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卧🐯湾】陈思诚:长寿者的福分●马达读人物之五十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粉丝微信号📶13960233130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总     编   审:马    达
顾            问:姜自申
法  律  咨 询:李进章
主            编:傅群雄
特约评论员:李庆国
美  术 设 计:安殿堂


去年11月7日,老红军、原北京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享受副军职待遇的陈思诚老首长病逝,享年98岁。根据组织安排,由我代表军区首长机关到其家中吊唁慰问,并于次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殡仪馆兰厅向这位革命前辈遗体告别。
老红军陈思诚遗像
在陈思诚老首长家里,我看到墙上挂着两张大大的彩色照片:一张是他在冬日暖阳下大雪覆盖塔松前的留影,老人身穿浅灰色棉布茄卡服,头戴深红色毛线无沿帽子,皑皑白雪映衬着鹤发童颜,显得煞是精神;一张是老人家一身旧式绿色戎装,花白头发,未戴帽子,坐在小院子里的绿树下畅酣淋漓拉二胡的镜头,照片上的他微闭着眼睛、大张着嘴,像是仰天尽情享受着弦外飘来的天籁之音。据家人介绍,这两张照片都是由陈老在美国迈阿密大学留学读研的宝贝孙女陈泠予拍照的。透过两幅均由解放军画报社制作精良的大幅照片可以看出,陈老生前是一位豁达乐观、爱好广泛、和蔼可亲的近百岁老人,陈老一家三代对老人十分尊重、呵护有加,为他创造了良好的颐养天年的环境条件。彩色照片定格的岁月瞬间,无疑真实写照着老人的幸福指数和家庭的和睦程度。
陈思诚老首长1917年2月出生,1936年2月入党,1937年7月入伍,河北定州人,他青少年时代就参加了抗敌后援会宣传队,生前应是在世位数已不多的老红军之一。他入伍后曾在八路军前方总司令部机要科任股长,是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首任机要室主任,担任过华北军区司令部机要处副处长。在我党建立晋察冀敌后根据地、最后农村指挥所西柏坡的重要历史时期,曾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邓小平身边从事机要工作,党中央指挥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的许多电文都是经陈老之手发出的。据干休所领导介绍,老人生前体健时曾多次给中小学和高校的学生及社会各界作报告,讲述峥嵘岁月的感人故事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有些细节让人听后不忘。比如他讲战争年代曾与毛主席享受一样的待遇,每月5块大洋;他与彭老总相处得很好,因两人都患有胃病,经常是一瓶儿胃药分着吃,在一起互帮互助、亲密无间,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据说“文化大革命”中,有一次某单位红卫兵召开批判彭德怀元帅大会,有造反派说彭老总原名叫彭德华,意思是妄想得到中华、有政治大野心。当时在会场下坐着听会的陈思诚闻此言腾地站了起来,说道:“年轻人请不要乱说!根本就没有那么一回事。彭德怀元帅一直对自己的名利看得很淡,他最痛恨吹喇叭、抬轿子的,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功臣,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够我们学一辈子的!他闹革命南征北战、指挥百万大军作战时,你们还在娘腿肚子里转筋哩……”搞得那几个造反派头头很是下不来台,气急败坏地扬言要把他拉上台去一起批斗。
9·3大阅兵中听到国歌响起时
陈思诚老首长情绪乐观、秉性耿直,谦逊好学、刚直不阿,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在晚年撰写的大量回忆录中从不提自己的贡献和功劳。定期向干休所党小组写思想汇报,交流学习体会,按时缴纳党费,还被推荐当过央视“同一首歌”节目的现场嘉宾。他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哪里有了地震、洪水等重大灾害,总是带头捐款捐物。他对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一直很知足,始终怀着一颗幸存者感恩的心为人处事,几十年来,在家里也从未和爱人、儿女、儿媳红过脸,在外边宽厚待人、热心助人,与街坊邻居相处很融洽。近年来身体大不如前,几次留下遗嘱:丧事从简,什么撰写生平、摆放灵堂、通告亲友、遗体告别、高级骨灰盒等都不要搞,想着最后一定帮助他交一次党费。