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章来源: 致公党江苏省委办公室致公党江苏省委联络处   作者: 徐筱  徐放      添加时间: 2011年02月15日 小中大 改变字体
农村信息化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包括农业生产、农村政务、以及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医疗、社保、就学、就业等诸多领域信息化。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农民而言,信息是一笔看不见的巨大财富;对政府而言,是消弭城乡差距、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手段和引导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企业而言,则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江苏是经济、科教强省,全省信息化特别是城镇信息化取得了长足发展,计算机普及以及通信技术应用很多方面在全国居于领先位置,宽带“村村通”也走在前列,但农村信息化发展仍相对滞后。当前,农村信息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如何让更多农民迈上信息高速公路,如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解决农村信息获取、传播与利用问题,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着力点。
一、我省推进农村信息化取得的成绩
1.多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合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省委农工办、省信息产业厅、省农林厅等部门围绕农村信息化做了大量宣传、示范和统筹协调工作;省通信管理局突出解决农村信息化“用得上、用得起”问题,切实推进电话、网络村村通工程,启动电信资费改革;省远程办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点建设,在行政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省科技厅牵头组织了“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等系列活动;文化厅、教育厅、卫生厅、劳动保障厅、公安厅等省有关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建立文化共享工程、农村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等多项惠农信息平台,推广信息技术在农村文化、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治安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江苏电信、江苏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及省内IT企业越来越重视开发农村市场,推出电脑宽带捆绑销售活动,定制销售低端手机,不断下调资费标准,有效提高了农村信息终端普及率。
2.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明显。我省持续投入,较快推进广播电视、电话、宽带“村村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其中,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95%以上,地势偏僻、居住分散、仍未通有线电视的部分地区以卫星电视的形式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全省2006年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电话,2007年又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行政村100%通宽带,宽带网络正在向自然村延伸覆盖。农民拥有信息终端数量逐年增长。依据今年4月公布的《江苏省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101.6台、固定电话76.4部、手机93.5部、电脑6.8台。
3.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多渠道推进,农民获取信息途径日趋丰富。全省有涉农网站近5000个,我省形成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江苏农业网、江苏农业商务网等综合性网站为核心,以中华果都网、中国天然药物信息网、华东花木网、金坛食用菌网、江苏啤麦网等特色专业网站为依托的农业网站服务体系;江苏电信建立的新农村综合信息网站“信息田园·江苏新农村”,也逐渐成为农村生产、生活实用信息资源集散地。另一方面,随着乡镇“四电一站”建设、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建设、综合信息服务点建设不断深入,我省目前已形成各类农业信息服务站近2万个,很多服务站都能符合四个一要求,即有一个固定场所、一台接入综合信息平台的电视机、一台上网计算机、一个兼职管理人员。盐城、镇江等地还利用信息大篷车进镇入村,对农民提供免费培训和体验服务。此外,“农技110”、“农信通”、“全球眼”、电话彩铃等信息产品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4.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及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上网查询信息、网上交易的意识明显增强。武进、江浦、江都的花木,如皋的盆景,沭阳的花木与苗猪,丰县的水果,邳州的大蒜等农产品通过网上信息沟通促成销售的比重越来越高,涌现出一批像唐怀海、季姚东、王金和这样的网上致富能手。
5.普及农村信息化应用,开展示范村镇县建设及各类主题活动不断深入。我省先后举办了两届“江苏省农民上网技能大赛”,建成了100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积极建设100个“信息示范村”和1000个“信息村”。在全省范围内树立1000个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典型,鼓励农村经纪人、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我省成为首批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省份,盐城、镇江成为试点市。
