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东坡年谱

《苏东坡年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初字和仲,四川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自号东坡、东坡居士、老泉山人、铁冠道人、戒和尚、玉局老、眉阳居士、雪浪斋。祖父苏序,祖母史氏。父苏洵,弟苏辙,俱以文著名,世称“三苏”。母程氏以贤惠称。

苏轼生当北宋由盛至衰的时代,经历庆历新政、熙宁变法、元祐更化、绍圣绍述等重大政治事变,宦海沉浮,九死一生。他是宋代杰出的天才作家,在诗、文、词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著有《东坡七集》、《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东坡易传》、《东坡志林》等。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一岁。苏轼生于四川眉山县城纱谷行,阴历为丙子十二月十九日,若依公历推算则为103718日。是年,欧阳修(1007-1072)三十一岁,王安石(1021-1086)十七岁,程颢(1032-1085)五岁,程颐(1033-1107)四岁。

庆历三年(1043)七岁。入小学,以眉山天庆观道士张易简为师。读石介《庆历圣德诗》,羡慕韩琦、范仲淹和欧阳修等人。是年,弟苏辙(1039-1112)六岁。

庆历五年(1045)九岁。父苏洵离家游学四方。听母亲程氏讲授《汉书·范滂传》,奋发有当世志。作《夏侯太初论》,有“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之语,令人称奇。是年,黄庭坚(1045-1105)生。

至和元年(1054)十八岁。娶四川青神县进士王方之女王弗为妻。是年,秦观(1049-1100)六岁。

嘉祐元年(1056)二十岁。与弟苏辙随父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试,途经成都、凤翔、长安和渑池等地。是年,程颢、程颐也到京城准备应试。程颐游太学,作《颜子所好何学论》,谓“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以博闻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华其言,鲜有至于道者”。是年,欧阳修与王安石初次见面,王安石《奉酬永叔见赠》云:“欲传道义心虽壮,强学文章力已穷。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嘉祐二年(1057)二十一岁。春,欧阳修知贡举,苏轼与弟辙应试礼部,兄弟俩同科进士及第。欧阳修十分赞赏苏轼,谓“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苏氏父子三人名震京师。与二苏同时中进士的还有程颢、张载、朱光庭和曾巩等人。是年四月,母程氏卒于眉山,奔丧归里。

嘉祐四年(1059)二十三岁。是年服除,十月,与弟辙及父洵再赴汴京,途中所作诗文为《南行集》。是年长子苏迈生。次年(1060)二月至京师,授河南福昌县主簿,弟辙授渑池县主簿,俱未赴任。

嘉祐六年(1061)二十五岁。参加制科考试,考官为胡宿、范镇、司马光等,苏轼中第三列三等,苏辙为四等。轼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辙除商州军事推官。十一月与弟辙别于郑州,作《和子由渑池怀旧》。十二月到任,任凤翔判官,作《凤翔八观》,其中有《石鼓歌》、《王维、吴道子画》等。在凤翔与监军王彭(大年)交往甚密,王为其讲佛法,后来苏轼作《王大年哀词》云:“予之喜佛书,盖自君发之。”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二十八岁。在凤翔,友人章惇等来访,同游楼观、大秦、仙游潭等处。与文同订交于岐下。文同,字与可,书画家,以善画竹著名。十二月,罢凤翔任,赴长安,游骊山。

治平二年(1065)二十九岁。正月还朝,判登闻鼓院,直史馆。五月,妻王弗卒于京师。

次年(1066)四月,父苏洵卒,司马光前来吊丧。洵临终前嘱托苏轼完成《易传》。再次年(1067),与弟辙护父丧返川。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三十二岁。十月,续娶王弗堂妹、王介幼女王闰之为妻。冬,与弟辙携家赴汴京,途中在长安度岁。

熙宁二年(1069)三十三岁。二月还朝,以殿中丞、直史馆授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为驸马王诜写诗赋及《莲华经》,作《石苍舒醉墨堂》。是年二月,王安石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议行新法。三月,以苏辙、程颢等为属官,到各地视察新政推行情况。程颢作《论十事札子》,提出“先王之法不可变”的主张。二苏、二程均对王安石新法持保留态度。

