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卧🐯湾】李学良|秋风萧瑟话当年★西山断想(之三)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粉丝微信号📶13960233130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总     编   审:马    达
顾            问:姜自申
法  律  咨 询:李进章
主            编:傅群雄
特约评论员:李庆国
美  术 设 计:安殿堂

半拉“报人”
这样说是因为我在司办编过一段时间的内部刋物,一份是《军事工作情况通报》,一份是《军事工作信息》,又称《要讯》。我对这份差事很喜欢,不断琢磨刋头的内涵外延,以求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拓展,办成一份在军区部队有影响的刊物。为此,我先在内容上做了有限扩张。试想如仅限于“情况通报”,又有多少情况可用于通报的呢?于是我约了一些军级单位的领导,请他们结合工作实际写体会性文章。再就是在按语上做足功课。为了把按语写好,我专门找出上世纪五十年代,毛主席亲自过问编著的《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反复揣摩咀嚼老人家写得精彩按语,比如“三条驴腿办社”,“谁说鸡毛不能上天”,等等。努力把按语写得生动、准确,且带有较强的导向性。最后是把住稿件的入门关。份量不够不用,质量不高不用。这两条标准不因其它因素而改变。我和作战部处长郧建华(后任该部部长,内蒙古军区参谋长)因同是河北人,两人的爱人又都是石家庄人,所以我们两人、两家关系都不错,他家的日产“东芝”冰箱还是我当秘书时帮他买的呢!没事时常一起聊聊天,喝点小酒。一天他来我办公室,拿出一个材料给我,我看了一遍后直白相告:不能因为咱俩的关系好,就砸了刊物的牌子啊!他知道我的秉性,闲聊了几句后知趣地拿着稿子走了。
在我所编发的百余期《通报》中,有一部分是军、师领导的署名文章,比如24集团军军长周玉书(后为武警司令)、63集团军参谋长刘逢君(后为军区副司令兼北卫司令)丶天津警备区参谋长杨志华(后为该警备区司令)、河北省军区参谋长滑兵来(后为天津警备区司令)等等。这些人大都是作训处长出身,爱琢磨事,爱动笔,写出来的东西有骨头有肉。回答了一些和平时期部队在训练、管理、司令部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我在按语中也不吝褒奖与鼓动。记得我在某一篇按语中写道:领导干部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结合工作实际写文章,既动了手又动了脑,深化了感性认识,锤炼了理性思考。无论对提高领导水平还是推动实际工作都大有裨益。不能以军务倥偬为托词假手与人,不能任由机关代劳而放松独立的学习和思考。这个按语的指向性是很强的。因为我感觉到,不少人当了领导后借口忙而懒于动手动脑,“领”和“导”的能力退化,舒服的吃着下面端来的现成饭。可你能忙过当年的毛主席、周总理?毛主席能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写出那么多的指导革命胜利的宏篇巨著;周总理在筹备建国,日理万机的当口,还把自已关起来亲自动手起草、修改《共同纲领》。比一比这些,说自已忙的人不觉得羞愧吗?
发这样的感慨也是受某些现象的触动。比如还是我在当秘书时,一次z首长召集二级部长开会,十几个人坐在沙发里,对着诺大的会议室,拿着稿子念来念去,而这些稿子基本上是参谋写了交给处长,处长交给部长,碰上懒惰的部长既不改也不看,拿起就念,一点味道都没有。z首长初来乍到只有耐着性子听。其时,某副司令踢门(此人有洁癖,凡是能用脚的,不用手摸把手)进来了。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大家见状,齐刷刷地站立致礼。我是在场的年龄、资历最轻的,又是最后一个并不情愿站起来的人。副司令扫视一下众人,摆摆手:坐,坐,继续讲嘛。可听了没有3分钟即打断了一位部长的发言。“我听不清你在讲什么,知道什么叫‘一针见血’吗?就是一针下去冒血泡”!某副司令一边说还一边比划着手势,更加重了讲话的份量。自然,这位发言的部长满头冒汗,脸紫涨得活像一副猪肝。甭说,某副司令虽说话尖酸刻薄,可头脑清醒冷静,勤于思考问题,见识高远。因为他当了副司令后没搬家,所以新老参谋长的办公室紧挨着。我是耳听到他在屋里大声呵斥,眼见到个别昏昏的部长从其办公室退出的狼狈样,有的还喃喃解嘲:不怕首长批,一批就清醒了。他倒是清醒了,没几年就提到一个军级单位当参谋长去了。天知道他是真醒了,还是更昏了。我之所以在一个内部刋物的按语上大声疾呼,目的是试图营造一个读书学习的空气,研究问题的空气。尽管有点不自量力,有点“唐吉诃德”,但初衷是好的吧!
在我编发的署名文章中职级最低的当属原114师副参谋长孙财友了。稿子是谈安全防事故的,我看完材料后为之一动。114师是我的老部队,80年代初饱受事故频发之苦,撞车、翻车,死人、伤人,牵扯着领导和部队的不少精力。以致于师政委张明春让政治部组织科肖振富等几个秀才,以师党委的名义,炮制了一封致全师干部战士的公开信。当时我在师作训科当参谋,虽不甚留意,但还是记住了“事故如虎狼,安全大于天”等几句醒目的话。看着眼前的材料,想着过去的情景,自然有滋有味。况且,稿子耐看,不是一些抓住“人车枪弹”关键环节、“天罗地网”严防死守等概念性的口号,而是充满着辩证思维,诠释了防事故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寓个性于共性之中,并提出了比较系统的防控招数。我决意破例刊用,并加了一段稍有感情色彩的按语。开门一句就是“这篇文章值得认真一读”,接着概述了该师在防事故上的惨痛教训,以及此文的内核要义,结语指出“只有认识和把握了防事故的规律,才能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稿子是需要z首长审批的,可喜的是z首长识货,只是把按语的第一句“认真”两字圈掉就签发了。

