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卧🐯湾】李进章|儿时轶事🍀童年篇之一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投稿:308286678@qq.com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1951 年 4 月 12 日,农历三月初七,夜幕笼罩着苍茫的大地,天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时间约莫过了寅时,在冀中平原一个小村庄里,劳碌了一天的人们都早已进入了梦乡,远处,不时传来几声狗吠声。这时,一户农家屋子里还亮着灯,院子里,一个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坐在院子靠近屋门的方凳上,从屋子窗棂纸上透出来的微弱的麻油灯的亮光,斑斑驳驳地照在他结实的身躯上,照在他因焦急而略显微黄的面孔上。虽然,早春的寒风吹透了他身上的棉衣,但是他一点儿都不觉得冷,心中似有一盆炭火烧灼他的全身。他不时地站起身来,向着屋内张望。屋里暖和的炕头上,一个三十八岁的高龄产妇依偎在棉被里,她的脸上没有一丝痛苦的表情,倒是洋溢着将为人母的兴奋和喜悦。这已经是她第五次生产了,只可惜前四个孩子中有三个不幸短命夭亡。自从丈夫 1938 年参加八路军后,她被婆家撵出了家门,带着年幼的女儿相依为命。虽然,别人都认为她的丈夫不会再回来了,但是她始终坚信丈夫一定会活着回来。因此,她像苦守寒窑的王宝钏,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带着年幼的女儿下地劳动,春种秋收,吃糠咽菜,艰苦度日。她是一个柔弱的女子,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媳妇,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妇人。战争让她变得无比坚强,战争让她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终于,可怕的战争快要结束了,他的男人回来了,她又怀上了孩子。虽然,她深深地知道,女人生孩子意味着什么,她也因此闯过几次鬼门关,但是她仍然抑制不住再要一个孩子的欲望,在她的心目中,孩子就是她生命的延续,她宁愿自己吃尽天底下所有的苦难,也要让即将出生的孩子过上幸福的日子。打从肚子鼓起来的时候,她就不止一次地嘱咐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不管娘生下的是弟弟还是妹妹,娘都跟不了他(她)许多年,万一娘要是不在了,你一定拉扯弟弟(妹妹)长大成人。”懂事的女儿理解娘的心思,含泪点点头,答应了娘的要求,后来她用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承诺。
时光已经到了卯时,夜,更加漆黑,头顶上像有一口倒扣的黑锅,天上的启明星依然沉睡在云巢里,不是已经快到黎明了吗?黎明前的曙光啊,怎么如此姗姗来迟?这一夜,对于他来说,好像一个世纪那么长。但是他相信,黎明总是会如期而至的,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拒绝明天,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把阳光阻挡,他在黑漆漆的期盼中等待着天亮,等待着自己孩子的诞生。
当夜幕渐渐退去,东方快要出现鱼肚白的时候,突然,从屋里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那哭声那么清脆,那么响亮,哭得他心花怒放!