6.开展农民上网技能培训,农民获取信息能力得到有效增强。省农林、财政、科技、信息产业等部门和致公党江苏省委联合实施的免费培训农民学电脑、学上网的“致福工程”,由点到面迅速发展成为覆盖全省72个县(区)的78个培训点,目前已使10万农民直接受益,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二、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乡居民共享信息资源不对称,数字鸿沟较为明显。与城镇相比,农村一是在基础设施上存在覆盖面以及覆盖密度的差距,当“无线城市”理念进入城市家庭时,农村还在为建立基础信息服务而努力。农村家庭的“四电”普及率(广播、电视、电话、电脑)还明显偏低,尤其是“四电”中的最后一电。农村网民数量远远低于城市,据电信部门提供数据,我省互联网IP地址总数有560万,而农村IP地址仅有100多万。二是信息化应用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农村信息化更多地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和基本娱乐,使用信息作为学习、生活工具的比例较小。三是获取信息的能力与意识存在较大差距。除占少数的文化层次比较高、头脑灵活的种养大户、经纪人、村干部、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等人群外,多数农民因硬件条件限制,对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认识还不够。
2.南北区域存在信息化发展阶段差异。我省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较大,苏南、苏中和苏北处于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三个地区农村的信息化水平差异也较大。根据省统计局公布数据,苏南地区农村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78.7部,苏北地区为72.9部;苏南农村每百户拥有手机130.5部,苏北为73.2部;苏南农村每百户拥有电脑13.7台,苏北为1.9台。在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上,苏州地区已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而苏北五市的平均入户率只有37.1%,宿迁地区的入户率仅为19.8%。此外,苏南、苏北在信息意识和观念上也存在着差异。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已覆盖全省,苏南、苏中大多数地区使用率较高、应用情况较好,而苏北一些地区限于缺乏专业人员和信息化应用氛围,其使用率较低,有些地方甚至还将设备锁在柜子里。
3.多部门参与信息化工作,统筹推进农村信息化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标准。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都在推动农村信息化,多头推动虽然使我省农村信息化发展较快,但在评价目前我省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上,存在多重标准,缺乏统一。现存各种评价标准对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内涵认识上不一致,文化、教育、医疗、劳保等农村民生急需的信息化指标尚未建立;各级各部门组织的信息化示范村镇考核缺乏统一标准,基层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缺乏更加科学的比较;农村信息化相关的技术标准、信息标准缺乏规范,影响到信息的利用价值和相互兼容性;农村对信息指标的理解也存在着不统一。这些不统一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有利于广泛参与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这一问题不解决,会影响农村信息化科学发展、长远发展,造成资源浪费和事倍功半。
4.信息资源建设分散,实用易用信息向行政村延伸不足。浙江在解决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方面,推出“农民信箱”服务——一个为农民群众量身定制的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务于一体的网上信息服务平台,而江苏还存在一定差距。信息进村入户面临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资源分散,信息更新速度慢,信息质量不高,缺乏统一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对新农村建设还未完全发挥出作用。各部门从各自职责出发,独立开发、分割拥有、垄断使用信息资源,导致“条块”过多,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基层农村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已成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较大瓶颈,亟待解决。同时,信息资源的建设主要富集在县域部门,尚未很好的结合农民的信息需求,面向农民的实用、易用信息资源比较缺乏。
5.农村信息化建设还欠缺完善的政策环境和激励引导机制。我省农村仍处于信息化手段普及的初级阶段,一方面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还缺乏必要资金,长期运行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也未建立面向农村信息化普及工作的长效激励机制,现有的省级相关奖项在设计上存在重科技创新而轻技术普及的问题,难以调动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缺乏动力。
6.相关部门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不同内涵认识不足,农村信息化应用领域面较窄、水平不高。我省各级涉农政府机构和农户本身都比较重视与增产增收相关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但对村务公开、医疗、教育、文化等农村其他领域的信息化缺乏应用。另一方面,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应当包括3S技术、虚拟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但实际调研发现,这是目前农村信息化工作中最弱的方面。很多地区在传统农作物耕作上面,目前基本能实现机械化作业,但3S技术、虚拟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还较少。
三、关于加快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我省农村信息化形势很好,具备较好的进展基础,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认为,推进农村信息化有一个过程,不能用抓工业化的思路抓信息化,也不能用抓城市信息化的办法抓农村信息化。我省现有涉农企业约10万家,乡镇、村干部近10万人,农产品运销大户、农资经营户、种养大户约100多万户,农民经纪人近30万户,乡县乡农技推广人员约40万名,还有广大的普通农民。当前,应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强大动力,切实帮助农村居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收致富、改善民生。为此,建议如下:
