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乌梅丸加减治疗胆囊炎

 

患者,女,49岁,胆囊炎反复发作二年余,近来出现病情加重现象,两胁下胀疼不适,口干口苦,大便不成形,伴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腻,脉弦。

考虑为肝胆湿热所致,处方柴胡桂枝汤加石膏、金钱草、龙胆草,牡蛎等,药后疼痛减轻,但口干口苦和舌苔黄腻及失眠症状未好转。细问患者失眠多在凌晨三点左右醒来,然后不易在入睡。思三点左右正是厥阴主令,
故处以乌梅丸加减。

处方:黄柏10、太子参15、肉桂6、黑附子10、细辛3、黄连5、当归10、花椒6、乌梅30、炮姜9、栀子6、淡豆豉10   五剂

药后患者疼痛消失,口干口苦症状亦消失,失眠也好转不少。目前患者继续上述方剂治疗中。


杨金环应用乌梅丸加减治疗69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有效率为92.8%。

乌梅30g,细辛3g,干姜5g,桂枝5g,制附子5g,

花椒5g,黄连15g,黄柏10g,党参30g,当归10g。

加减:若腹胀者加大腹皮10g,紫苏梗10g;

胃纳差加焦谷芽10g,山楂15g,神曲10g;

热盛而便秘者加大黄10g(后下),全瓜蒌15g;

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5g,半夏10g;

痛重加元胡15g,川栋子15g;

胁胀加柴胡15g,郁金10g日1剂,

每剂煎2次,共煎300ml,每日2次,温开水兑服10天为1个疗程。

乌梅丸的主要功效在于温脏祛寒,养血通脉,调和阴阳。据笔者临证观察及受先贤近代着名老中医蒲辅周启示:“外邪陷入厥阴,七情伤及厥阴,虽临床表现不一,遵守病机,皆可用梅丸或循其法而达到异病同治。”此方治疗寒热错杂、正气虚弱的慢性胆囊炎最为适宜。方中重用味酸之乌梅为君药敛肝之真气,臣以制附子、桂枝、干姜、花椒、细辛温阳而理气,疏木达郁,遵从《内经》“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的治疗主旨,佐以人参(以党参代之)、当归之甘味温益脾胃,调和气血,培土荣木。黄连、黄柏清利湿热,又能缓和方中诸药之过于温热,以防伤阴之弊。据笔者经验,方中黄连、黄柏用量之和要大于附子、桂枝、干姜、花椒、细辛用量之总和,疗效才佳。

乌梅丸治疗胆囊炎40例

乌梅20g,花椒,干姜各8g,党参15g,

黄连6g,桂枝,黄柏,当归各10g,细辛4g。

胆囊炎急性发作加金钱草40g,去党参;病程长者加鸡内金10g.开水常规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每次服药后饮普通食醋10~30ml.治疗结果: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12个,无效1例(系急性胆囊炎穿孔包裹粘连),总有效率97.5%.


乌梅丸加减治胆囊术后胁下痛医案

胁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多种内科病都能出现胁痛。

痛多与肝胆疾病有关,属于“胁痛”、“胆胀”范畴。凡情志抑郁,肝气结,或过食肥甘,嗜酒无度,或久病体虚,忧思劳倦,或跌扑外伤等皆可导致胁痛。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因滞、血瘀、湿热致肝胆不利,经络瘀阻所致者属于实证;由于肝肾阴亏精乏,脏失所养所致者属于虚证。故中医治疗多宗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或补益肝肾之法。

【病案举例】

王庆英介绍:王某,男,71岁,离休干部。10年前因胆囊炎、胆结石在某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未能缓解,又行第二次手术,原因不详。二次手术后,患者右胁下仍感疼痛,继续抗菌治疗。10年来,反复发作,每年至少4~5次,每次均用3种以上抗生素治疗,10余天方能缓解,中药叠经疏肝利胆化瘀等法治疗,症状时作时休。

现症:右胁下隐隐胀痛,脘腹胀满,嗳气频作,口干口苦,大便正常,小便微黄,寒热不明显,形体矮胖,面色红赤,右上腹见手术瘢痕愈合良好,下肢不肿,苔薄黄腻、舌质红脉弦滑。就诊时已应用头孢拉定、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等输液10天,观前医处方大柴胡汤加活血化瘀方,症状未见改善。良由湿热蕴结,肝失疏泄,肝阴受损,肝胃不和所致。拟抑肝和胃法以乌梅丸加减。处方:乌梅15g,白芍15g,甘草4g,黄连3g,竹茹10g,川楝子10g,炒元胡10g,代赭石20g,水煎,日服3次。服上方6剂,疼痛大减,嗳气已除,苔渐净、舌红,脉小弦,前方即效,原方加减:乌梅10g,赤芍、白芍各10g,甘草4g,黄连2g,黄柏3g,姜半夏10g,陈皮6g,竹茹10g,木瓜10g。服上方5剂,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偏干,口中和,食纳不佳。六腑以通为用,上方加生大黄3g。服上方6剂,大便日行1次、质偏薄,自觉无痛苦而食养善后。

按:本例特点为火盛于上,气逆于中,故方用黄连、黄柏、川楝子、竹茹重在清降肝热,清火于上,降逆于中;而去桂枝、附子、细辛刚性温下之品,加入姜半夏合干姜、黄连,有辛开苦降之意,代赭石为重镇降逆要药。症见嗳气频频,脘腹胀满,说明湿热较甚,当去人参、当归。症见舌苔糙,舌质红,说明因疏泄太过,损伤肝阴,故前医用大柴胡汤效差,乃用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治本,要点仍然在酸以平肝。三诊时大便偏干,加生大黄少许,以通为用,同时健脾。

乌梅丸慢性胆囊炎案

刻诊:面色青黄带晦暗(山根之下两侧尤显),神倦乏力,短气懒言;肩背酸痛,右侧为甚;右胁隐痛,胃院满闷,小腹膜胀,纳差,厌油腻,口干苦,大便微。舌质稍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濡。

考虑为肝郁胆热,脾虚胃寒,夹气滞湿阻。治宜疏肝清胆,健脾温胃,行气化湿。予柴胡桂枝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化裁:

柴胡15g,大黄6g,法夏10g,党参12g,甘草3g,生姜5g,

桂枝10g,白芍12g,干姜5g,生牡蛎30g,天花粉12g,姜黄10g。2剂。

嘱其戒除忧思恼怒,勿食油腻、生冷食物;并告曰:以西医辨病论之,其病灶可能在胆囊,建议做胆囊造影以确诊。

二诊:服药后右胁隐痛、胃满闷、小腹膜胀、纳差等症稍有减轻。旋即做胆囊造影。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胆囊息肉。因叹服诊断正确,治疗信心陡增。续上方加乌梅20g,威灵仙10g,僵蚕6g,地龙6g(后2味烘熟轧细吞服)。

三诊:服药6剂,右胁隐痛,胃腔满闷、小腹眠胀基本消失,肩背酸痛显著减轻,纳开,大便成形,舌象正常,脉弦缓。上方去桂枝、干姜、生牡蛎、天花粉,加黄30g,陈皮10g。

效果:服三诊方45剂,一切症状消失,面色较红润,若无病之象。随访1年未复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乌梅丸功效主治/药物组成配伍/副作用/用法用量
乌梅丸体质
胆结石:大黄附子汤(文字稿) -龙博探宝
国医大师李士懋讲常用方剂:乌梅丸
华医世界《讲透经方》笔记之李赛美教授讲糖尿病(十一)
大柴胡合乌梅丸完胜“三刀未了”胆管结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