熙宁三年(1070)三十四岁。在京师,范镇举其充谏官,未果。第二子苏迨生。弟辙以议新法忤王安石,自三司条例司属官出为陈州学官。程颢写《谏新法疏》,不报,恳请外补,改任京西提点刑狱。司马光致书王安石,反对新法,改判西京御史台,自是居洛十五年,编撰《资治通鉴》。

熙宁四年(1071)三十五岁。与沈括同在馆阁任职,春间,自判官告院改权开封府推官。进《上神宗皇帝书》,论朝政得失,忤犯王安石。又尝谓王安石《字说》失之于穿凿。四月奉命通判杭州,七月出京,赴陈州见苏辙,初识张耒。九月与弟辙赴颍州拜谒欧阳修。十一月三日,游金山寺,夜宿金山寺,二十八日到杭州任所。作《游金山寺》、《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二僧》、《戏子由》等诗。是年二月,司马光上章称赞苏轼敢言。六月,欧阳修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告老还乡,归居颍州。

熙宁五年(1072)三十六岁。在杭州。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其二有云“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又作《吴中田妇叹》,反映民间疾苦,有所托讽。冬间,赴湖州相度堤岸利害,会晤湖州太守孙觉,孙觉出其侄黄庭坚诗文求正。第三子苏过生。程颢求为闲官,回到洛阳,居住在履道坊,与弟程颐日以读书劝学为事,居洛殆十余年。是年,欧阳修卒。

熙宁六年(1073)三十七岁。任杭州通判,运司又差往润州,行部富阳、新城,始识晁补之。协助陈襄修复钱塘六井。在常州、润州赈饥。作《有美堂暴雨》、《饮湖上初晴后雨》、《新城道中二首》、《山村五绝》等诗。是年,周敦颐(1017-1073)卒。程颢尝言:“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伊洛渊源录》卷一)

熙宁七年(1074)三十八岁。在杭州任通判,纳妾王朝云。与僧法通、宝觉、圆通、显忠(祖印)等有交往,与诗僧参寥有书信往来。因弟苏辙在济南,求为东州守。五月受命移知密州。秋末离杭州赴密州,与杨绘同舟,陈舜俞、张先随从,在湖州见李常、刘述,一起到松江,夜置酒虹亭上,观妓赋词。十一月至密州。作《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诉衷情·钱塘风景古来奇》、《劝金船·无情流水多情客》、《醉落魄·分携如昨》、《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送春》等。是年,吕公著、司马光等罢官闲居洛阳,与程颢、程颐等往来密切,常一起议论时政,批评王安石变法。程颐和朱光庭访问邵雍。郑侠上《流民图》,王安石罢相。

熙宁八年(1075)三十九岁。知密州,重葺超然台,作记。作词悼念亡妻王弗。章惇知湖州,和其诗以送。作《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雨中花慢·今岁花时深院》等。又作《超然台记》、《大悲阁记》等。是年二月,王安石复相,同中书省下平章事。

熙宁九年(1076)四十岁。在密州,迁祠部员外郎。十二月,以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移知河中府,离开密州。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李氏山房藏书记》等。是年十月,王安石再罢相,以吴充、王珪同平章事。吴充乞召还司马光、吕公著等,又推荐孙觉、李常和程颢等。

熙宁十年(1077)四十一岁。正月发潍州,至济南时,李常(公择)以诗来迎,出其甥黄庭坚诗文求正。二月改知徐州,四月到达,任徐州太守。苏辙旋来徐州。七月河决澶渊,亲率军民防洪,徐州得以保全。十二月,始见陈师仲、陈师道兄弟,从此相识。作《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韩画马歌》、《司马君实独乐园诗》、《送范蜀公往西京》、《宝绘堂记》、《答陈师仲主簿书》等。是年,邵雍(1011-1077)病逝,张载(1020-1078)卒。

元丰元年(1078)四十二岁。在徐州任。正月,国子监教授黄庭坚自北京(河北大名)寄书并古诗二首,苏、黄正式结交。五月,秦观入京应举,过徐,拜谒苏轼,其《别子瞻》诗云:“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七月,复黄庭坚书,盛赞其诗。九月,大合乐庆黄楼落成,大会宾客。参寥(道潜)来访,二人初次见面。十二月,与参寥等游戏马台,放舟百步洪之下。作《徐州莲花漏铭》、《日喻》、《与黄鲁直书》、《放鹤亭记》、《庄子祠堂记》、《次韵黄鲁直兄赠古风二首》、《九日黄楼作》、《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百步洪》、《送参寥师》、《永遇乐·明月如霜》、《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等。是年,程颢差知扶沟县事。

