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家连载】有个地方叫马兰(一)/张旅天
在中国西部罗布泊地区,有着中国唯一的核试验基地——***。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1996年7月28日暂停核试验,在这30多年的岁月里,那里有太多的风云际会,那些人 为挺直中华民族的脊梁,战风沙、斗寒暑、抗干旱,艰苦奋斗,写出一首坚韧不拔的战歌!今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马兰,去认识那些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人。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先后投下了2颗原子弹,造成了近20万人丧生,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
抗美援朝志愿军打疼了美军,美国叫嚣使用核武器。核威胁的阴云就一直笼罩着我们的国家。

1954年我国广西发现了铀矿,毛主席和中央有关领导专门听取汇报和讲课。当时毛主席说,这是决定命运的。1955年1月15日,中央书记处会议作出决策,发展中国的核工业。从此展开了理论研究和科研论证工作。
1958年6月21日,毛主席在中央军委会议上指出:"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核武器项目进入到实质展开阶段。选址和建设核试验场提上了日程。

当历史翻开这新的一页时,它选择了张蕴钰。
从渤海之滨走向西北大漠

历史的选择
1958年8月初,在旅大三兵团任参谋长的张蕴钰接到兵团副司令员曾绍山的电话:"你的工作有变动,你立即到北京来,我在北京饭店等你"。
张蕴钰第二天匆匆赶到北京,当晚就随曾绍山副司令员来到陈赓副总长家中。刚坐下,陈副总长就对他说:"张蕴钰,叫你去搞原子弹靶场,这是我推荐的。好好干。可以吗?"
"是,服从命令"。
军人的习惯让他毫不犹豫的应了下来。但是等出来后他突然冒出个念头,我怎么就接受了这个任务?
张蕴钰从参加革命就一直在作战部队打仗,曾任游击大队长,团、分区、旅、军、兵团参谋长。由于善学习,勤动脑,仗越打越大,越打越好。上甘岭战役成为他实战的绝唱。1955年又组织参与指挥了解放军正规化后第一次辽东陆海空抗登陆实兵演习,党和国家、军队、地方领导以及驻华武官前来参观,演习非常成功,影响很大。成为我军第一批参加联合作战演习的指挥员。可以说在旅大正干得风生水起之时,突然要去一个边远的地方,陌生的领域,带领不熟悉的部队干这么大的事业。是不是有点冒失了? 
一是自己在旅大工作顺,进步快,是抗战干部中的皎皎者,许多老红军还都是平级和下级,发展前景非常好。二是对这项任务很生疏,心中没底。
但他又想起抗美援朝中,当美国威胁使用核武器时,志愿军由掘开式掩体改为被覆式坑道,就是准备防原子弹的攻击,并在上甘岭战役中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辽东抗登陆演习时,防原子已经是部队正式的训练和考核内容。但这些都是防御核打击。最好的防御是进攻。党中央下决心搞核武器真是英明决策。
他回想1946年国共谈判期间,任北平军调部25小组代表时,负责调查安平事件。去南京向周恩来副主席汇报,在梅园新村看了一个美国电影《女战士》,里面有广岛、长崎遭原子弹袭击的纪录片镜头,第一次看到原子弹爆炸的震撼景象。没想到12年后,自己将走进了中国核武器创业者的行列。面对艰巨的挑战,激情在他心中燃烧。他想“上几代的爱国者已经捐躯、代谢,处于当代的我们,能为祖国的现代化效力该是多么幸福啊”!“将鲜红的热血涂在印版上,印出光灿的国史,有此机遇何志不酬呢”?
他不再犹豫,回到旅大办理工作交接手续,安顿好妻子儿女,义无反顾的从渤海之滨走向西北大漠。
30年后,他在回忆中描述当时的心情:“当决定我担任首任核试验基地司令员时,我是心情畅快精神振奋并感到荣幸。我明明知道这个工作对我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对解放军任何人也都是一样。这是我军前所未有的任务。也知道搞原子弹是在荒凉的地区,而旅大是少有的好地方。但到什么地方去不是当兵的应该考虑的事,挑拣工作也不是我的风格”。
挺进死亡之海