“生啦,生啦,是个小子。”听到接生婆的报喜声,他顾不得世俗的忌讳,几步跑进屋里,仔细端详着刚刚降生眼睛还没有睁开的孩子。“我有儿子啦,有儿子啦!”他兴奋地想大声喊叫,他恨不得把这个喜讯告诉普天下的人们!但是,他忍住了,因为村子里的人们都还没有起来,因为他要为自己心爱的女人做些好吃的犒赏一番。
转眼,他儿子出生十一天了,按照北方农村的风俗,男孩比女孩提前一天过“十二晌”a。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十二晌”实际上就是乡村迎接小生命诞生的一场隆重的祝贺仪式。
这一天,男女双方的众多亲戚,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带着礼品簇拥而来,贺喜之声不绝于耳。
在这种场合,客人带的礼品主要是鸡蛋、馒头、棉布。鸡蛋、馒头、棉布的数量,依来者与孩子父母的亲疏程度而定。
在诸多礼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姥姥给做的虎头鞋。虎为百兽之王,穿虎头鞋,据说可以祛病避邪,保佑孩子长命百岁。虎头鞋上的花饰也有讲究,民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对牡丹一对莲,养的孩子中状元;一对石榴一对瓜,孩子活到八十八。”
其次便是给孩子做的迷糊鞋。其他鞋是鞋底、鞋帮儿分开做,然后缝在一起,迷糊鞋是连帮儿带底儿缝一个囫囵个儿。鞋底儿再缀一缕彩缨,意思是:孩子刚刚来到人世,穿上此鞋,可以遗忘掉回“阴间” 的路,能在人世间扎下根儿来。
这一天,是孩子出生后第一次正式穿衣服的日子,一般在三天的时候,开始给孩子擦洗腋窝、大腿根儿,试穿一下衣服。穿什么衣服也有讲究:“姑的裤子,姨的袄,妗子的围嘴跑不了。”意思是,孩子第一次穿衣服上身要穿姨给做的红花袄,下身穿姑做的青裤子,脖子里戴妗子做的小围嘴。无非是祈望:红红火火过日子,清清楚楚长成人。
这一天,所有的人都为这个新生命祝福,为这个新生命祈祷。这古朴的庆典方式,至今还在乡间流传,甚至越来越隆重。
这一天,那孩子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名字是请本村一位在天津《大公报》供职据说是清末秀才给起的,叫作李进章。
叫这个名字的孩子不是别人,就是我。
我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可能起名的老先生当初没有言明,所以没有文化的家人族里都无从知晓,只知道老先生赐予的,意思一定错不了。我开始也没有留意过自己名字的寓意,认为不过是个人名,是个记号而已。直到长大成人后,才慢慢领悟到,其实这个名字确非寻常,古人讲“进章献表”,指的是当大臣的向皇帝“进奏章,献奏表”。进章,就是要当大臣做大官的意思。
虽然我没有因这个美妙的名字而当上大官,但是我还是要感激那位赐名给我的长辈,他对我寄予了那么崇高的期望,我却只见过他老人家的面,而脑海里毫无他的记忆。
我不知道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记忆的,但是我绝不会像玩笑中的某人为其舅舅所写的悼词那样:“吾舅,母之胞弟也,自幼聪慧,七岁识父母,八岁辨男女……”
在我最初的记忆里,我这个父母的“宠儿”的童年并不幸福,除了那个贫穷落后的时代的原因,主要因为我羸弱多病。我记得从小就依偎在娘的怀抱里,背上长了疮,据说那疮叫作“搭背疮”。据“搜狗搜索”解释,“搭背疮”又称“手够疮”,是民间对后背痈疽疮的俗称,意为患者本人反手后背能够得着的地方出现的疮疖。“搭背疮” 因生在背部肌肉及脊椎神经较密集的地方,所以破坏性较大,初起会出现红肿热痛,后逐渐化脓突起直至溃破,因此要经常吃药、换药,后来,身上的疮全好了,却留下一个挺大的疤痕。
我小时候最怕吃药,那些药大部分是白色的粉末,咽不下去,要用水往下送。那药太苦了,苦得不想吃。没有办法,娘只得捏着我的鼻子往嘴里灌,我想哭,哭不出来,想吐,又吐不掉,急得两条小腿胡乱蹬,以示抗议。因此,我宁愿打针,也不愿意吃药。