元丰二年(1079)四十三岁。三月,自徐州移知湖州,至高邮,见参寥、秦观,四月二十九日到湖州任。七月,御史李定等交章弹劾苏轼,以其诗文言涉讪谤,中使皇甫遵到湖州追摄,就逮,与妻子诀别。八月十八日赴御史台,因“乌台诗案”入狱。十二月出狱,连削两个官职,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诗案”所列收坐者姓名:王诜、苏辙、僧道潜、张方平、黄庭坚、范镇、司马光、孙觉、李常、曾巩、刘挚、陈襄、王安上、陈珪等,计二十九人。作《思堂记》、《三槐堂记》、《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湖州谢上表》、《题杨朴妻诗》、《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二首》。是年,吕大临到扶沟问学于二程,记录了二程关于“理”或“天理”的论断和人性论思想,其中有程颢的《识仁篇》。

元丰三年(1080)四十四岁。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初居定惠院,后迁城南临皋亭,筑南堂。到贬所后无所用心,乃覃思《易》、《论语》,颇有所得,始作《易传》、《论语说》。又作《初到黄州》、《黄州安国寺记》、《画水记》、《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书蒲永升画后》、《岐亭五首(并叙)》、《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与参寥书》、《答秦观书》、《与陈季长书》、《与李方叔书》、《与章惇书》等。是年,翰林学士章惇参知政事。程颐入关中讲学,作《雍行录》,以为“不是天理,便是私欲”、“无人欲即皆天理”,提出“敬只是主一”的道德修养方法。

元丰四年(1081)四十五岁。寓居临皋亭。正月往岐亭,访陈季常。四月,过古黄州,获一鉴。请故营地以东的坡地,名之东坡,并躬耕于东坡。为模上人书佛经。陈师仲自杭州来书,告以编成《超然》、《黄楼》二集。米芾(元章)来访。了元(佛印)来信,答之。为陈慥(方山子)作传。撰成《易传》九卷、《论语说》五卷。作《岐亭五首》、《鉴铭》、《东坡八首》、《琴诗》、《书孟东野序》、《饮酒说》、《方山子传》、《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江城子·黄昏犹是雨纤纤》等。是年,二程寓居颍昌,侍养其父。杨时以师礼见二程,李端伯、游定夫、谢良佐等也随二程问学。

元丰五年(1082)四十六岁。在黄州,寓居临皋亭。二月,就东坡筑雪堂,自书“东坡雪堂”四字以榜之,自号东坡居士。五月,以怪石供了元(佛印),时了元居庐山归宗寺。七月游赤壁,十月又游之。十二月,跋李康年篆《心经》后。作《赤壁赋》、《后赤壁赋》、《雪堂记》、《怪石供》、《醉翁操》、《念奴娇·大江东去》、《满江红·忧喜相寻》、《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醉蓬莱·笑劳生一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洞仙歌·冰肌玉骨》等。是年,二程居洛讲学,建“伊皋书院”。

元丰七年(1084)四十八岁。在黄州。二月,与徐大正、参寥自雪堂到乾明寺观竹林。与道士李斯立游,有与石康伯论养生书简。又与法秀(圆通)禅师有书信往来,尝戏用佛经语为陈慥作《鱼枕冠颂》。四月,受命迁汝州团练副使,经慈湖至九江,游庐山,入开先寺。五月在筠州,与苏辙会面。七月过金陵,访王安石。年底到达泗州,上表求常州居住。作《题西林壁》、《书黄子思诗集后》、《石钟山记》、《记定惠寺海棠说》、《记游庐山》、《题李公择山房》、《别子由三首》、《如梦令》、《满庭芳·归去来兮》、《行香子·北望平川》。程颐批评苏轼因不得志而在黄州猖狂放肆,苏、程结怨自此始。是年,司马光上《资治通鉴》。