这次因病逝世后,家人经过慎重研究,并报干休所同意,多个事项采纳了逝者临终遗言,只是告别仪式这一项有些违背老人意愿,毕竟老人家革命一辈子不容易,人走了怎么也得给活着的人留一点舒缓念想的场合。在家里不摆放花圈花篮,但摆上遗像,供亲友吊唁瞻仰、寄托哀思。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兰厅简单搞一个小型告别仪式,没有摆挂挽联挽幛,没有撰写生平简介,也没有低徊的哀乐,只通知了几十位在京及附近省份的亲友参加,挂在兰厅中间的陈思诚老首长遗照,是穿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块红”军装免冠半身照,已经消瘦很多但颇为安详的陈思诚老首长,躺在鲜花翠柏中,身上覆盖着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庄严肃穆的大厅里播放着记录峥嵘岁月、逝水流年的江西民歌“十送红军”的优美旋律……
老红军陈思诚老首长十多年前已丧偶,为什么能活到近百岁?其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这一直是几天来索绕在我心间的问题。联想到众多老红军与陈老一样,都是从炮火硝烟、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过来的人,按说他们经过恶劣环境、简陋条件与频仍战事的煎熬,身体各器官应该是受尽了摧残,有些摧残甚至是致命的,有的头部和身上至今还残留有炸弹碎片。但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这些人几乎都是长寿者,一般都活到了八、九十岁,甚至百余岁的也有很多。我一直觉得,这首先得益于老红军、老八路前辈坚强的革命意志、坚定的理想信仰。他们平生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奉献很多,索取很少。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健康长寿就是上天赐予他们最好的礼物。其次就是他们人生态度端正,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常常以战争幸存者的心态对待个人利益得失,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养成了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精神状态,这是人的生机活力不竭的动力源泉,足以滋润生命的血脉。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一个真理,从普遍意义上说,环境简陋出精神,保持本色能长寿。而纵欲奢侈、挥霍无度,无论对人的精神还是寿命,负面影响都是极大的。
陈老生前照
走近陈思诚老首长,我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长寿秘籍,这就是长寿者家中大都有孝子贤孙。陈老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的已接近七十岁,小的也已接近六十岁。令我感到吃惊的是,陈老在某国企工作的小儿子陈小刚,已先陈老于今年4月因心脏猝死去世,属于英年早逝,终年58岁!听家人说,去年夏天陈老因年老体弱多次入院治疗,一住就是七个多月,春节前老人出院住进了家里。几个子女中相比只有陈小刚年富力强些,照顾父亲忙前忙后也就更多些,他给自己和家人确定了两个“奋斗目标”,一个是眼前通过精心照料让老人家出院回家,一个是长远用爱心和孝心让老人家活过百岁。开始每天上班回来就往医院跑,陪着父亲聊天、讲故事,帮助父亲寻医问药、洗澡遛弯,接屎接尿。后陈老在家里养病期间,陈小刚为了照顾父亲,推掉一切外部应酬,上班回来就到父亲病榻前精心服侍,每天晚上不知要起来多少次,为父亲捶背、咳痰,喂水、喂药、喂饭,一连数月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怕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症,陈小刚使出浑身解数,发挥吹拉弹唱样样在行的特长,忽而吹一段笛子,忽而拉一段小提琴,忽而又背诵一段唐诗宋词,经常哄得父亲高兴的合不拢嘴。连负责陈老治疗的医生都感叹,陈老在这么短时间里能够康复出院,而且精神矍铄,多亏有久病床前业已成半拉医生的孝子!陈小刚每天回到妻子屋里时,常常连说话的气力都没有了。终于有一天夜里,陈小刚精心为父亲调理好一周的药量,帮助父亲完成了翻身、仰坐、吃药、小解等动作,并安顿老人家睡下后,回到自己屋里,因发烧脸有点红润,妻子关切地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没事儿,吃点退烧药就躺下了。第二天早上,妻子发现陈小刚一动不动,嘴唇憋得青紫……心脏猝死袭击了正值壮年的他!当妻子紧急呼叫的救护医生赶到时,陈小刚早已停止了呼吸。父亲尚未康复,儿子突然病亡,岂不令人痛哉!据陈思诚老首长身边护理人员讲,那天晚上,老人像是有感应,一个劲地呼喊:小刚、小刚呵……
