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卧🐯湾】李进章|心中的延安,我来了!(附作者原声内容提要)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粉丝微信号📶13960233130
点击上面绿标收听作者原声内容提要
打从记事时开始,延安就成了我心中向往的一个神圣的地方。因为我父亲是 1938 年参军的老八路,是贺龙元帅麾下 120 师 358 旅的一名战士。从小就听父亲讲他那时候在延安的故事,学纺线,开荒种地,延安保卫战……后来,在中学里学习了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长诗《回延安》,心中十分亢奋。

南泥湾大生产塑像前合影(左起)霍建明、刘鸿钦、作者
贺敬之的诗作常常从重大政治命题中去寻觅和表现诗情,因而其视野宽广,结构呈现出大开大阖、波澜壮阔之势。在宏大的视野和结构里,诗人驾起想象的翅膀,纵横驰骋,充分调动时空的张力创造意境。《回延安》就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 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那时,我对这首诗背诵得滚瓜烂熟,到现在仍能背出一个段落: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前留影
有时候,一个人要实现心中的向往,需要等待时机,或许这个时机永远都无法到来。像我父亲,从 1946 年退伍之后,直至去世之前,都没有机会再回到那个让他一辈子朝思暮想的延安。因此,我对延安的心驰神往,其中也包括了父辈对延安强烈的思念之情。
这一天终于等来了,2008 年 7 月 23 日,我和霍建明副主任陪同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刘鸿钦书记,一起到陕西省进行立法调研,座谈会开过以后,霍主任问大家最想去什么地方看一看,还没等别人开口呢,我抢先说:“延安 !”刘鸿钦书记为人特别随和,随声附和道:“老李想去延安,咱们就到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吧!”
刘鸿钦书记祖籍山东蓬莱,生于天津,自幼在天津上学读书。他年龄比我小一岁,是“文革”前“小三届”中的 68 届毕业生。他 1969 年参加工作,1976 年就读于河北工学院化工系,1979 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省物资局,1982年调河北省经委,1983年在藁城化肥厂挂职副厂长、厂长,后任省经委调度室副主任,1994 年调省委干部考核办任副主任,1997 年任邢台市委副书记,2005 年任河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

延安宝塔山留影
刘鸿钦中等身材,白净脸,面色红润,眉清目正,眼睛黑白分明,形神敦厚,性静气和,给人以文质彬彬、气度不凡的感觉。他平时为人和善,和气可亲,但是他原则性极强,遇到他认为不妥的事情,坚决指出,绝不退缩。
有刘鸿钦书记点头,事情就算妥了。于是,我们坐车从西安出发,一路直奔延安而去。延安,这片红色的土地,在我们的眼里,曾是如此的神秘和遥远。今天,当我们真正地走近她的时候,油然而生的不仅仅是追忆,更是一种激励和开拓。
根据我的提议,我们的车子首先奔向了南泥湾。南泥湾是位于延安城东南四十五公里处的一条狭窄溪谷,此地野兽出没,杳无人烟。因此,垦荒南泥湾,是一个悲壮又令人产生革命浪漫情怀从而振奋的故事。

作者与霍建明主任在延水河畔留影
1941 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外面的物资无法运进。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一百四十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 359 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 359 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在延水河畔留影
延安的“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到 1944 年,根据地顺利度过了困难时期,居住人口增长到八千万人,军队发展到四十七万人,民兵二百二十七万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不容忽视的力量。日益壮大的红色延安,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不远千里来投奔。据统计,八年抗战期间,迁入陕甘宁边区的人口达十八点六万之众,包括丁玲、萧军等人在内的大批作家、知识分子、文化青年、记者、国际战士和对新生活满怀期待的百姓,许多人一走进延安,立刻看到一个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新天地,看到一种真挚而平等的新的人际关系,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国老一辈摄影艺术家吴印咸曾回忆道:“深厚坚实的黄土,傍城东流的延河,嘉陵山上高耸入云的古宝塔,以及那一层层、一排排错落有序的窑洞,这一切都使我感到新鲜。特别是这里的人们个个显得十分愉快、质朴,人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那么融洽……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所在。” 我们驱车来到南泥湾时,已是夕阳西下。下车以后,我们才知道来这里参观的人很少,因为这里除了当年毛泽东同志视察南泥湾时的旧居、九龙泉和烈士纪念碑外,没有什么可看的,加之天色已晚,所以没有看到一个其他游客。

