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美援朝中首先入朝的部队【转载】
百年英痕
关于这个问题,一般史书上都这么写:1950年10月19日晚,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军42(以后又增调了第50、第66军)和炮兵第1、第2、第8师以及一个高射炮团、两个工兵团,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辑安等地,先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地区。第13兵团过江后,于10月20日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
实际上,第一支入朝的部队是第13兵团第军42。这支军队直到2017年4月才撤销番号。2017年4月,委军中央决定,以原18个集团军为基础,调整组建13个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第42集团番号撤销。
第军42的前身是1948年3月31日,由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3、第14、第15师组成的东北人民解放军第5纵队。这个13师、14师、15师又是怎么来源的呢?
原来,1945年9~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抗战期间形成的的陕甘宁边区和晋察冀、华中、山东等解放区各抽调部队和干部进军东北,其中一部进至辽宁省东部地区。这些部队在辽东区军领导下,以这些部队为基础,于1946年5月组建辽东区军独立第1师,8月组建独立第2师,1947年11月组建独立第3师。1947年12月~1948年3月,3个独立师参加冬季攻势作战,担负破袭国民党军交通运输线的任务,并配合主力攻克辽阳、鞍山。尔后,独立第1师攻克营口。之后改为纵队时,就成为了第五纵队,共3.6万余人,归东北野战军建制。万毅任司令员,刘兴元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吴瑞林任副司令员,唐凯任副政治委员。9~10月,第5纵队参加辽沈战役,先在彰武以南阻击国民党军“西进兵团”西援锦州,后参加辽西会战,会同兄弟部队围歼该兵团于黑山以东地区。
1948年11月,根据委军中央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军42,万毅任军长(后吴瑞林),刘兴元任政治委员(后周彪),吴瑞林任副军长(后赵东寰、张辑戍、胡继成),唐凯任副政治委员(后郭成柱),郭成柱任政治部主任。后廖仲符任参谋长。所辖第13、第14、第15师和新调入的独立第9师依次改称第124、第125、第126、第155师,全军共4.7万余人,仍隶属东北野战军。
1948年12月~1949年1月参加平津战役,首先攻克昌平、沙河,阻止国民党军西撤,继而攻占国民党军供应基地丰台,同兄弟部队一起完成对北平(今北京)守军的包围。北平和平解放后,执行对国民党军第10军1军部和第271师的改编任务。4~5月,第军42归第13兵团指挥,参加安新战役。5月归第14兵团建制。6月起,归河南区军指挥,军部及第125、第126、第155师进至豫西和豫东南地区剿匪,第124师在洛阳整训。8月改归第四野战军直辖。第124、第155师参加鄂西战役,而后在第二野战军指挥下进入四川东部地区作战。完成任务后,第155师于12月拨归中南区军运输司令部建制。第124师于1950年1月归建。由此可见,军42成为日野唯一一支没有过江的部队。2月,军主力完成剿匪作战任务,全军调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准备集体转业从事农垦。也就是说,军42就要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了,这为军42续命了77年。也就是说,还没来得及撤销,中央已经决定,为了应对随时出兵朝鲜的准备,军委决定当月决定第军42拨归东北区军建制。7月,第13兵团机关改称第15兵团机关,南下广州兼广东区军机关;第15兵团机关改为第13兵团机关,率第38、第39、第军40开赴东北,连同第军42及炮兵、工兵等部队共2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也就是说,第军42已经成为随时入朝的部队。
实际上,早在1950年7月,军42接受抗美援朝任务之后,部队就集结于通化、梅河口一线整训军42就已驻扎在中朝边境。
经东北边防军司令员高岗同意,时任军长吴瑞林就秘密带领作战处长、侦察处长,装扮成火车司机,到朝鲜境内侦察地形。此时,人民军虽然将韩伪军赶到了釜山周边,但美军想要大规模介入朝战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东北边防军指挥部抓紧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准备入朝作战,支援人民军。可是受限于人民军本身的实力和素养,再加上国家地图不仅珍贵,而且事关重大,所以人民军在提供给我军的材料里,并没有地图。考虑到可能恶化的战事,东北边防军指挥部将绘制地图的紧急任务交给了时任军42军长吴瑞林。
为何让吴瑞林担负这一任务?原因难以考证,不过有三点可能是关键。一是吴瑞林是常驻东北的军42军长,对边境的情况更加熟悉;二是吴瑞林年轻的时候在敌后干过“交通员”,很善于乔装侦察;三是吴瑞林曾任在解放战争时任过辽东区军参谋处处长,业务精通。
吴瑞林受领任务后,立即着手绘制地图。当时,我军确实有一部分朝国地图,但这些地图是抗战结束时从战败日军处接收的,残缺不全,而且不准确。为了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地图,在东北边防军指挥部的授意下,吴瑞林决定进入朝国勘察绘制地图。
为了避免给朝方造成误会,吴瑞林带着军42作战处处长侯显堂、侦察处处长孙照普以及几名参谋,化装成火车司机和列车员进入了朝国。他们从安东出发、沿着新义州,途径平壤、熙川、江界、满浦,最后从辑安归国,来来回回跑了几圈,整整花了5天时间。
在这五天时间里,侦察处长孙照普带着参谋不眠不休,不停地完善地图,吴瑞林则把自己看到的地形地貌以及地物、村庄、人口等重要情况,口述给作战处处长侯显堂,让他一一记录,并在地图上标绘。就这样,过去从日军手中缴获的残缺不全的地图慢慢丰富,逐渐形成基本可以保障作战的较完整地图。
当然,整整五天的侦察并不像表面上那么顺利。其实早在吴瑞林一行经过平壤的时候,人民军就发现了异常。朝军侦察人员向金首相汇报说,有一架列车车头发现有3名形迹可疑的人。其中1个瘦子用手指指这、指指那,一个胖一点的人不停地在纸上画,怀疑是韩方的特务。金首相原本打算截住列车,将这一行人抓住审问。但考虑到列车是从安东始发,他们也猜测这是中方人员,所以他一面命令侦察人员继续跟踪,一面向中方询问情况。
到了第五天,朝方将吴瑞林等人乘火车返回中国的情况报告给金首相,他确认来人是朋友。也亏得朝方没有莽撞开枪,否则就可能造成难以估测的损失。
另外,在疾驰的火车上,吴瑞林发现江面上居然有人涉水过江,这让他萌发了在鸭绿江辑安(今集安,吉林省通化市代管的县级市)口岸铺设水下桥的想法。吴瑞林军长挽起裤子来,就到江里头去蹚,有一天在那里逛,他发现了大条石,青石头堆得像小山似的,就把所有的石头条子都拉到鸭绿江,铺了这个水面下桥。经过工兵的反复试验,全长375米的水下桥顺利完工,吴瑞林亲自驾驶中型吉普车通过并成功验收。水下桥的建成既能保证部队顺利过江,又能防止美军空袭。1950年10月15日深夜,第军42军长吴瑞林接到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一封加急电报:同意第军42先头部队16日夜渡过鸭绿江,迅速向长津湖地区集结。
