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圳校园文学再现新锐!3年出版两本书,作家评价“深二代在崛起”

依然还是熟悉的场地,熟悉的老朋友,8月23日,21岁的深二代时潇含,在深圳中心书城南区台阶开启她的第二本新书签售。三年前的这个时候,也是在这里,举行了她人生的第一本大作《云在青天水在瓶》发布会。

时潇含还是那个戴着眼镜、文采飞扬、性格直爽的时潇含,时潇含已然不是当年的那个青涩小姑娘。

三年前那本写高中生活的人生第一本书,已成为母校深圳红岭中学的传说。此次携来的,是她写于山东大学求学期间,作为一名小饕游历全国各地走街串巷觅食的感悟。

《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书名化用白居易诗句:“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时潇含写道,“在脾胃里,我们都是怀旧的人,义无反顾地追寻故乡。因为寻找的味道,往往在味道之外。”

//95后作家

//我有所念食

//隔在远远乡

//时潇含


在脾胃里,我们都是怀旧的人,义无反顾地追寻故乡。因为寻找的味道,往往在味道之外。”

写的是美食,说的是美食,其实更是道出美食背后的乡愁,美食所承载的烟火气息,美食与人与城市与乡土的微妙关系,美食与生活,与我们当下精神世界的关联映照。

热爱美食之人,定是热爱生活之人。没有对生活深刻细腻的感受体悟,是品不出一碗糖水一碗甜品的个中精髓的,更写不出所以然——它究竟美在何处。你最多学古人说出一句:美哉,美哉。便没了下文。

所以,让我们跟着时潇含,跟随她五湖四海的游历,走进被誉为具有汪曾祺风格的文化美食散文集《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深入山海之间,走进阡陌都市,做一枚优秀的吃货。

01 书就是她的精神食粮

从小爱好看书,痴迷写作,沉浸于文学世界不可自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位马上升读山东大学历史系大四的深圳女孩,一直佯倘在文学的精神世界,丰盈人生,感知冷暖。

时潇含何许人也?

深圳和她同龄的校园文学爱好者,对其大名应该不会陌生,当年赫赫有名的深圳校园文学达人,曾获“全国十佳小作家”称号,第七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现场作文比赛高中组特等奖。所获奖项荣誉就像烧饼上的芝麻,数不过来。

每位文学青年的经历,几乎迥异:自小喜欢看书、写作,接受文学的启蒙和熏陶。时潇含也不例外。

时家有个偌大的书房,看不出墙在哪,几面书墙林立。

读书人家,推门,一股书香扑鼻而来。

不知道是不是遗传了师大中文系毕业的父亲的强大基因。时父也是个读书之人,爱书之人,公认的大才子,笔杆子。20多年前来到深圳,成为参与特区建设的“深一代”。

父亲在看书,女儿也在看书,书香人家,时潇含从小在书堆上长大。

读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带来思考。时潇含是读着四大名著长大的。名著拓宽了她的视野,比如《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的情义、《水浒传》中的仁义智勇信……阅读经典丰富了她的情感体验。评书,听的也是经典,历史题材居多。

自幼爱好阅读和写作,看得多,写得多, 写文章对她来说,信手拈来,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小学毕业时,父母把她小学阶段的习作编印成作文集《起飞》,算是毕业纪念。文学小荷已露尖尖角。

所感所思所见,都化成了她笔下的随笔。写多了,遂到处投稿。《文学校园》《东方少年》《初中生之友》《高中生之友》《东方教育时报》《红树林》《金色少年》《深圳青少年报》等省级报刊,常见其大名。父母也无需给零花钱了,每月有稿费进账。父母也很开心,每有大作发表,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转发。

02 少时成名,一路开挂,披荆斩棘

2014年,刚上红岭中学读高一的时潇含,就担任了红岭中学鹏翎文学院院长——这所名牌高中的校园文学正如它的名字:红红火火,傲立山头。

忙碌的高中学习中,时潇含有时感觉自己是一个不爱干正事的人,从高一开始每天写完作业的第一件事不是复习预习,而是拿起书,拿起笔,记录下一些写在水上的文字。

对《百年孤独》、《月亮与六便士》、《麦田里的守望者》、《天国之秋》等等外国名著,她如数家珍。除了谨记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之外,她不忘木心的“文学在于玩笑,文学在于胡闹……文学在于悲伤。料生活应如是。”不忘冯唐的“文字是我们的宗教,愿我们继续倒行逆施。”

但事实上,她一点都不“倒行逆施”。她是一个善于在完成“规定动作”之余,仍能坚持自己追求的人。初中、高中的成绩保持上游,关于文字的实践与荣誉也都不缺。

从初中开始,时潇含就已在各种作文比赛中崭露头角,到了高中,更是一路开挂,披荆斩棘,全国大大小小作文比赛奖项拿了不少。

高中时期的两个重磅大奖,则实实在在奠定了她在全国校园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2016年7月25日至28日,第十四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选手计1500多名参加决赛。红岭中学高中部共有十名学生代表学校参赛并取得优异成绩,高二学生时潇含获“全国十佳小作家”殊荣。

