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文学:对卧龙路、武侯路及三顾桥作一历史的回顾|益见

郭文学:对卧龙路、武侯路及三顾桥作一历史的回顾|益见

郭文学

这次景区的封岗断路,其实是恢复卧龙岗的本来面貌。这次截断的卧龙路,东端起于与滨河路、文化路的交接处,向西依次与工业路、车站路、北京大道交会,到十二里河(清代称龙岗铺。下称龙岗铺)止,再继续向前即是去往邓州的公路。以上这些路段均是1955年后陆续新辟的道路。清代中叶之前,卧龙路仅仅是一条供人们拜谒诸葛亮(公祭、社祭)、抽签问卦、祈福还愿(私祭)及赶庙会的乡间道路,武侯祠为此路的终端,沿途既无交会的道路,也不与经龙岗铺去往邓县的官道连接。当时的卧龙路还只是一条晴天满路尘土、雨天道路泥泞的乡间大道。大跃进时期的58、59年,皮革化工厂(后分为电池厂、制革厂)、烙画厂等由市区迁建于三顾桥迤东,并在此新建造纸厂、玉器厂、糖厂(后改为酱菜厂)等工业企业。为了企业生产和工人上下班的交通需要,始将官道取直,修至化肥厂(文革初建厂),东端与文化路(此路辟于1958年,早期无路名)连接。而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南阳府同知任义撰书的“汉诸葛孔明旧庐”碑阴清楚地说明:“诸葛先生旧庐,在今府城西南五里,去适穰邓官路之南二百三十步”(明清营造尺一步五尺,二百三十步合计115丈)。明代时期穰邓即为邓州,州治附郭,郭即穰县,洪武初年裁去穰县,县城亦即州城。民国改邓州为邓县。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卷首全境图中,去往邓县的官道是出南阳城淯阳门(南门),经乔官庄、茅岗屯,翻过卧龙岗,走王惠庄直插龙岗铺。现武侯祠北的武侯路西段即原来的官道,但因改道已非原来的路径。武侯祠前的大路连通龙岗铺成了官道后,到武当山朝山的香客们多走此道,而武侯祠北的官道也就成了客商的货运通道。

现在的卧龙路本无路名,1966年夏秋之交的“破四旧”运动中,各地大兴改名之风。其时,卧龙岗被改名为革命岗,岗下的卧龙岗人民公社改名为红旗公社,公社门前的路也就被叫为红旗路。文革结束后,为纠正文革遗风,原南阳市人民政府于1981年7月将红旗路更名为卧龙路。而卧龙路之成为官道,应是在清同治二年(1863年)南阳四关的寨垣建成之后。历史上,南阳是黄河以南的北方各地香客去往武当山朝山必经之地。所谓“朝山”,就是到湖北武当山金顶朝拜祖师爷。“祖师爷”即真武大帝。真武大帝又称玄武大帝,玄武代表北斗,标示是北斗七星。真武大帝是由代表东南西北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玄龟四象中的玄龟演化而成,属于道教神祇。香客们由本土的乡民自愿结成会社,这些香客多是亲邻乡里相约朝山,临时结社,结社之目的是为了途中相互照应。会社之间互无联系。各会社推举有会首,途中由会首负责,每社人数不等,大约在十几、二十几人之间。香客中男女老少都有,个个斜挎着书包形的黄布包并带着行李,安步代车,以写有“朝山会”三字的三角形黄色小旗为前导,长途跋涉到达南阳。到达南阳后,由南阳到武当山的朝山路线是:出淯阳门(南门)走小西关,经南关朝山街出朝山门寨门,一刬西南,过小庄、电视台、化肥厂,由三顾桥处过七里河(因距城七里而名),翻过卧龙岗,再走田间小道到龙岗铺交上官道,经邓县去往武当山朝拜,打通了武侯祠至龙岗铺之间的道路。诚如鲁迅先生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天长日久,通往武侯祠的路也就成了去邓县的官道。民间传说,武侯祠的卦签最灵,香客们过卧龙岗时必向诸葛爷求签问卦,以占休咎。返程途中,再到南阳城北关的玄妙观拜谒三清诸神,这才踏上回程返回各自的家乡。博物馆现存有一通明代河南道河南府偃师县香客返程途中,在玄妙观为家人祈福的建谯碑。由于香客们年复一年的朝山,年复一年的道经南阳,南阳城的淯阳寨(南关寨)也就有了朝山街、朝山门寨门这些地名。

卧龙路全程原都是平地,路面平坦。卧龙岗迤西则是丘陵地带,卧龙路延伸至卧龙岗上就成了坡路,且坡度较陡。上世纪八十年代重修卧龙路,破岗降坡。降坡之前,坡顶的路北是卧龙岗相室,路南是供销社门店及其他商业店铺。卧龙岗破岗降坡后,这些商业、服务行业随之消失。破岗降坡不仅仅是改变了地物、地貌,以迷信话说,是截断了卧龙冈的“龙脉”。

南阳去往邓州(至民国时改为邓县)的官道,史称“宛襄夹道”,是因该路与白河东岸的“宛襄古道”夹河而名。清中叶之前,这条官道的起源是出南关寨(淯阳寨),一直西南行,过梅溪河至乔官庄,再由茅岗屯的凳子桥过三里河,于武侯祠北过卧龙岗,经王惠庄到龙岗铺,尔后去往邓县。1959年之后,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过去的官道成了街区,街区间新辟道路。茅岗屯迤西的坡地建为二胶厂。文革中三线建设,保定胶片厂部分南迁,在南阳郊区茅岗屯西边的岗坡上建厂,名险峰化工分厂(险峰化工厂总厂设在内乡板场,八十年代后迁进南阳并入分厂,更名“第二胶片厂”),截断了茅岗屯迤西的官道,茅岗屯内的官道也就成了村内的街道。武侯祠迤北的官道由东北、西南向被改为东西向,名为武侯路,武侯路东与农校北边的红庙路相连,不再与经茅岗屯的官道连接。因地物、地貌的大改观,今已很难看出当年的面貌。

此文是郭文学老师座谈会讲话的一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河南南阳: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景点
南阳卧龙祠
山环水绕、形势绵亘;龙吟虎踞,蓄势待发……一座高岗,为何称“龙岗”卧龙岗历史人文环境探析
相士羞叛臣(民间传奇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