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荐读】读书二题/马 达

学习邓小平的读书方法

    近日读到一篇有关邓小平同志读书方法的文章,解开了多年来我心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讲话总是言简意赅,点中要害?为什么他能够在乱云飞渡中从容不迫,以明察秋毫的如炬目光看透事物的本质?许多看似纷繁复杂的问题,经他精辟点拨,即简便易记、令人顿开茅塞;许多看似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他处理起来游刃有余,达到了“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境地。看来与他一生养成的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有着直接关系。
一个是对照读书法。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就是基于他将毛泽东思想中的相关内容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相关论述反复作比较、对照,认为这样才能把问题说清楚。
一个是读思结合法。邓小平同志一贯主张一边读书一边深入思考。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他在谈到如何科学研读、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时就说过,只有做到读书和认真思考相结合,才能避免将毛泽东思想“泛化、庸俗化”。
一个是重点掌握法。即在浩如烟海的读书学习内容中,善于抓住最为重要的内容,尽量提升读书的效率。他一再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一个是整体研读法。读书过程中,通过对同一主题下各式各样资料的综合把握,吃透研读对象,从中梳理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把握其要点,熟悉其要旨。
纵观邓小平同志这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我看主要集中体现在他的广闻博览,善于将相关的书籍资料对照起来学;体现在他的勤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才能做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体现在他的突出重点,读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囫囵吞枣,而要抓住重点,击中要害,在解决主要问题上下功夫;体现在他的总体把握,力求统筹兼顾,全面衡量、比较,寻求事物的最大公约数。
看来,在平时的政治理论书籍的学习上,不能仅凭个人兴趣爱好,总吃“偏食”;不可浅尝辄止,不去认真对照参阅,搞“雨过地皮湿”;不能停留在急用先学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一点资料就不愿再深钻细研了。说到底,政治理论的读书学习,务必要下细功夫、静功夫、深功夫。
 

学学林语堂先生的读书观

 

林语堂先生在写作上,一贯主张要顺其自然,发挥个性,就能写出好文章。在读书上也是提倡不要刻意去读书,而是注意依兴趣和爱好去读书,有一种道法自然的感觉。
他首先认为读书是一种任意门。读书是一种乐趣,可以摆脱时空的束缚,可以和历史和未来的任何一个人对话,体验不同人的人生,感受他们的生活乐趣、痛苦和磨难。其次,他认为读书是一种风味。读书不能抱着功利的目的去读,而是应为提升风韵和风味去读,如宋朝诗人黄山谷所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面目可爱”。再次他主张读书需要阅历。同一本书,不同阅历的人读出来感受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去读,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还有他觉得读书无需刻意。读书是一种缘分,尤其是碰到自己喜欢的作者,会有一种精神融合的感觉,会看着看着从床上跳起来。读书完全不需要刻意,不要别人督促,不会在意外界环境的影响,想读的时候拿起就读,不合胃口就再换一本,一切处于自动自发的状态。
由于生活的历史背景和从事职业的不同,林语堂先生的读书观与政治家的读书方法差别很大。从文学的角度看,林语堂先生说得是很有些道理的。他对读书的看法的确比较超脱,没有功利性,反而是出于好奇心,去打开一扇又一扇的任意门,穿越时空,跟古今中外的作者高人喝茶聊天,这种读书的感觉自然洒脱、非常惬意。就像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与符合自己口味的人对话,无需刻意,无需迎合,于是头脑里激起的创作灵感也是既活跃又大量的了。也就是说,书籍是你的工具,你要驾驭书籍,而不是被书籍所驾驭。
看来,要当一个好作家,就要按照林语堂先生说的这个方法办。

 

2021.11.11于北京知行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邓小平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的肯定和评价
对邓小平来说,毛主席是战友、是领导、是同事,也是指路明灯,是他的
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了,我们要犯历史性的
邓小平是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的?
读书的艺术
江渭清回忆在1975年邓小平同志的两次重要谈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