1950年10月16日18时,第军42先头侦察部队由侦察处长孙照普率领,过江入朝。16日深夜,第军42第124师第370团,由副师长兼师参谋长肖剑飞过江入朝,这就是真正最先入朝的第一个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124师的前身是1946年5月组建辽东区军独立第1师,1948年3月31日,改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3师,1948年11月改为124师的。
入朝期间,124师师长苏克之,还是代理师长,他是河北深县人,出生于1919年,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过八路军留守兵团教导第1旅第2团参谋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苏克之跟随部队一起开赴东北地区,后来先后担任过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第13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军42第126师副师长等职务,率领部队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安新战役等大战,立下了不少的战功。新中国成立之后,苏克之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历任志愿军第军42第124师代理师长、第124师师长,经历了抗美援朝第一次至第五次战役。从朝鲜回国之后,苏克之还担任过第军42第126师师长、第军42副军长兼参谋长、区军广州炮兵政委,广东区军省司令员等系列职务。在1955年授军衔的时候,苏克之被授予大校军衔,到了1964年的时候,苏克之又被晋升为少将军衔。
前面提到的侦察处长孙照普,当前是刚刚从副处长位置提拔到处长位置的,因为处长候显堂调任为作战处长了。据军中吴瑞林后来回忆孙照普同志是个既能搞战场侦察,又能指挥战斗的人才。他作风深入细微,干劲很足。他领导的侦察连和骑兵侦察连,都是训练有素的。
副师长肖剑飞就有据可查了。肖剑飞,又名肖建飞,1917年生在江苏省沛县。1938年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2年任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参谋训练大队副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满区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辽东区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安东区军司令部参谋处长。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司令部副参谋处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第军42司令部参谋处长。参加了四保临江、辽沈、平津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军42参谋处长。1950年任志愿军第军42124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第军54副军长兼参谋长。1957年12月回国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继续任第军54副军长。1961年起任区军福州副参谋长,谋部总参作战部副部长,办公厅委军中央主任(1969.05-1971.04),谋部总参测绘局副局长,谋部总参军训部副部长,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1983年6月—1985年10月任南京高级军陆学院校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1953年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 年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93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370团团长赵欣然(1917——1994),寿光市田柳镇赵家村人。1938年8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特务连战士、排长,山东纵队通信营连长,鲁中区军第2分区军11团连长,分区军司令部参谋。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辽南区军司令部副科长,辽南独立师第1团参谋长、副团长,第5比值队第13师37团团长,第四野战军军42124师370团团长。建国后,任师参谋长,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至四次战役。回国后,任区军广州师某师长,于1957年入南京军事学高级系学习,1960年毕业后,任师长、军副参谋长、参谋长。1967年,外派驻坦桑尼亚首席军事专家。1969年12月,任广西区军司令员、区军党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是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四次大会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79年4月离休。
370团政委刘华村(1919—1990),山东莱芜人,历任指导员、教导员、中国人民志愿军370团团政委、师政委、万山要塞区政委。1967年3月25日任佛山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1968年3月至1970年5月任佛山专区革委会主任。1969年当选为中共九大代表。1970年4月至1976年10月广东区军省副政委,后任广东区军省顾问。1990年9月6日在广州逝世,终年71岁。
编辑于 2023-06-13 01:50・IP 属地安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志愿军首批入朝的6个军长,当时都是多大年龄?后来是什么军衔?
整个军已确定集体转业,军长突接命令赴朝参战,并打出我国威军威
第一批踏入朝鲜的部队,军长吴瑞林一战成名打出国威,令彭德怀敬佩
二野11军31师91团「原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历任团长及其简历
抗美援朝十大王牌军军长分别是谁?1955年都被授予什么军衔?
许世友接替陈赓来到朝鲜战场,初来乍到,说了三句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