其实编刊物是个挺有意思的活,尤其是当从有什么编什么的无为状态,过度到有意识的选稿、定稿的自主状态后,兴味更浓。你完全可以把它作为指导性文件的一个补充,通过按语和稿件告诉读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进而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刊物在机关和部队引起了注目和反响。一次我到太原,63军刘逢君参谋长对我说,我们很看重这个刊物,它比《军训简报》的份量重多了。我笑了笑,心想,这还用说吗?军训两字限制了范围,简报两字压缩了字数,怎能和《军事工作情况通报》比呢?是个大可容小而小不能吃大的关系啊。机关反映也好,刊物居然引起了军区主要领导y政委的注意,还在其中一期作了批示。其秘书对我说,刊物办得不错,首长每期都看,对按语很欣赏啊!我也只是淡然一笑。常讲“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军区这个“庙”不算小,邪风自然不少。因为和部队接触少,司办除了首长秘书这块外,算是个清水衙门。每逢开春,天气转暖时,人们看到业务部门家里挂在后窗外的鸡鸭鱼肉滴血水时,不免会说些酸溜溜的话。因为刊物在部队有了好的反响,驻张家口的65军作训处,在给业务部门送土豆的同时,也给司办拉了一车,人们在乐呵呵分土豆的同时,也传出了“用刊物谋私”的闲话,据说还传到了个别领导那里。我这人生性空灵,讨厌庸人自扰,对这些莫名其妙的闲话,压根没往心里放,也没搭理这个茬儿。
我这边正编得起劲,那边领导发话了,让我把刊物交给他人,以主要精力参与中心工作。其实我在编稿子的同时,也没少忙活其它事。对此我还真有些恋恋不舍。这以后还干了一件和刊物有关的事。90年代初,司办筹办一个军内公开发行、取名为《华北军事》综合性刊物,还请聂荣臻元帅题写了刊名。在由谁写发刊词上有了点小状况,依我揣度,有俩人觉得当仁不让。一个为分管研究室的L副主任,此人原是某首长秘书,老笔杆子;一个为研究室主任老z,从总部下来,大笔杆子。可俩人既不好意思自已写,更无意提出让对方写,就这样僵着、拖着。眼看时间拖不起了,不知其中那个提出来,让学良写吧!而我呢,也没客气,还就真写了。发刊词写出后,L副主任看后挺满意,老z看后没表态,隔了一天说,还是慎重点好,让曾光军和李炳彦看看吧。须知老z提得这俩位当时可是闻名全军的大笔杆子。老z为此专门打了电话、写了条子,派了副师职研究员赖小津(其父赖传珠,开国上将,北京军区第二任政委),拿着稿子去登门讨教。过了个把礼拜稿子拿回来了,我看了看通篇改了两个字,即把原稿“海湾的战火再次警示世人”中的“战火”改为“硝烟”。赖小津也带回了他俩的口信:没什么可改的,写得挺好。有了“大腕”的首肯,发刋词就和首期《华北军事》一起出版诞生了。有意思的是十来年后,我到天津警备区系统工作,有一次开会一圈人餐前闲谈,议论起军区办得几种刊物的质量和层次,政治部任主任用带有结论性的口吻把《华北军事》摆到了第一位。我漫不经心的补了一句,《华北军事》的发刋词是我写得啊!听了此话,不仅他就连旁边的人的反应都有点怪异。也怨不得别人,我到天津后有些自我封闭,上面开会就来,散会就走,和机关没多少交流,和左右也较少来往。彼此没多少了解,冷不丁听了这话还以为我这人是在吹牛呢!
(未完待续)


重点推荐
微火信箱.烦恼我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大野战军,司令和政委大家都熟悉,谁是第三号首长?
71年深夜,肖永银接到许世友紧急命令:将所有飞机、舰船控制起来
参谋长让她给司令员陈再道物色个对象,她照了照镜子心想:就我吧
王近山复出后,非常低调,他的老部下是怎样对待他的
韩先楚对师长说: 你拿枪去打靶看能打多少环,师长提枪奔往靶场
东野王牌六纵,三年时间为何四易司令?从刘亚楼的两次震怒说开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