“叶圣陶杯”由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主办,《中学生》杂志社承办 为迄今为止全国级别最高、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作文赛事之一,备受全国中学师生及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瞩目。

第七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现场作文比赛,时潇含在两小时内,以一篇《请为先生开一盏灯》作文斩获高中组特等奖,这也是她个人比较满意的一篇作品。

这篇文章的一个核心的内容是,即便是像鲁迅先生这样的斗士,他也依然是有着内心的小温情、小温暖和小感触的。

“因为我平时读很多书,就是关于古代那些我们看起来觉得就风华绝代,然后那种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人物——其实我会听一些像“百家讲坛”这样的讲座,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在光鲜的另一面,也有很多无奈。”现场写作,更考验参赛者的审题功底,临场发挥水平。作为一名高二学生,行文老道,资料翔实,评委给予高度评价。“文采飞扬,事例丰富。”

从小培养的良好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她不仅拥有渊博的知识储备、开阔的视野,让她在文学的世界里自由徜徉,学会了深入思考与自省。面对自己获得的许多文学奖项,她仍保持着对文学的那份纯粹喜爱,从容淡定地直面生活的挑战。

写作时很快乐,比赛时很在乎,获奖后很淡定。时潇含乐于享受感受文学带来的心灵滋养。

03 《云在青天水在瓶》,道在一草一木间

2017年3月,时潇含的第一本作品集《云在青天水在瓶》,由北京的知识出版社出版了。

该书共收录93篇文章,均是时潇含高中时代所写就,发表在各大报刊杂志,以及各种作文比赛的获奖文章,大都是散文随笔,对学习,生活,旅行的所感所悟。

《云在青天水在瓶》主要展现了时潇含在阅读中国经典传统文化后的感悟,同时还有她到世界各地去行走的记录。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邱华栋看到时潇含的文章后,非常欣喜,专门给新书作序,“我很欣赏小潇含的文字,她的文字中蕴含着生命的体验,悲悯的情怀,经典的气质,阳光的表达,使我有了一种遇到少年知音的感觉。”

“云在青天水在瓶”出自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一诗中,“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

对于书名,时潇含有着一番深刻的理解: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在书中,我关注的主题是对于生命和未知的思索。文中有我自己粗浅的思考,也许在我短暂的阅历中难有真理,但是我在书中记录了自己思考的历程。

“我的写作没有技巧。我生活、读书和写作,只要给我带来快乐就够了。”时潇含说。

毫不为过地评价,《云在青天水在瓶》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深圳教育,深圳少年写作,校园文学的水平。

教育不仅仅要分数,更重要的还要有诗和远方——彼时,红岭中学校长张健如是阐述,《云在青天水在瓶》的文本价值,以及对深圳青少年阅读写作推广的标杆意义,就是在给青少年阅读和写作带来更多启示。

2017年,时潇含高考考了583分,其中语文108分,以文科成绩高出一本分数线63分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

认识她的人,对她选择的当下这个冷门专业表示不太理解,学历史学将来会很清苦。“但为了自己的理想,我不在乎物质条件,只要能到达我想达到的远方,就是最美好的事情。”对她来说,听从内心的召唤,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这已不仅仅是只会写作文的时潇含,这是有主见的时潇含。

04 佛系青年,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时潇含觉得,上大学之前,自己是一个活得特别明白的人。

她喜欢历史,想钻进故纸堆里,耐得住寂寞,她觉得历史是百家讲坛,文字不是用来糊口的,就像“不能花间喝道、煮鹤焚琴、吃西施馅的人肉包子。”

后来她觉得,自己还是太年轻了。历史是训诂,是目不窥园,是非礼不看,非礼不听,非礼不说。不是风花雪月,不是大晚上的烧烤和啤酒,一点都不酷。如果不是真正的热爱的话,这里的风景未免萧瑟。

在这一路上,她也问过自己,有没有后悔离开深圳,到了一个小城市,有没有后悔一意孤行,选择了一个冷门的专业。在脱离了最开始的不知所措之后,她还是觉得自己与大学是有和解的机会的。

济南是个小城市,在周末或假期,时潇含多半会去外地走走。走过的地方有美国、俄罗斯、日本,以及国内的南京、西安、青海、成都、重庆、天津、哈尔滨、湖南、河南、北京等地。去年九月份,她作为交换生到法国里尔政治学院学习。

她与开封犹太人探讨他们的命运,看法国的学院与沙龙艺术展,看日本的幽深神庙和纷繁大雪,看陕西的浩荡丝路,去北京看话剧看展。她学吉他,学画画,学法语,一周游三次泳,跟着导师团队翻译著作,与一群五光十色的灵魂相遇。

