的教育信仰,是他们精神高地之上的一轮明月。在教育的天空,这轮月最明;作为教育者,我们崇尚这轮明月!

作者成程,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物理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正教授级)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月亮文学的八大内涵
《中秋赋》选读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宁夏诗人中秋诗词曲小辑
九首中秋经典美诗,又是花好月圆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古代咏月诗精典优美词句大全[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