陈小刚去世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他的爱人、北京某高校博士生导师高东风完全懵了,天天悲痛欲绝,以泪洗面,如同塌天一般,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而这一噩耗还要瞒着躺在病榻上的陈思诚老人。在美国留学毕业后已在大洋彼岸一家跨文化传播公司担任翻译工作的孙女陈泠予,毅然放弃国外舒适优厚的待遇,辞去长期工作签证、可以顺利领取绿卡的职位,专程赶回国来照顾悲痛中的妈妈,接过了爸爸的班,精心侍候从小疼爱她的年迈体衰的爷爷。家里几个姐妹兄弟、儿媳及晚辈也注意调整侍候老人的秩序与节奏,在家人精心照料下,陈思诚老首长的生命又延续了半年多。
这样看来,陈老之所以能够长寿,除了组织上关心照顾、有较好的医疗保障条件以外,很重要的是得益于有好儿子、好孙女,有一个好家庭、好氛围。陈老去世后,家里人姿态很高,不向组织提任何条件。面对前来吊唁、慰问的部队领导,他们反复说,不要牵涉领导更多的精力,别耽误公家的事情。我们的父亲一辈子不给组织添麻烦,他现在走了,更不能给国家、给军队增加负担。
作者手稿
在北京军区百余所干休所里,像陈老这样的家庭有很多很多。因此,长寿的老红军、老八路也还有很多。据统计,现在军区部队干休所里的离休干部平均年龄在87岁左右,年龄达到或超过百岁的老人就有7位。这个长寿的数字与比例,已远远超过广西、云南大山里长寿之乡长寿老人的数量与比例。
坦率地说,无论是在干休所还是在当今社会上,也有一些老人晚年过得不那么幸福,有的因缺乏好的人文环境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个中缘由多有子女不孝、孙儿不贤的因素;怨生忧,气伤身。有的老干部年龄不算大就得了心脑血管疾病,瘫痪在床,艰难度日,幸福指数很低;还有的子女把长辈交给医院一推了事,除了代领长辈的工资积极主动且很准时外,其他完全不予过问和理睬,连过年过节都不接老人回家,不到医院去探望。试想,世上还能有什么比最亲的人抛弃自己、在需要照顾时麻木不仁更为痛苦的事情呢!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又怎能做到因此而不影响心情、影响寿命呢!我熟识的一位老首长,活着的时候不让只知啃老、不孝不贤的子女上门,提起他们就嘴抖手颤;死前与老伴一起立下经过公证的遗嘱,将个人全部财产自愿留给多年耐心周到侍候饮食起居的保姆。老首长、老干部革命一辈子,辛苦一辈子,因子女不孝顺难有一个完满的健康长寿的晚年,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一件事情。
是啊,孝顺的子女把老人存在看作是自己的福分,往往视老人为财富;不孝子孙把老人健在当成自己的包袱,往往视老人为累赘。将老人视为财富的,一般都能创造出许多精神的和物质的财富;将老人视为累赘的,一般自己也会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与累赘。这就是生活与事物的辩证法则。其实,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说句不好听的话,不懂得孝道与感恩的人连鸦、羊、虎、狼都不如呵。我还要说,不懂得孝道和感恩的人,即便再优秀也难以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反正我历来不愿与这样品质的人交往。
惟愿天下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晚年,愿老年人们的后辈都能像陈思诚老首长的小儿子陈小刚那样充满孝心与爱心。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和血脉传承的深切呼唤,也是当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中应有之义。倘若社会的每个细胞每个家庭都建立起尊老爱幼、和睦协调的生活秩序,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国家也一定会变得更为宁静、幸福许多。

 

2015.11.11-13写于北京
2016.12.23修改于北京



重点推荐
微火信箱.烦恼我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校军官这篇文章:谁感动了谁
忆钱国梁首长二三事
1980年,江西军区召开会议,一名72岁独臂老人突然发言:我想写书
红军对现在很多人应该已经是个遥远的概念了,说说我与红军老战士的一些事儿吧。
医踪忆语之总有一些奇迹会发生(12)
1970年老头见司令员遭秘书打发,他留下便条,司令员看后派车紧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