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江省“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诸暨网
业产业培育和发展。耕地设施栽培面积、喷微灌技术应用面积均达300万亩以上。

    专栏4 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专题

    以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为重点,开展农产品与食品绿色保鲜、贮运与物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高效转化加工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开展现代食品及其工程化技术与装备、功能性配料与绿色食品添加剂制造、环保型食品包装材料的研究。引导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研发机构,扶持发展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企业。

    (三)深入实施农业与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程

    以农业“两区”和农业高科技园区为主要载体,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对象,着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到2015年,全省转化1000项以上科技成果,扶持500家以上农业科技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农业高科技企业。普遍建立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科研机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协作关系。

    专栏5 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按照服务大产业、组织大项目的思路,主要面向农业“两区”和主产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农业科技企业作为转化应用的主要对象,围绕我省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竹木、花卉、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农业主导产业组织实施成果转化工程,在各个产业领域加强农业新品种示范、高效生态种养殖技术与农产品加工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产业链各环节技术成果的配套集成与转化应用,建立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专栏6 科技特派员专项

    坚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以科技特派员为抓手,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的转化应用。支持法人、团队和个人科技特派员以多种形式在基层创业,为区域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与农业产业合作组织结合,培育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农产品,发展特色精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涉农高校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与地方建立更加紧密的技术服务关系。

    专栏7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

    推进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的实施,以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为抓手,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全省35个欠发达县(市、区)的转化应用。支持欠发达县(市、区)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集成与应用,在“一县一业”的基础上,发展提升区域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

    专栏8 新农村科技示范专项

    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合共建共管的方式,在全省各地创建50个以上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应用等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开发与集成应用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四)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按照强化产业需求导向、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要求,以涉农高校、科研机构为主力军,以培养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物为核心,以各类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积极推进涉农高校农业科研机构、重点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研究院等创新主体建设,鼓励和支持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从自身优势出发,积极组建一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研究机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省属农林牧渔和水利等科研院所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在浙部属院所的科技优势,提升我省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以省级农业科研机构为龙头,带动市级农科院(所)面向区域特色产业,整合科技资源,增强创新和服务能力。加快新型创新主体培育,支持规模以上涉农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通过产学研合作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发展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

    专栏9 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

    继续扶持农业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农业科技创新团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载体建设。涉农高校科研院所新建改建20个以上农业类科研机构,新建20个以上农业类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新建20个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团队。鼓励有实力的农业企业整合科研院所应用性科技资源,创办产学研结合的研究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建20个以上农业企业研究院,组建10个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专栏10 农业高科技园区专项

    围绕建设“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强省和特色精品农业大省目标,按照“政府引导、主体运作、地方为主、省级扶持”的思路,在全省各市创建10个以上国家、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通过政策扶持和组织协调,促进园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建立科技合作,鼓励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进驻园区,发展科技产业,集成各方资源,促进园区创新发展。使园区发展成为现代农业要素的集聚区、农业自主创新的试验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的孵化区,成为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样板区。有条件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要发展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五、保障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农业科技发展环境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研究制定鼓励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各级科技、农口等相关部门,要在财政投入等资源配置上向农业科技发展重点倾斜,在项目、经费、人才等方面优先安排。充分发挥各级科协、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和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和科技信息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农业科技政策、农业科技最新进展、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科技知识、农业科技典型,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

    (二)建立稳定的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机制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定的要求,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与涉农高等院校的倾斜支持力度,对长期从事基础性、公益性农业科技活动建立相对稳定的支持机制。大幅度增加农业新品种选育攻关、粮油和十大农业主导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农业科技投入。引导鼓励企业增加科技研发的投入,充分发挥我省民资丰厚的优势,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引导创业投资资金投向农业种业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金融服务,改善对农业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大对农业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

    (三)落实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

    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科技进步的奖励政策,落实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先进工作者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励政策。贯彻落实知识产权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以技术转让、股权投入、合作实施、自行投资等方式实施职务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对关键研发人员和为转化作出重大贡献人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奖励。积极探索并完善农业职务科技成果、品种权、专利技术等参与收益分配的方法,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加大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和新品种保护,加强区域优势农产品的品牌保护。

    (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把人才培养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培养和稳定一支能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以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和重点创新团队建设为载体,培养和集聚高素质农业创新人才。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支持创新领军人才组建省重点创新团队,建立对重点创新团队的稳定支持机制。重视青年人才培养,打破论资排辈,完善学术交流制度,促进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注重乡土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制定有利于乡土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和培养计划。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更新,深化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大力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管理、熟市场的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

    (五)深化农业科技管理制度创新

    以完善评价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为核心,以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为导向,不断深化改革,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深化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厅市会商、部门会商的重大科技项目设计机制,完善科技资源向应用研究、转化推广、产学研结合倾斜的配置机制。加强产业链项目的主动设计和联合攻关,加强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建立评审专家和项目负责人信用制度,努力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绩效。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科研单位与科技人员绩效评价机制和职称评聘制度。探索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体制,鼓励涉农科研机构、高校与地方合作,组建由农技推广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农科教产学研联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振兴亟需科技赋能
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 发布百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力度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岱岳区农业科技园区产业提升调研报告
[首藏作品](7950)广东农科院密织院地合作网络 大批农业科技成果走出“深闺”
【农业要闻】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