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卧🐯湾】龚铁鹰|锡克庙与锡克教●域外札记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粉丝微信号📶13960233130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龚铁鹰文字/摄影
印度德里的锡克庙
在印度期间,我有机会参观首都新德里的锡克庙。
虽然锡克教的教义我不熟悉,但是,锡克教徒的装束我是知道的,男子永远留着大胡子,头上总是缠绕着头巾,总是板着面孔不苟言笑。此外,还忘不了那件震惊世界的大事:1984年10月31日,三名锡克教徒刺杀了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这三人都是她的卫兵。因为甘地夫人下令部队进攻锡克教圣地——阿姆利则的金庙,他们对夫人进行报复。
这复仇的枪声响过之后,锡克教徒也蒙受了一场灾难!英迪拉·甘地遇刺身亡当天,印度教徒纵火、洗劫和凶杀锡克教徒的报复骚乱席卷全印度,短短四五天的教派骚乱中,死亡1100多人,其中大多数是锡克人。而首都乱象尤甚,死亡600余人,近3万锡克人出逃寻求军警保护。印度教徒的报复行动给印度教、锡克教之间的矛盾又刻下新的伤痕。
如今,锡克教的传奇故事还在上演。2004年,印度国大党在甘地夫人的意大利儿媳、拉吉夫·甘地总理的妻子、今日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的领导下,在大选中一举击败人民党主席瓦杰帕伊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组阁权。由于索尼娅·甘地出生于意大利不是印度人,为了防止印度政坛因她的出身而分裂,她推举有“印度经济改革之父”之称的原财政部长,现任国大党高级领导人信奉锡克教的曼莫汉·辛格为总理,从而使曼莫汉·辛格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位锡克总理。
 
······
 
就这样,我脑子里闪回着锡克教的不同画面,来到新德里的锡克庙——祖师哈尔克里希庙。
在锡克庙前广场席地而坐的锡克教徒
去锡克庙要穿过一条窄街,人流大多是缠绕着头巾的锡克教徒,也有一些游客,每个从庙堂出来的人,头上都缠着一条黄丝带。走过百十米,左侧就是哈尔克里希庙。这是一座白色的高楼,完全颠覆了国人对于寺庙的想象。它的壮观是是一点一点地显现出来的。参观者先要到左侧脱掉鞋子存在那里的储存室,那里的收存者给每个参观者一条黄丝带并帮助缠绕在头上,因为无论男女老幼,不能光着头,要么戴帽,要么用头巾把头裹上。随后所有的教徒和参观者都要赤脚经过一个两米见方的浅水池,以表示对锡克教宗师的敬意。这时,你就会看到那一片白色间有宽棕色和窄蓝色条纹的大理石平台,人们穿着簇新的服装三三两两地散坐在地面上;再向前,你又会看到右侧白色隔间围就的一片开阔水面。这里处处都洁净得没有一丝纤尘,与肮脏的印度街道形成鲜明对比。
在锡克庙前广场席地而坐的锡克教徒
进入锡克庙,又是一番别样景象。当地的锡克教徒排队领一份素食,好象就是一张小饼,蘸上一种酱汁。锡克教的教堂,就是他们礼拜的地方。锡克教没有神像,他们拜的是经典。经典放在祭坛上的两个大箱子里,外面用布盖起来,“礼拜”时信徒走近“经典上师”,跪在它面前叩头,额要触地,以表虔诚顺服,稍后献上金钱或食物向上师感恩,退下后在会众中打坐,面向“经典上师”,并跟随司会的长老唱“经典上师”内之经文或诗篇。与中国的寺庙香烟缭绕庄严肃穆的景象不同,在锡克庙里,有四五名年轻男女信众,手抚琴瑟正在弹拨,想必是锡克教的古乐。琴声婉转悠扬,庙堂里弥漫着一种轻松欢乐的气氛。人们打坐完毕,走向一处藏经室,在那里再次跪拜,随后脸上洋溢着幸福感走出庙堂。我注意到,每个信众跨过台阶后,都要再回头,弯腰手抚台阶再用嘴吻手。我问印度人这是何种含义?他们告诉我,那是信众将台阶比做圣师的脚面,离开时再次表达他们的敬意。
回身手抚庙之台阶的信众
回来赶快查书、上网,对锡克教算是有了一点了解:“锡克”(Sic)一词,意思是“门徒”,源自印度北部旁遮普语(Punjabi),因为那里是锡克教的发源地和今日锡克人的主要聚集地。锡克教徒均自称为“Sic”或“Sikh”,借以表明信奉锡克教,而“锡克教”就有这种门徒团契的意思,即神圣的共同体。在《锡克教徒生活方式指南》的引言中,锡克教教徒定义为:“锡克教教徒信奉单一的神、十位上师、锡克教圣典和锡克教其它经书。此外,他们必须相信锡克教洗礼仪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外,他们的基本信念是,将个人的私生活与锡克教的教徒社会生活相关联。” 锡克教徒自尊心强、倔强高傲、不苟言笑、不善幽默。此外,锡克人有尚武传统,作战骁勇。有人笑称如果不是印度政府限制锡克人当兵的名额,印度军队恐怕早就成为锡克人的天下了。
根据神话和历史记述,锡克教创始人那纳克(Nanak)上师(1469-1539)生于印度北部的旁遮普,属贵族阶级种姓之刹帝利(Kshatriya)。他是一位诗人,自少年时便喜爱思考人生问题;十六岁结婚,生了两个儿子。后来,他放弃职业,醉心宗教,抛弃双亲和妻儿,实践瑜加托钵化缘的生活。他三十岁时于冥冥中获得“蒙召赴上帝宫廷”的宗教“经验”,随后他宣示:“我所跟从的道路,既不是印度教,也不是回教,而是来自上帝之路。” 那纳克因为看到印度教派纷争,他创立锡克教是希望建立一个脱离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纷争的新宗教。锡克教主张宗教宽容,反对种姓制度和烦琐的教规,反对偶像崇拜和歧视妇女,提倡平等友爱和尊重劳动,因而受到下层百姓特别是饱受印度教种姓歧视的低种姓民众欢迎。那纳克自从获得上帝“天启”之后,便以“上师”身份在印北旅行说教达二十年,以诗歌的说教形式呼吁民众信奉真名(The True Name)。锡克教的重要文献(Ganam Sakhis)描述其传教的足迹遍及印度、西藏、斯里兰卡(Sri Lanka)和麦加(Mecca)。那纳克於1520年组织教团,训练门徒,差遣他们往各处传教。他于1539年第二代上师安加得(Angad)上任不久便逝世。1969年印度朝野曾经隆重纪念那纳克诞辰500周年并出版纪念专集《祖师那纳克》。
自1539年至1708年先后有十位“上师”领导锡克教。现代的锡克教已成为一个国际性宗教,全世界的锡克教教徒约有二千多万,主要居于印度,占印度10亿总人口的2%,大部居住在昔日的印北地区。也有部分教徒侨居昔日英国殖民地如澳洲、新西兰、马来西亚、南非和英国等地,部分教徒正向加拿大和美国迁移。他们持守五种清净的记号(简称“5K”):
留长发(keshdhai) -- 不剃发(戴头巾帽)
梳头发(kangha) -- 带梳子(梳理头发)
穿短裤(kachk) -- 特制过膝裤子(表不淫乱)
带钢镯(Kara) -- 带手镯(表达永恒团结)
佩匕首(khande) -- 带特制短剑(表勇气)
此外,他们要持守五戒:
 