元丰八年(1085)四十九岁。正月,离开泗州,得神宗诏旨,允许常州居住。经南京到常州。三月,神宗崩,哲宗嗣位,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司马光、吕公著复起执政。五月,苏轼至常州贬所。六月,司马光和范纯仁(范仲淹之子)荐苏轼、苏辙兄弟等,告下,复朝奉郎,起知登州军事。时往来于真州、润州之间,会晤了元(佛印)禅师,述印施《楞伽经》事(该经首四句云:“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花。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七月,自常州赴登州,过密州、海州。十月到任,才五日,被召还朝任礼部郎中。十二月,抵京师,就礼部郎中任,迁起居舍人。时司马光、章惇不和,苏轼劝惇要尊重司马光。作《书吴道子画后》、《书〈楞伽经〉后》、《书柳子厚诗》、《书林逋诗后》、《传神记》、《佛心鉴偈》、《登州海市》。

是年六月,程颢卒;八月,程颐作《明道先生行状》,有云:“先生为学,……出入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十一月,因司马光、吕公著推荐,授程颐汝州团练推官、充西京国子监教授。朱光庭奏乞以程颐为讲官。

哲宗元祐元年(1086)五十岁。在京师,自起居舍人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年初始与黄庭坚相见。苏辙回京师。三月,诏程颐为通直郎,充崇政殿说书。四月,王安石卒。七月,苏轼对司马光尽废新法有所保留,尝见司马光,陈说差役法之弊,司马光不悦,苏轼乞外补,不许。九月,司马光卒,朝廷命程颐主持丧事。程颐拘泥于古礼,苏轼嘲戏之,曰“糟糠陂里叔孙通”。自是时时以鄙语戏谑程颐。程氏门人衔恨,与苏门文人结怨愈深。十一月,召学士院,拔毕仲游、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并擢馆职。作《法云寺钟铭》、《举鲁直自代状》、《书黄鲁直诗后》、《题文与可墨竹》等。

元祐二年(1087)五十一岁。在京师,为翰林学士。时吕公著独为相,群贤在朝不能不以类相从,遂有洛党、蜀党、朔党之称。洛党以程颐为首,而朱光庭、贾易为辅。蜀党以苏轼为首,吕陶为辅。正月,朱光庭等累章弹劾苏轼,以为其策问札子有讥议两朝之意。苏轼四上札乞外任,不许。五月,李公麟(伯时)藏韩所画马,弟辙题诗,次辙韵。应黄庭坚之约,观郭熙所画《秋山平远》,题诗。八月,兼侍读。司谏贾易(洛党)语侵大臣文彦博而涉及苏轼。谏议大夫孔文仲(苏门文人)则奏劾程颐,罢程颐崇政殿说书职,乃差管勾西京国子监。是岁,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倡酬颇多。作《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跋石氏画苑》、《题憩寂图诗》、《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举黄庭坚自代状》、《荐布衣陈师道状》、《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等。

元祐三年(1088)五十二岁。在京师,任翰林学士,权知贡举,孙觉、孔文仲同知贡举。因言遭新、旧两党攻击,又连上札乞出为郡守,仍不许。作《论乐》、《与李方叔诗》、《和钱穆父雪中见及》、《字说》、《跋宋汉杰画》、《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苦乐说》、《大还丹诀》、《评诗人写物》、《六一居士集叙》等。

元祐四年(1089)五十三岁。在京师。连章请出郡,三月,以龙图阁学士除知杭州。四月下旬离京赴杭。此前,与黄庭坚过从甚密,共论诗文、书法、联句,行酒令,论放生。五月过南都,谒张方平。离南都时,陈师道私往送行,因此遭弹劾。七月,到达杭州任所。时方旱饥,疏浚茅山、盐桥二河,以工代赈。作《谒文宣王庙祝文》、《谒诸庙祝文》、《和子中诗》、《范文正公文集序》、《跋邢敦夫赋》、《书米元章》、《定风波·月漫苕溪照夜堂》、《点绛唇·我辈情钟》等。

元祐五年(1090)五十四岁。在杭州任上。春夏间,疏浚西湖,建堤桥(即苏公堤)。又建安乐坊,命医官为疫者治病,活者甚众。秋,大雨,太湖泛滥,上疏请求救灾。在杭期间常与道潜(参寥)、元净(辩才)、钱勰(穆父)、祖印悟禅师等交游,又携妓访大通禅师,赋《南歌子》词戏之。作《游南屏寺记》、《点茶试墨说》、《论西湖状》、《与刘景文苏伯固游七宝寺题竹上绝句》、《和熙宁中题都厅诗》、《题张子野诗集后》、《点绛唇·不用悲秋》、《江城子·玉人家在凤凰山》、《贺新郎·乳燕飞华屋》等。

