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愁一缕】留在那些农具上的记忆/窦改林


父亲离休的那一年是1986年。有一天,他从院墙角落翻出了不知尘封几十年的锄头、耙子、铲子、镢头、镰刀、篓筐、镐头、犁杖等农具,耐心清洗,打磨锈蚀直到溜光锃亮,好像要大干一番。
没几天,父亲就在村对面的南梁开了一块荒地,栽了一千多株杨树苗。为了树苗的茁壮成长,父亲隔三差五地扛着铁锹、镢头、镰刀、篓筐等工具,去给贫瘠的土地疏松土壤、铲草施肥。那时候晋西北的农村田间地头全部是人工劳作,春耕夏锄秋收,一年忙乎下来,交完公粮,有的庄户人家上年等不到下年的粮,白面大米等家里来客人时才能吃。
在树苗还小的时候,父亲在地里穿插着种了土豆。土豆花开的季节,粉的白的蓝的遍地花海,惹来一群群蜜蜂和蝴蝶。有时我放学回去见父亲不在家,就扔下书包去树地找他,我除了用脱下的布衫捂蜜蜂逮蝴蝶外,也能拿着铲子镰刀帮父亲干些小活。土豆花也会招来不知名的蔓草的纠缠,它们死缠着土豆秧不放,我用手又揪不开,就用锄头斩断草藤,为秧苗嬴得一份生长的自由。几天后,缠在土豆秧上的野草藤枯萎了。也不知道土豆秧是否理解我为它争夺生长自由的好意,说不定憎恨锄头棒打鸳鸯的绝情。
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干活累了小憩的时候,坐在地头用砖块打磨粘在农具上的泥土。我问父亲,为什么每次都那么认真清理?父亲抬起头来,望着远处,说:这是你爷爷在世时使用过的,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面临着来自军事、经济、国际等多方面的严峻考验,政治上,既面临着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包围和封锁,又面临着国民党残部和土匪武装的负隅顽抗;经济上,由于工业基础实力较差,生活必需品极度匮乏,购买物品都需要票,如粮票、布票、油票等等;此外,当时出门只能靠步行,走的还都是些坑坑洼洼的土路;住的房子也破破旧旧、年久失修……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爷爷扛着这把锄头,为了家人的饱暖,跑遍山峁沟壑去挖野菜树皮。
父亲一边说一边磨着锄头。
我躺在被阳光照得发烫的泥土中,听着父亲讲述着遥远而陌生的岁月,努力在寻找着父亲的感受,不知不觉便进入梦中。不知过了多久,土豆花借着风势拍打我的脸颊,那些娇柔玲珑的花朵蜇得我脸颊发痒,好像虫子在爬。
时间在变,小树苗在变。
后来,我到外地上学,父亲也不在村里居住,我家的农具又一次陷入窘困的状态,常年挂在东房的房檐下,风吹日晒雨淋,光泽逐渐隐退。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业机械化的步伐日渐加快,传统农耕生活的情景渐渐离人们远去,类似于锄头、耙子、镢头、镰刀等人工劳作农具,失去了它应有的光辉使命。在村里,在断壁残垣的乱石中与沟壑的垃圾场,均可见到锈迹斑斑残断的农具。每逢“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的开春时节,犁耙多么企盼着有人能把它扛在肩头,去掀开刚刚苏醒的土地那羞涩的面纱。在庄稼成熟的时节,打谷场上的梿枷好想再赴天地一色的金黄里舞蹈。可是,一年年过去了,它们在不起眼的残败角落里歇息了二十多个春秋,只能静听冬日里西北风呼啸的弦乐。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村里建起了文化大院,召集村民写历史村志、家史。村史室以文字、图片、实物的形式展现了村子的历史,一件件在普通农家中已经难觅踪影的锄头、耙子、铲子、镢头等农具结束了风吹雨淋的年代,件件重振精神走进了村史馆的陈列室,接受展示过去岁月、记录历史变迁、传承乡村记忆的使命,让乡愁有了安放之处。
看着一件件散发着乡土气息的物件,每件都能勾起我对过去生活的记忆,父亲用过的大锄也悬挂在展示的墙面上,锄把儿上溜光滑亮的树节就像一只只眼睛打量着我,为我满目乡愁的双眼注入慰藉。
哦,父亲用过的那些农具,留住了我的乡村记忆,也留住了我的灵魂和生命的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具身上的眼睛2017年06月28日 星期三B03 繁星
[散文]一些农具
父亲使用过的农具《民间文艺》征稿
农具 历史的一个片段与记忆
怀念农具
锃亮的镰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