再大一些的记忆,就是跟着比我大几岁的哥哥们一起玩,哥哥们都知道爱护我,保护我,不让我吃一点儿亏。我们的童年是没有“玩具”的时代,女孩子喜欢的是踢大人或自己缝制的毽子,玩跳绳。她们一边跳,一边哼唱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朗朗上口的跳皮筋歌谣,是专属于女孩们的童年回忆。男孩子富有想象力、创造力,我们会用树叉做一个弹弓,用树干削一个陀螺,用柳枝做一个柳笛。最多的是把吃剩下的杏核当作玩意儿,如弹杏核,先画一个四方形,再将四方形的两个对角各画一条线,使之形成四个三角形,分别标注上 1、2、3、4,在四方形的前边画一个类似屋檐的形状。玩的时候由一个人做东,叫作“住锅”的,其他人将杏核放在屋檐的边线上,由“住锅”的人用拇指和中指用力弹出去,弹得越远越好。在杏核停住的地方,被弹的人可以朝四方形弹击四下,每弹一下,说一句,“一老弹”,“二老连”,“三老喝”,“吃饽饽”。这第四下“吃饽饽”尤为重要,如果弹不进四方形的三角区内,就算失败了,杏核被“住锅”的没收。如果弹进去了,落在标志着 1 的赢一个杏核,落在标志着 2 的赢两个,以此类推。还有就是砸杏核,挖一个拳头大小的坑,坑的深度大约两三厘米深,围着坑画上一个圆圈。参加玩的人,每人往坑里放一样多的几个杏核,然后按照先后顺序,用一个比较大而重的杏核朝坑里的杏核堆里用力砸一下,如果被砸中的杏核飞出圆圈之外,就归你所有了,如果砸不出来,或者砸出来的杏核落在圆圈之内,就一无所获,直到把坑里的杏核砸光算一局。为了使砸坑的那个杏核更加得心应手,有的孩子挑选一个大杏核,在砖上磨出一个坑,把里边的杏核仁一点点掏出来,再往空杏核里灌上铅。这样,那个杏核会变得势大力沉,往坑里一砸,坑里的杏核受到重力打击,纷纷蹦出坑来。
小时候,常陪我一起玩的有晓卷哥、同普哥、文甫哥、文泽哥等。那时候,他们
常玩的游戏就是“捣拐”。所谓的“捣拐”,就是每个人将一条腿抱在腰间,单凭一只脚蹦跳,用抱起来的那条腿与对方互相撞击,谁先松开脚或者倒地就算输了。有时候,他们在一起玩扑克牌,我在一边看着,很快就学会了。因为记性好,就那么五十四张牌,谁出过什么牌,还有什么牌没有出,我都记得一清二楚。不久,我也能跟他们一块儿玩牌了,而且牌技让他们很是惊奇。
奇怪的是,对于姐姐的记忆,我脑海里一片空白。我依稀记得,姐姐白天织布,晚上在夜校文化补习班学习,很少见到她的影子,即便见到了,她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她。有一次,教姐姐课的老师到家里来找她,我在胡同口碰见了,便冲着他唱起了从大人们那儿学来的歌:
嘿啦啦啦
嘿啦啦啦
先生(教师)不在家呀
学生们去趴瓜呀
大个的摘了仨呀
小个的摘了俩呀
气的先生把(瓜)秧拔呀……
老师听见我的歌声,故意跺着脚假装撵我,我害怕了,拼命往家跑,跑回家赶紧就把门插上了。等老师来了一敲门,娘准备去开,我说什么也不让她开,娘问我这是为什么,我对娘说:“老师打我来了。”“放心,老师是不打小孩子的。”娘一边哄我,一边往门口走,我抱着娘的腿就是不让开。后来,老师知道我姐姐没有在家,就走了……
童年时代的我,特别胆小,尤其是天黑了以后,不敢一个人出门。有时月圆的时候,照耀得大地亮堂堂的,我会出去和大哥哥们玩捉迷藏。可是,当一个人回家的时候,看到月光映照下自己身子后头的背影,心里害怕极了。那影子长长的,黑黑的,你走得快它走得快,你停下它也站住了。“是什么怪物跟上自己啦?”我越想越怕,越怕越恨不得一下子飞回家里,离着家大老远的,就高声喊叫:“爹,娘,我回来啦!”给自己打气壮胆。
童年时代的我,特别腼腆,不爱说话,见了大人总爱低着个头。记得我们一个生产队的张年大哥常逗我说:“进章,地上有钱哪,你捡了多少哇?”我们村的牛根善,从小在姥姥家里住,他比我大十来岁,却比我小一辈,每次见到我,都叫我舅舅,羞得我赶紧跑掉了。有一次,他跟我娘学舌,说我不大方。娘连忙跟他解释,说我还小
呢害臊,叫他千万别挑理。
童年时代的我,特别老实听话,大人不叫干啥就坚决不干。俗话说:“扒瓜掠枣,一辈子学不好。”可是农村里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有几个不发皮的。有几个没有到地里趴过瓜,上树掏过老鸹窝,偷着摘过人家的桃啊杏的,哪个不会洗扑通(玩水)。可是,这些个事儿,我一样都没有干过,所以,一直到长大成人,我还不会游泳、不会上树哩。