作者与与霍建明主任在抗日军政大学前合影
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坐北朝南,面积不大,最多有三间屋子大小,有一些实物和图片,介绍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的经过。见我们只有几个人,展览馆里那位穿军装的中年人说:“你们随便看好了。” 看样子,他好像是这里的负责人,我便向他打听,当年 358 旅是否也在南泥湾,他摇摇头说:“不在这里,他们在富县。”他反问我为什么特别关心这件事情,我告诉他说: “我父亲和我一位堂叔,当年都曾在 358 旅当兵。”他听了,流露出钦佩的神情。出了展览馆,对面有一组表现当年大生产的雕塑,群雕前面有两个中年妇女在地上各自摆放了一辆       纺车,供游人照相,照一次收费五元,我们在其中一架纺车前照相,另一个妇女噘着嘴不高兴了。后来,也不知为什么,两个人竟然吵起架来。
第二天,在阳光如丝的上午,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延安城北三里处,背靠垴畔山,面对延河水,门前二点五万平方米的广场中矗立着一尊高八点一五米的“毛泽东在延安”的铜像。纪念馆正面墙上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大型浮雕。一看到如擎天柱似的巍巍宝塔和依城而过的延水河,党中央、毛泽东在此战斗生活过的十三个火红岁月,就会展现在人们眼前。顶部的十三枚勋章,象征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创建的丰功伟业,如日月经天,光辉华夏。红色大理石地面,寓意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进行过一场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红色革命。左、右两幅浮雕,形象地说明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既是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又是抗日民族斗争的出发点。

在杨家岭毛泽东旧居前合影(左起)作者、张庆华、高东文、刘志毅、刘国志
听讲解员介绍,纪念馆内的陈列室建筑面积有五千五百平方米,陈列面积达三千五百平方米。陈列内容依历史顺序和专题分十个单元展出,共有历史照片六百余幅,各类文物一千多件。这些照片和文物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延安时代的斗争史,使已逝的历史画卷在这里得到了重新展现。置身其中,仿佛把人们又引入那个令人难忘的火红岁月。
参观完纪念馆,我们来到了杨家岭。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 1938 年 11 月至 1947 年 3 月期间的住处。当年这里还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现在主要有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两处可供参观,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

在杨家岭刘少奇旧居前留影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中,有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物——中央大礼堂。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七大的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克服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阳光下,川流不息的人流,密密麻麻包围着风景如画的杨家岭。人们每到一处,都怀着无限的敬意,凝神静思,拍照留影。在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合影照片前,我久久伫立,那一刻,阳光斜斜映了下来,柔软的阳光把杨家岭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圣洁的光环。在雄伟依旧的小礼堂,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旧居前,留下自己和同事们的身影。也许,在这一刻,会将永恒的历史定格在自己生命里。
参观了杨家岭,我们又来到了著名的枣园旧址。枣园曾经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西北八公里处。枣园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 “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1944 年至 1947 年 3 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

在枣园毛泽东旧居前留影
1944 年 9 月 8 日,毛泽东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1947 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
1953 年后,人民政府开始陆续依照原貌维修。现枣园旧址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的旧居,“为人民服务” 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
毛泽东在枣园居住期间,正是土地革命时期向抗日战争的转变时期。毛泽东以极大的精力去研究中国的军事学、战争学,他用哲学思维深刻分析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中国革命根据地、中日双方进行战争的国情、国共两党军事史等重大问题,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第七次党代会会场留影
当西斜的阳光梦幻般照在巍巍宝塔时,我们来到了心中的圣地宝塔山。宝塔山古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边,延河之滨,在山上可以鸟瞰延安整个城区。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称作宝塔山。宝塔山高一千一百三十五点五米,山上宝塔始建于唐代,现为明代建筑,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四十五米,楼阁式砖塔。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旧址之中。 1953 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 “延安宝塔山”。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5 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
延安宝塔虽不算高,却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气势:它淡定宁静,直指苍穹;它洁白朴素,昭耀光辉;它平和坚定,屹然耸立;它高瞻望远,气势凛然。记得上中学时,我曾经指着挂图上的宝塔山问地理老师颉志林说:“颉老师,宝塔山有多高哇?”颉志林老师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宝塔山在老百姓心里顶天立地,在中国革命的史册里更是无法丈量。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留影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到了离开延安的时候,心中有许多的不舍,禁不住频频回眸。那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景观的窑洞,那些美丽的糊着白纸的格子窗户,窑洞门前挂着的红辣椒,还有那象征着革命圣地的宝塔,都似有一种暖暖的感动情怀在牵扯着我,让我的心里蓄满一种敬仰的情绪。短短几天让我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真谛: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它的内容丰富,源远流长。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骆驼精神”,有了延安精神,革命无往而不胜;有了延安精神,改革开放,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有了延安精神,圆梦中国,中国梦圆!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如此神奇:当幸运之神不理会你的时候,你总也没有机会,而当幸运之神眷顾你的时候,机会就会频频出现。2011 年 6 月 6 日至 8 日,我退休之后随同法工委的同志,第二次来到延安; 2013 年夏天,机关老干部处组织旅游,我带着老伴第三次踏上延安这片热土。每来一次,自己的灵魂都得到了新的洗礼;每来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和领悟。
革命圣地延安,我的一颗红心永远真诚地把你向往!
重点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窑洞灯火,点燃了普天火炬 □赵克红
姜思学:西北記行(节选)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优质教学课件 24延安,我把你追寻(共41张PPT)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军旅散记】张建国‖延安纪行
【三秦文学】赵仲强:【 我来延安圆红色梦想】(散文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