她坚持写字,坚持记录一些本来随风而逝的记忆、稍纵即逝的情感、莫名其妙的快乐。

文学无用吧?是的,无用,但也有用。她努力让自己在生活中坚持相信文学不是徒劳,“我忙,我累,我早起,我晚睡。 但是,我还是忘记不了文字之美。”在这个每个人都相信实用至上的社会里,时潇含,她还是想保有一颗爱荒野上的风的心。   

文学是什么?时潇含说,文学即是生活,你看到的生活的样子,就是你内心的反映。

正是因为一直笔耕不辍,有了这次出版的第二部作品 《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里面的文章写于大学期间,均是时潇含在各地行走时对于美食的感悟。

继承了“文人好饕”的传统,她从生活中发现点滴的美,需要一双慧眼,而“食”与“文”相得益彰,则需要有情、有趣、有声、有色。

至于文风,不紧不慢,娓娓道来,随性而行,散文风格,风轻云淡。

05 深圳这座先锋城市为青少年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丰厚养分

时潇含仅是近20年来深圳诸多校园作家、青少年写作者的优秀代表之一。


提及国内80后作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上海新概念作文大赛上韩寒一鸣惊人的“杯中窥人”,是郭敬明风靡初高中时代的《小时代》,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摆渡人”张嘉佳,是慨叹“谁的青春不迷茫的”刘同...... 80后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不同的生长环境赋予了他们特殊的个性,让他们敢于用新鲜的、标新立异的文字,描述他们的世界。

而人们所不了解的事实却是,真正首举80后写作大纛者,却是深圳的郁秀。

1996年,深圳育才中学郁秀的长篇小说《花季·雨季》正式出版,全国发行数百万册,开启全国青春写作先河。 

近年来,伴随深圳阅读之城和创意之城建设的持续推动,深圳校园文学得到了长足发展。

深圳市文联在全市开展深圳校园文学写作状况专题调研,发现深圳的校园创作呈现鲜明的创意写作特质,科幻创作已成为校园写作新现象,不断涌现的深圳校园文学少年已成为深圳建设城市文明典范的有生力量。在此期间,不但形成了为全国熟悉的“经典阅读、创意阅读”“阳光写作、创意写作”的理念共识,而且产生了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实验教育集团、红岭教育集团、育才教育集团等一批特色文学教育学校。

比如红岭的文学社团,享誉深圳校园。该校以“生态阅读”开全国风气之先;以“创意阅读”引领青春成长;以“核心素养”厚重人生底色,陆续出版了《一个人的方舟》《云在青天水在瓶》《我的深圳我的上海》《文字的力量》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春文学作品。

谢晨,深圳市学生文联秘书长,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知名阅读推广人,他参与、亲历、并见证了深圳校园文学的一路高歌。在他看来,深圳校园文学有三个基本经验:一是资源整合,以深圳市学生文联为抓手。二是阳光写作(阳光写作与创意写作理念的提出和推进);三是融合发展(深圳校园文学与阅读之城创意之城建设)。

不得不提每年一届的深圳读书月发挥的作用和贡献。这一由于官方发起并组织的全面阅读活动,创立于2000年,至今已21届,每年读书月期间,推出百项读书文化活动,深圳读书论坛、经典诗文朗诵会、年度十大好书、领导荐书、诗歌人间、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等等。读书月已然成为一项隆重的深圳大型全民文化盛事。

而随着深圳阅读之城、创意之城建设的全面提速,“经典阅读”“阳光写作”“创意写作”的持续展开,一批又一批青少年作者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从80后、90后,到今日“红日初升”的00后。

2018年12月20日, 深圳本土儿童文学作家袁博的长篇动物小说《内伶仃岛上的猕猴》,改编成动画电影及电视系列片,这是国内第一部自然保护区题材的动画电影。袁博当年是福田区沪教院实验学校学生、深圳市翠园中学文学社社长,在高中时就出版了长篇动物小说《大漠落日——一个鸵鸟家族的故事》。

2017年,时为福田区福南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陈鹏宇创作出长篇奇幻动物小说《蛇王》。该书首印1万册,刷新国内长篇动物小说创作出版年龄记录。

……

时潇含已来,更多的时潇含正在来的路上。他们、她们,立足从小成长的这座城市,作为主人身份,用文学发声,涂抹上属于他们,属于时代的浓墨重彩的精彩一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洪侠|应试写作向左,创意写作向右
谢晨:阳光写作的文化使命 ——深圳校园文学动态及其启示
作家是可以培养的(4)
雅潇老师:小学作文写作秘籍作文,是许多学...
王宏图:文学创意写作的美丽
校园新星(158期)|小狼伍德:夏日纵饮,冬夜狂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