不偷盗
不奸淫
不抽烟
不吸毒
不叛教
 
锡克教教规提倡一夫一妻制。锡克人和印度教对乞丐的宽容不同,印度教认为要饭是神赋予穷人的权利,同其它工作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锡克人则鄙视乞丐,认为讨要不符合本教教义。他们不仅自己不从事“乞讨业”,也从不向乞丐施舍。他们认为乞丐是依附在社会躯体上的毒瘤,应该彻底铲除。所以,乞丐们都害怕锡克人,从不向他们伸手要钱。从锡克族第十代师尊开始,男教徒的名字后面要加上“辛格”(Singh),意思为“雄狮”,而女教徒的名字要加上“考尔”(Kaur),意为“公主”。
我参观的是以锡克教第八代祖师哈尔克里希(1656——1664)名字命名的庙堂。哈尔克里希虽然是一位年幼的祖师,可是他曾以自己的天才和智慧得到莫卧儿王朝奥朗则布皇帝的赏识,皇帝赐封他为锡克教第八代祖师。据史料记载,哈尔克里希是锡克第七代祖师的次子,封他为第八代祖师引起长子的嫉恨,长子拉姆拉益请皇帝裁决。皇帝下令召见哈尔克里希,将其带到内宫,让他从众多宫女和后妃中识别哪一位是皇后。他很快认出正在化妆的皇后,这让皇帝高兴不已,他亲封哈尔克里希为锡克教第八代祖师。遗憾的是,这位祖师命运不佳,感染天花于1664年3月14日病逝,死时只有八岁。
不过,此时锡克教还处在传教阶段,最辉煌的时期是在1801年,锡克教在兰季特·辛格的领导下,东征西讨扩大领地统一了旁遮普平原地区,这一年创立锡克王朝。只有21岁的兰季特·辛格加冕为皇帝。
参观了锡克庙,使我对穿着得体整洁的锡克教徒印象甚好,他们反对种姓歧视,反对多妻制,重视家庭生活,这在种姓林立、遍布乞丐、街道肮脏的印度实在是一个异数!
 
2005年3月30日


重点推荐
微火信箱.烦恼我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地夫人被贴身侍卫刺杀---1984年
印度锡克人的独立运动曾经轰轰烈烈,为何后来却感到后劲不足?
总理先生,与分裂者的宗教
一个魁梧骁勇、正直高傲、包头蓄发的印度少数民族——锡克族
太热了,印度男人为何头顶大头巾?
跨国暗杀风波背后,被枪杀的加拿大的锡克教领袖,到底和印度有多大仇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