10月29日张蕴钰赶到敦煌,与先期到达的原商丘步校政委常勇,副校长张志善带领的勘察大队汇合。开始日夜不停的奔波、勘察和思考。
这里是苏联专家选定的场地,设计可承担2万吨TNT当量的原子弹。这是汉长城、烽火台、鸣沙山、敦煌古迹。这里水源奇缺、土质疏松。他越看越感到不行。美苏的核试验都已超过千万吨TNT当量了。我们为什么只能搞2万吨呢?一是2万吨不符合我国核武器发展战略需求;二是当地多是西风,放射性尘埃沾染会影响下风方向的敦煌;三是毁了这些文物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四是自然条件不行。于是他与同志们开会研究,统一思想,否定苏联专家的意见,考虑向西再选新址。
当他回北京向陈赓副总长汇报后,陈副总长说:“那里不行,你们再找一个嘛”。
于是张蕴钰带着这支“吉卜赛大蓬车队”,于12月24日,西出玉门关,向罗布泊方向,挺进死亡之海。
近代西方探险家来这里猎奇和探险,只留下了叹息:可怕!这里不是生物所能插足的地方,而是死亡的大海,可怕的死亡之海!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热风寒流,飞沙走石,却时有枯骨半掩沙中。
当年的汽车营长傅才回忆:勘察中一直住帐篷,皮帽子皮大衣都盖上,起来头脸一层白霜。最大问题是吃水,一个人一天两缸子水,吃喝、洗涮都是它。沙尘暴过后,又是一脸尘土。脸是很少洗的。当时流传一、三、五刷牙,二、四、六洗脸,星期天干擦的用水法。两天过后,车上的漆都被风沙剥光了。吃饭也是考验,饭里的沙子很难淸干净,只能囫囵吞咽。张蕴钰胃病犯时很痛苦。后来炊事员每天给他饭盒里放几片烤馒头干,说首长,这个养胃好消化。
有一次迷路,怎么转都回到原位,天渐渐黑了。给养也不多了,烧火的柴没有了,大家都心情压抑。张蕴钰与大家席地而坐,谈诗词,讲上甘岭故事,鼓励单身的同志谈恋爱要大胆些,以此调剂大家精神。后来炊事员用汽油喷灯烧锅水,烩了一锅干饼吃。第二天他们重新校准方向继续勘察,当他们发现了一条约2公里长的小溪时,那个高兴啊,喝吧,洗吧,把几天的疲惫和压抑的情绪一扫而空!
他们在寻找广阔与荒凉,他们要在这没有生命的地方构筑保卫生命坚强矩阵。最终他们在罗布泊西北地区找到一块理想之地,方圆几百公里无居民,无耕地、无牧场。他们在这广袤空旷的大漠中打下了第一根桩,这里成为中国核试验的场区。面对这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省面积的场地,张蕴钰即兴赋诗:玉关西数日,广洋戈壁滩。求地此处好,天授新桃源。(后来他在一次采访中说:当年从敦煌改到罗布泊,现在看是对的,几十年过去了,仍然是一个好场地)。
马 兰 村

1959年春天,他们来到一处地方,北靠天山,南临博斯腾湖,一条小河从天山流下来,河边上长着一片片的马兰草, 盛开着紫色的花朵。经勘察,这里地下水源丰富,真是生活区的理想之所。于是大家都开动脑筋给这地方起个什么名字。有说原子城,有说科学城的。最后张蕴钰说:你们看,这马兰花在这么恶劣条件下还长得这么好,我看就叫马兰村吧。我们要在这里画一幅大画,写一首大诗,放一个大炮仗!
从此,在西部戈壁大漠上,诞生了一个叫马兰的地方。
他们在干着电闪雷鸣、惊天动地、销铁熔金的核试验事业,却起了个不畏严寒酷署、干旱风沙、顽强秀美的马兰花的名字。他们就是要在这戈壁大漠上像马兰花一样,生根、成长、开花。
基地基层代表在北京开会时带给周总理的马兰花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共和国核武器揭秘(二) 大漠孤烟
【“疫期”学习】张旅天:有个地方叫马兰——中国“两弹一星”强国梦的故事
原子弹试爆前,开国将军叮嘱:一定取走毛主席像,否则就是大错误
马兰情思(1) / 宛石布公
原子弹爆炸威力有多大?这些巨坑告诉你答案
【转载】引用 震撼!全球核武器爆炸解禁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