元祐六年(1091)五十五岁。二月四日,在杭州,除翰林学士承旨。三月离开杭州,绕道视察湖州、苏州水灾。游常州净土院。访了元(佛印)于金山。五月入朝,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八月初,侍御史贾易上奏章,弹劾苏轼、苏辙,言苏轼元丰八年扬州题诗意存不善。太皇太后高氏谓贾易所奏为诬。(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云:“臣又素疾程颐之奸,未尝假以色词,故颐之党人,无不侧目。”)遂以苏轼为龙图阁学士、知颍州,贾易知庐州。八月底到颍州任。在颍期间,与陈师道、赵令畤多次韵之作。是年颍州灾伤,奏乞罢黄河夫万人,开本州沟渎。从之。作《别天竺观音三绝》、《参寥泉铭》、《上清储祥宫碑》、《谒文宣王及诸庙文》、《祭欧阳文忠文》、《祭辩才文》、《跋张乖崖文后》、《道人问真说》、《黠鼠赋》、《聚星堂雪(并叙)》、《次韵陈履常雪中》等。

元祐七年(1092)五十六岁。在颍州,疏浚颍州西湖。正月,改除移至扬州。二月,与陈师道论画、论词。赵令畤编苏轼与陈师道等人在颍的唱酬为《汝阴唱和集》。三月底到达扬州任所。五月,作《和陶饮酒二十首》,是为和陶之始。八月,以兵部尚书召还,由龙图阁学士除兼侍读。九月到任。十一月,迁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兼翰林侍读学士。作《减字木兰花·春庭月午》、《双石诗》、《文与可画赞》、《题梅尧臣诗后》、《潮州韩文公庙碑》等。是年,程颐除直秘阁,判西京国子监。

元祐八年(1093)五十七岁。在京任端明殿学士,左朝奉郎、礼部尚书。八月,后妻王闰之卒于京师。九月,宣仁太皇太后高氏崩,哲宗亲政,旧党失势,政局发生变化。命苏轼以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知定州军州事,乞改越州,不允。十月到定州任所。作《阿弥陀佛赞》、《释迦文佛颂并引》、《梦南轩》、《中山松醪赋》、《题兰亭记》。是年,杨时、游酢在洛阳以师礼见程颐,留下“程门立雪”的佳话。

绍圣元年(1094)五十八岁。在定州。哲宗亲政后,重新起用新党,把屡受旧党排斥的苏轼作旧党要员处置。四月,章惇为相,吕惠卿等指陈苏轼所作诰词语涉讥讪,特落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谪知英州。六月,以讽斥先朝罪名,再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让苏迈、苏迨归宜典,苏过与朝云同行。行经滑州,过虔州,十月到达贬所,寓居嘉祐寺。作《赴英州乞舟行状》、《初到惠州》、《戏赠朝云诗》、《记仙帖》、《雪浪斋铭》、《题广州清远峡山寺》、《八境图后序》、《题天竺乐天石刻》、《书白乐天诗》、《思无邪斋赞》等。是年,黄庭坚、陈师道、秦观等苏门文人亦先后被贬谪、流放。

绍圣二年(1095)五十九岁。在惠州。自二月一日起,习道家气功养生术,调息练功,以百日为期。四月,黄庭坚到达黔州贬所,去信安慰。六月,应南华重辩之请,书柳宗元《大鉴禅师碑》并跋。弟辙赋诗,以修无生法相劝。七月,王庠、王序兄弟遣人送药物并问候,苏轼在与庠书里论为文在辞达,又论八面受敌的读书方法。九月,题合江楼,和陶《贫士》七首。道潜(参寥)欲自杭转海相访,止之。命朝云唱《蝶恋花·花褪残红》,朝云颇感伤,遂罢。作《荔支叹》、《书东皋子传后》、《龙虎铅汞说》、《和陶归园田居》、《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书鲁直跋远景图》、《为幼子过书金光明经后》、《梦斋铭叙》等。

绍圣三年(1096)六十岁。新年作诗,以居惠为乐。作大量和陶诗。买白鹤观地筑屋。助修惠州东西二桥。七月,朝云病故,有诗悼之,并作墓志,于惠州栖禅寺大圣塔葬处作亭覆之,名之六如亭。作《和渊明时运》、《和陶渊明移居》、《白鹤峰上梁文》、《两桥诗(并引)》、《祭宝月大师文》、《悼朝云》等。