1.尽快出台农村信息化评价体系,科学指导并跟踪农村信息化发展进程。建立科学的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有利于准确把握我省农村信息化各个环节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还有助于进行地区之间比较,使各地在信息化建设中形成对比、找到差距。评价指标应有利于农村信息化内涵全面认识,有利于长远发展和科学发展。在制定评价体系中,不仅有组织、农工、农业、科技、广电、信息产业、电信运营企业等传统涉农单位参与,还应包括文化、教育、卫生、劳动保障、公安等部门。在评价体系项目设置上,应包含农村信息化发展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农民信息素养等方面。在指标目标值设定上,应注意地区差异,采取不同策略。我省苏南、苏北农村发展水平迥异,不能用统一标准、同一要求、同一方法来衡量各地情况。对苏南农村,可基本达到与城市地区信息化同步,对苏北农村,则应主要侧重于基本信息化手段普及和运用。
2.进一步加大农村信息化政策倾斜力度。开展农村信息化工作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特点,完全放手市场发展有可能造成“市场失灵”。要确保这项工作的连续性,需要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农村信息化上升到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的战略高度,上升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现代化建设问题的重要途径。投入信息化就是投入未来,建议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将农村信息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在资金上给予补贴。在这方面可借鉴外省办法。以信息员队伍建设为例,宁夏的做法是:省财政给予每人每月400元补贴,市、县各分别投入200元,取得了较好效果。我省可以根据实际,借鉴这一模式,建立“省市政府给一点,通信企业拿一点,县乡政府筹一点,农民自己出一点”的资金分担机制,保障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长效运作。
3.完善激励机制,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新格局。农村信息化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复杂系统工程,主要取决于市场、政府和社会三种力量。这三种力量只有形成一股合力,农村信息化工作才会顺畅。建议:(1)设立省级农村信息化应用年度奖项,授予在我省从事农村信息化推广工作并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农村带头人和科技人员。(2)在制定政策方面,认真、适时研究农村信息化需求和企业开发农村市场需求,在两者之间找到双赢点,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有效途径。在政策方面给予电信运营商、IT企业一定的支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利用政策优惠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增加农村地区的通信投入。
4.加快不同层面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是当前农村信息化工作中的一大难点,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议:在硬件建设层面,认真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前不久刚出台的《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减少电信企业重复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发展VOIP、IPTV、手机电视等融合性业务,以此为突破口探索电话、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减轻农民负担。在农村各类数据库建设层面,由省政府牵头,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和发布平台,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某些方面信息源建设可以参照类似“百度知道”的威客模式(即用户通过网络互动问答平台将个人的技能、知识、智慧进行共享的一种模式),发挥农民在信息发布上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降低资源维护成本。在网站建设层面,建议在加强政府专业网站建设的同时,发挥企业作用,做大做强现有平台,引导企业将“信息田园·江苏新农村”等涉农综合性网站办成与江苏经济实力相称、覆盖新农村建设方方面面的门户网站,并以此为核心平台,做好各方面特色网站链接,方便农民使用。
5.适应农村信息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致福工程”实施力度。农村信息化发展需要加大培育一批不离乡土、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本地信息员队伍。“致福工程”在过去五年中对10万农民进行了免费“扫盲”培训,取得了实际成效,而江苏农民有4000多万,让更多农民掌握信息技术仍然任重道远。建议进一步创新培训模式和投入机制,建立广覆盖、高效率的传播途径,从目前以县级培训点为主的方式向以镇、村为重点的培训阵地建设延伸(为了节约和利用有限资源,可以配置一些流动的培训大篷车),覆盖更多乡村,培训更多的人;在做好信息技能普及的基础上,丰富“致福工程”内涵,对部分需求较大的农村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技人员和村干部进行提高培训,帮助他们从基本学会到运用自如,从简单操作到会获取、分析、加工和发布信息,满足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需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吉林:信息化——开启农村物流的“金钥匙”
5年农民人均收入增万元!落实乡村振兴,看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权威解读|乡村|一号文件|省委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建设
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