童年时代的我,最喜欢的事就是看小人书。每次过集日,都要让爹给买上一两本,虽然还不识字,但是通过“看画看热闹”,再听大人们给说道说道,就记住了小人书里的人物和故事。可以说,小人书是我们那个单调而单纯的时代里最重要的精神食粮。小人书学名叫连环画,由于故事中的人物画得很小,所以又叫“小人书”或“小书”;因为体积小,可以揣进口袋里,所以也叫“口袋书”。它从1932年开始,在国内逐渐红火起来,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进入了发展的高潮期,那时的内容大多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婚姻法等国家的大事为题材。一些古典名著也成了连环画的表现内容,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岳飞传》等,还有现代题材的如《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小二黑结婚》等。我的小人书虽然比同龄人要多,但是比起比我岁数大一些而且上了学的,就差多了。那时我们村小人书最多的,是一个叫张敬伏的,他也是家里的宝贝疙瘩,小人书一摞一摞的。张敬伏那时岁数也不大,但是很有经济头脑,他的小人书从不外借。每天放学回家,他就把小人书摆出来出租,租一本一分钱,一本可以看一天。有时候,我会花几分钱,从他那里租几本小人书,能够美美地看上一天。
著名主持人贺贝奇说过:“童年,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海洋。在记忆的海边,有无数散落的贝壳,灿烂的,使人想起童年趣事;幽暗的,会勾起心酸的回忆。”童年往事,就像播放记忆的放映机,那些泛黄的胶片就是我们童年的一个个片段,慢慢在眼前晃过……虽然,我们的童年物质极度匮乏,医疗条件极度落后,自然灾害频发,疾病、饥饿、营养不良时常伴随着我们,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还是非常自由、随性、快乐和充满童趣的。正如冰心在《繁星》诗集里所描绘:
童年啊 !
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作者系河北省立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经贸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社会导师。)

重点推荐




广而告之
本公众号承蒙网友青睐,日均浏览量已逾万人。为继续办好“我的卧虎湾”公众号,诚征好稿,以质取舍,尤欢迎探索人生真谛方面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等作品。每日限发稿八篇,一般更新时间为每日18时30分前。积极参与者有机会获马达书法作品。敬请周知。
第四期择优赠马达书法
(2016年5月1日至15日)

1、赞赏:1、一诺千金(河北);2、009(未知);3、陈地江(福建)、知庸(河北)  ;
2、投稿:1、庞学军(河北);2、张金春(北京);3、王大华(河北);(单篇点击量排名)
3、留言:1、009(未知);2、进奎(未知);3、寒星(山东)
4、传播:文章传播
(需符合两项以上才能获奖)
我的卧虎湾
微信:13960233130
308286678@qq.com
弘扬主旋律 激发正能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日怀旧:打 琉 琉
我从来不怀念苦涩又轻松的童年,那是没有成长动力的时光虚度
【家乡文字】我们儿时的游戏——挑冰棍儿签儿弹杏核儿|弹杏核儿|冰棍
第一批凭感觉结婚的80后都掉坑里了!
把孩子送到这里,相当于把孩子送进坑里!很多父母至今还这样做!
武学福丨母亲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