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卧🐯湾】马誉炜|胜利的歌声满天涯●圣地札记之四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粉丝微信号📶13960233130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总     编   审:马    达
顾            问:姜自申
法  律  咨 询:李进章
主            编:傅群雄
特约评论员:李庆国
美  术 设 计:安殿堂

陕北是一幅黄土高坡的景象,荒山秃岭一面坡比较多。听当地的人说,还是在朱镕基任总理时,实行了退耕还林工程,大力植树造林,这里的山才开始大面积绿起来。但这里盛产民歌,一首首包含着或是欢腾、或是哀怨、或是凄凉的简单旋律,汇成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精神世界。随着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燃起,陕北民歌开始逐渐获得了新的历史使命与新的艺术象征意义,成为贫困劳苦大众反抗压迫,追求新的世界的精神力量,成为一个时代的最强音。
我们这一代,都是在这歌声中了解延安,向往延安的。《东方红》《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翻身道情》《保卫黄河》《夫妻识字》《南泥湾》......这些脍炙人口的歌声,曾几何时重回神州大地,回荡在山川田野、城市乡村,从心底里飞出的歌儿,把国人都唱得心花怒放、如痴如醉,可以说,在我们心里,世界上再也找不出这样沁人心肺、感人肺腑的音乐作品,能这样牵动、震撼一个几亿人、十几亿人大国的心灵。

歌声里,我们看到一代伟人毛泽东向我们走来,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脚踏着祖国大地,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我们看到朱总司令辛劳朴实的形象,看到周总理带着胳膊上的伤为人民操劳,看到了王震领导下的359旅南泥湾开荒的大场面,看到了张思德深山烧炭的姿势,看到了小儿黑结婚的喜庆,看到了120师官兵在黄河岸边的脸庞,看到了三十里明沙二十里水,那一道梁来一道坡上远远眺望着的好妹子,那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的小伙子,还有那放羊的五哥、要命的二妹妹......远去的是岁月,鲜活的是精神,还有那清新的作风,融洽的关系,道不尽、唱不完的恩情。
这是民族的瑰宝,这是胜利的歌声。
陕北民歌昂扬着黄土地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她是黄土地的母语和家园,更是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与黄土地的固有性格相一致的是,陕北民歌的土气、大气、美气,朴实、诚实、真实,土得掉渣,实得可爱,大得雄奇,美得撩人。只是这经过百姓口口相传留下来的经典曲目,什么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和这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一结合,就走出了“山曲”“酸曲”范畴,有了千年不见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庆典仪式上的精彩乐章和解放区“爱的海洋”。

一曲《保卫黄河》,蕴含着民族的精神,彰显着人民的力量,代表着政党的希望。听!那洪亮的朗诵,那整齐的呼号,那优美的旋律,那激越的歌调;看!那奔涌的波涛,那雄黄的色彩,那可爱的脸庞,那沸腾的心潮!“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我要说,没有爱国之心,没有民族魂魄,没有革命斗志,没有坚定信念,绝对写不出这样的歌儿,也不可能哼出这样的调!我在想,光未然,冼星海,他们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写出这样雄浑有力、震撼人心的歌曲?是用心、用血和情。时代出佳品,伟业出精英。这胜利的歌声永远回荡在中国上空,鼓舞着人们踏着先烈的足迹,为伟大民族复兴大业而英勇奋斗。
《东方红》《绣金扁》《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拥军秧歌》,唱出了延安人民对党的领袖人物无限的爱,这爱发自内心、流出心田。在那个年代,老百姓大多没有文化,他们朴实、内敛、含蓄、深沉,甚至见了领袖会有些羞涩、木纳、不知所措,但这歌声弥补了先天不足,折射出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他们打起鼓、敲起锣、扭起熟练的秧歌,用陕北特有的过街秧歌、大场秧歌、对子秧歌、走灯秧歌和南部老秧歌,可着嗓子唱起来、舞起来。每年春节期间尤其是正月十五,都要排着长队去给毛主席拜年。每到这时,毛主席都要让人准备好大屋子,把乡亲们让进屋,摆上瓜子糖果,像迎接亲人一样,与乡亲们欢聚一堂。我在枣园一个大会议室里,看着墙上泛黄的毛主席和秧歌队的合影,看着照片上合不拢嘴的那些男女百姓,不由想起了逝去的父母辈,那时他们正年轻!是毛主席、共产党,拯救他们出苦海。这个恩德永世不能忘啊!

在我修改这篇札记的当口,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正在召开第十次文代会和第九次作代会。对新时期文艺工作者寄予殷切希望: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造史诗的雄心。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学家、艺术家不仅有这样的雄心,而且有这样的能力,一定能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国家、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
这是党的召唤,人民的希冀;时代的需要,神圣的使命。
我多么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都到陕北延安去看看,去走走,经受那样一种思想的升华和精神的洗礼,把革命圣地当作文艺创作路上的“加油站”,给内心世界装上弘扬正能量的“起搏器”,不辜负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写出新时代的“胜利之歌”!
2011.11.24--25于陕北,12.1修改于北京


重点推荐
微火信箱.烦恼我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走丨延安红歌
毛泽东的未解之谜:为何不再回延安?当他重回延安时,令人泪目!
1937年,陕北延安,毛主席一张罕见的留影,还是第一次看到
40年代,毛主席在陕北延安,一张罕见的留影,看起来很朴素!
【陕北】马可:延安鲁艺生活杂忆(上)
陕北文化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