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的三种境界

有人说,教师有三种境界,一种是职业型教师,仅仅把教学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往往成为教书匠;第二种是事业型教师,把教育当成一种事业去追求;最高层次应该是幸福型教师,每一天都感受到生命带给他的快乐和幸福,身为人师,应该在奉献与付出中感受生命的价值,享到无尽的快乐与幸福。

让每一节课都有兴奋点

我是1990年大学毕业分配后走上数学教学岗位的。面对学生充满信任、充满渴望的目光,心中油然而生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于是,在以课堂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个人教学专业发展之旅中,我很重视调动和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注意精心、巧妙地预设和生成课堂教学中若干妇幼魅力的教学细节,使每一节数学课都有兴奋点。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最大程度的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得到充分的激发,从而不断产生新的收获。我在数学教育中提出“低、小、多、快”四字策略。

“低”是低起点,就是要摸清学生相关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

“小”,即“小步子”,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目标,教学步子要小,把教育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把受挫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程度。

“多”即“多活动”,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有注意时间段、改变教师大段讲解的倾向,采用师生活动交替进行的方法。这样不仅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大量参与了学习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了,能力也逐渐提高,这种良性的循环大大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快”即“快反馈”,就是在每一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讲”又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这种快速的反馈,可以把学生取得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乐于接受下一个任务;又可以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乃至调整教学的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在数学教学上,我一贯追求的是:讲究数学学习的规律性和科学性;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和感悟,坚持学生学习的自身体验和感悟,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倡导“过程重于结果”的教学教育理念。

结合基础教育要求,我提炼出高中数学教学“48字目标”即:

高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传授学法,夯实基础。

高二:巩固基础,提高能力,防止分化,拓宽视野。

高三:全面推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加强复习。

阅读、反思与写作

我认为,教师成长需要从“一个中心和三个基本点”出发。一个中心,即以专业实践为中心,三个基本点分别是专业阅读,专业反思和专业写作。

专业阅读是专业发展的起点。专业阅读成了教育生命的王牌与底气,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

专业反思是专业提升的关键点。反思是一种自我负责,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智慧,也是一个追求成功的捷径。

专业写作是专业成长的着力点。写作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锻炼,是思维的运动防晒剂,是教学经经验的升华,是自我成长的台阶。

专业实践是自我成长的中心。教学实践是教师施展全部教学技能的舞台,是积累教学经验的基地,是形成教学个性的重要平台,是教师自我成长的中心。

正如肖川先生所言,“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做老师就要做一个有使命感的老师,实施有灵魂的教育,把每一个生命都引领到另一个高度和亮度。

不能从兴趣中找工作,要从工作中找兴趣。没有钻劲,就深不了;没有拼劲,就干不了;没有韧劲,就做不好。这是成功的不竭动力。

我不断的践行、思索,思索、践行,不断总结提升,就是因为我心中有一股力量,我要向着梦想不断前行。

不断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信息,提高自己科学育人的水平。同时向老教师和数学教学界的前贤专家请教学习,积极进行数学教学政策的探索和实践,一堂课一堂课地摸索,一节教案一节教案地深入践研,每参加一次公开课,都有一种登堂入室的感觉。

评优课、公开课、研究课虽然讲的是一节具体课,但我在整个准备过程中,大到教案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教法的选择,小到一个教具的制作与使用,一个手势和表情的配合,都经过反复研究和推敲。

可以说,任何贡献和崇高都必定包含着一种牺牲。我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探求,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而探求和创造的过程会使青春显示出真正的美丽和富有。

名师应该具备六大素养

现在很多人谈名师,到底什么是名师,或者说名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我认为名师必须要具备这些素养。

首先,名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不会有创新高效的教育实践。

其次,名师对教育,学生有真诚无私的爱。教育本应是发乎情,处于自愿自觉的行为,因而为教育倾其所爱,爱满天下,无私奉献应该是名师的共同特质。

第三,名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指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在这里,经验就是指实践。实践是最大、最活、最丰富的教科书,是素质、能力之源,是名师成长必经的路径。可以说名师就是有思想、理念的实践家。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教育思想,丰富教育教学智慧,提高教育教学艺术。

第四,名师是改革创新的实践者。教育教学面对的是鲜活的个体,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因而,教育教学本身不是僵化的教条,刻板的逻辑,不是简单地照搬课本教参或单调重复,而是给予学生以鲜活的血液和创造的灵性。

第五,名师是乐于学习,勤于阅读的终身学习者。作为名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学习者。因为,变革教学从学习开始。其次,名师都是阅读者,正如一位名师所说,我的教育阅读,就像一脚踏进了理性的原野,在教育思辨的河流中畅游。

第六,名师是有人人格魅力的楷模。古人云:“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学者第一要看德器,德器深厚,成就必大;德器浅薄,成就亦小。”名师教育实践,既富有个性特色,更追求人格化教育。真正的名师,留给人们的是思想,更是人格。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林伟老师访谈《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林伟

作者简介

林伟,正高级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为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助理。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大学硕士生导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成就名师
储朝晖:今天,我们的时代呼唤怎样的教师?| 头条
教师的成长
追溯特级教师成长历程,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上
分析考生成绩不稳定的因素
思想、境界、实践:名师成长跨三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