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名校长深圳演讲:孩子眼神里已没有读书的旨趣了
这两天在深圳举行的“第三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首次设置中国教育改革分论坛。11月5日上午举行的教育改革论坛,请来了韩国教育部原部长文龙鳞,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南科大校长、中科院院士陈十一等大咖演讲。
在多名演讲者中,来自浙江的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地位不算显赫,他也自称“草根”。但他充满智慧闪光点和教育情怀的演讲,引起一阵又一阵掌声。
本期“名师说”重点推荐叶翠微校长的演讲。文章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有细微删节和改动。
办有良知的教育
叶翠微 杭州二中校长
大家知道,只要是中国人都喜欢讲教育,只要讲教育必然讲高考。这两年高考有一个热闹的话题,上海、浙江引爆了新一轮高考改革。这轮改革带来什么思考?这是一线非常关注的话题。

众多关于高考的讨论的实质,是这次高考改革究竟是围着考试转还是围着育人转?从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们进行了很多次高考模式改革,但为什么每次考试(改革)总受到诟病或者让大家不满意?我认为本质上还是围绕考试而考试。
我觉得高考的改革应该是育人模式的改革,应该围绕着“育人”。如果说这次高考改革核心指向是育人的话,必然会引发教育的变革。
什么样的变革呢?

第一、学生的私人定制
由“小鬼”当家,由“小鬼”走班选课,一人一表,标志着对学生的统一设计、统一要求、统一定制开始走向了私人定制。
过去孩子们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设计者,是成人思维流水线上的棋子。现在孩子们从“温水煮青蛙”的水里面把脖子仰起来说我要学什么,“小鬼要当家”。私人定制的时代信号告知我们,学校要关注这样一场变革。

第二、教师“双市并存”
就教师而言,教师的职业配置,坦率说过去都是计划经济模式,都是卖方市场行为的配置。只要是老师,肯定给你课上。但是在新高考模式推进下发生了一个变化,学生如果是自由走班、自由选课,必然要有一个配置:自由选师。一定要满足学生自由选师。要满足学生自由选师,很显然,有的老师在选课平台上被学生“秒杀”,也有老师可能没人选。老师进入“买方市场”。
当然,高考改革的推进是漫长的过程。所以会出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共存的现象。这种现象给年轻老师传递的明确信号是:你的专业素养如何,你为人师表的口碑如何,你立德树人的业绩如何,将决定你能否在买方市场上取得秒杀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这样的核心竞争力,就有可能被冷落。

实事求是讲,这些年中国基础教育搞的教师绩效工资,基本上是新的“大锅饭”。我走在校园里,对老师们经常是这样的动作(作揖状),对老师们说行行好,帮帮忙。高考改革以后我可以这样走路了。因为现在老师有没有饭碗要靠校长。为什么?因为学生不选你,你只有找校长(笑)。这是一个变革。

第三、学校的自主创新
这场高考改革制度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引发了过去的统一配置,统一要求,统一考试,统一评价,统一录取的模式,开始转向多元多态。那么,学校怎么找到“市场定位”,找到育人路径,怎样使你的学生在学校里从成功走向幸福?这就倒逼着学校必须有一系列的创新。什么样的创新呢?

第一个,组织文化的创新。
持续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还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造校运动,基本设备设施的改善,现在我们校园的物质形态可以说达到历史上最高点。但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个情况,那就是“橡皮人”的问题。“橡皮人”是北京王朔先生的一句戏言,有些人无痛、无爱、无痒,无恨,他无所谓!我们经常看到孩子的眼神里面,已经没有读书的旨趣了。家长叫孩子读书去,他很简单地说:“拿试卷来。”在他们看来,读书就是做题,做题就是读书。
请在座的教师同仁们想想看,现在孩子们书包里面是什么?书包的份量越来越重,书越来越多,但都是知识的肯德基,是知识的垃圾。朱永新先生十几年倡导的新教育,很重要的一点:中国的学校、中国的教育要回归读经典。

前不久我到浙江图书馆做了个调查。中国14岁到18岁、18岁到25岁,25岁到35岁,35岁到60岁,60岁到70岁(的人),哪个年龄段读书读的最多?60到70岁。哪个年龄段读书最少?14到18岁。正应该读书的孩子们却没有读书。还有一点,我们有的孩子在读《平凡的世界》、《天龙八部》,同龄段的美国学生读什么?《理想国》、《共产党宣言》、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学校要解决“橡皮人”的问题,就要让孩子从上学刷题、应对考试走向上学读书去。

第二个,内生机制的创新。
我们怎样才能让老师自发地、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教育改革实践当中?现在的老师很茫然,茫然的原因是国家没有制度设计。我们的老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现在还没有体面的工资。杭州二中在杭州,我们不说自己是老大好像没有第二所学校敢说。但我的高中老师年收入不到十五万块钱。如果想到西湖边买房子,仅仅是卫生间的一角。我觉得在这些问题上要变革。中国既然不缺钱,为什么我们的老师总缺钱呢?

第三个,学习平台的创新。
面向21世纪的学习有三个问题不容回避:
一是学习的价值取向,要服务于人、服务于自然。
二是学习的思维品质,要创新、要求异、要异想天开。
三是学习的回归,要回归到生活,找到乐趣,不能茫然。

第四个,质量的保障。
前些年,华东地区有意识地参加了世界国际组织的国际中学生学习能力测试,感觉我们的数学、科学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发达国家,因此说中国的基础教育绝对是OK的。我不反对这个结论。但是我要提出的问题是,这样一种测试,仅仅只是一个点或者一个面的测试,绝对不是一个完整的学生素养、素质和情趣的测试。
因此,我们应该围绕一个完整的人进行质量保障,这需要创新。

今年年初,哈佛的教育学院向哈佛大学提了一个报告,说哈佛招了那么多高分学生,招了那么多有很多证书证明自己的才干或者参加过各种社会高端活动的优秀学生。但是,为什么哈佛大学的辍学率和自杀率越来越高?他们认为大学招生要反思,要招收那些眼里更有他人,更注意关爱社区、关爱社会的人。
还有,成绩也要做重新定义。你托福考110,我考110,你在深圳,我是在湖北欠发达地区,你是考三次我是考一次,那应该是考一次的优先。所以我们的质量保障,应该牢牢回归到人。人是目的,幸福是快乐老家!

第五,考试模式的创新。
这次高考的改革还仅仅停留在分数怎么来、路径怎么走、人怎么走。中国的高中教育到了需要真正回归国民教育的时候了,那就是考、教分离。也就是像深圳中学,它的任务是什么?是根据国家意志进行人才培养,通过一系列完整的课程培养孩子。至于你是读清华北大还是深大,这是你的事,(学生)到社会机构去考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长,你“长”出理念了吗?
胡子宏励志金句再现:我在邢台市八中举办高考50天励志演讲
北大校长意味深长的演讲: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
浙大校长演讲: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初二!现在看还不晚
原创第492篇︱不在夏天里融化
2018年高考新改革,从开学的初二学生开始实行,男孩苦,女孩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