绍圣四年(1097)六十一岁。在惠州,白鹤峰新居落成,有终焉之意。二月,诏毁上清储祥宫苏轼所撰碑文。苏辙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张耒、晁补之亦谪降,秦观自郴州编管移横州编管。子苏迈来惠探望。记道人养生语。四月,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属今海南岛)安置,携幼子苏过离惠,与家人诀别,过广州,过新会。五月,与弟苏辙相遇于滕州,同行至雷州。六月渡海,达琼州岸。七月抵贬所昌化军(儋州),居桄榔林下,作庵,并为之铭。作《题刘景文诗后》、《三马图》、《陆道士墓志》、《雷州八首》、《和渊明移居》、《和渊明时运》、《夜梦》、《天庆观乳泉赋》、《桄榔庵铭》、《辨道歌》等。是年二月,党论起,程颐亦被连累,追毁出身以来文字,放归田里。十一月,诏遣程颐涪州编管。

元符元年(1098)六十二岁。在儋州。正月,朝廷置局编录司马光、吕公著、苏轼、苏辙等人的“悖逆”罪状成书。三月,被逐出官舍,自买地起屋五间。九月,因久不得苏辙书信,忧心如焚,以《周易》筮之,得《涣》六三。又游天庆观,探灵签。作《众妙堂记》、《记筮卦》、《书北极灵签》、《天庆观乳泉说》、《读晋书隐逸传》、《岭南气候说》、《续养生论》、《和陶渊明归去来兮》、《和陶戴主簿诗》、《菜羹赋》等。

元符二年(1099)六十三岁。在儋州。从惠州至儋州,除继续修改《易传》、《论语》外,又作《书传》十二卷。著《志林》,未完稿。有琼州进士姜君弼唐佐自琼州来儋耳从苏轼学。作《十八大阿罗汉颂》、《书杜子美诗后》、《书柳子厚诗后》、《书谤》、《书王进叔所蓄琴》等。是年,程颐在涪州,写成《周易程氏传》。

元符三年(1100)六十四岁。在儋州。正月,哲宗崩,徽宗立,皇太后向氏权同处分军国事,赦天下。二月,以徽宗登基恩移廉州安置,弟辙移永州,秦观、张耒、晁补之、黄庭坚等皆有新授。五月中,告命下,量移廉州。别海南父老,赋诗。至雷州,会晤秦观,离别时,秦观自作挽词。七月,到达廉州。八月,告命下,授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闻秦观卒于滕州凶讯,大恸。十月,行至广州,与儿孙迈、迨等会面。谢举廉(民师)来见。十一月,得旨奉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外州军任便居住。离广州,过英州、连州,至韶州。作《节饮食说》、《记养黄中说》、《书传》、《与少游书》、《书秦太虚挽词后》、《将至广州用过子韵寄迨迈二子》、《谈妙斋铭》、《祭吴子野文》、《与谢民师书》、《答丁连州朝奉启》等。是年,程颐以赦复宣德郎,任便居住,还洛,又复通直郎,权西京国子监。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六十六岁。正月,自韶州至南雄州,过大庾岭,经行南安,抵虔州。五月,舟至金陵,作《崇因院观音颂》,至真州。暴病,止于常州。六月,与米芾(元章)遇于白沙东园,同游西山。病暑,暴下,瘴毒旋大作。由真州乘船赴润州,连日昏迷不醒。在金山作水陆。上表请老,以本官致仕。七月二十八日,热毒转甚,卒。卒前思念苏辙,遗言葬汝州。作《南华长老题名记》、《书苏养直诗》、《南安军学记》、《广成子解》、《书圆通偈》、《书秦少游词后》、《与李方叔书》、《与米元章书》、《自题金山画像》等。其《自题金山画像》云:“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总结后半生的遭遇。次年六月,葬于汝州郏城钓台乡上瑞里。后四年,黄庭坚卒。后六年,程颐卒。后十一年,苏辙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起落落落落落的一生
宋史:近古罕见的苏轼兄弟情
兄弟共浮沉:苏辙的后半生
彭文良:《宋史·苏轼传》补证——以苏轼、章惇关系为中心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典范,书法也著称于世
眉山三苏祠,苏东坡一家的川居岁月,诗酒趁年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