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雨落荷塘的低吟吗?清新明快,飘散着隐隐的花香;那是雨打芭蕉的旋律吗?自然天成,弹奏着春天的畅想;那是雨过荒原的歌唱吗?酣畅淋漓,抒发着生命热切的期望;那是雨润心田的感动吗?丝丝入扣,散发着朴实无华的芬芳。
雨音,雨的音律,雨的声音。可以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的如烟轻愁,也可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深情礼赞;可以是“一夜雨声清似玉,半窗梅影淡于秋”的人生感慨;还可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家国情怀。
雨音这个名字,十几年前,在网络朗诵兴起之初,跟七十年代文艺兵联系在一起,跟朗诵联系在一起,跟一个高挑、清瘦、书卷气的女子联系在一起;如今,说起雨音,脑子里马上联想到一个声音,是某种风格特质的代名词,因其明显的个人特点,在浩浩荡荡的群体中跃然而出,清晰而鲜活。
得益于文艺兵出身的优势,加上几十年锲而不舍的求索,把生命中深沉的热爱发挥到极致。如果说坚持是成功的前提,从豆蔻年华的梦想,到岁月深处的守望,始终不离不弃挚爱如初,这样的热爱早已经跟生命生长在一起;如果说专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哪怕风雨飘摇,哪怕无人喝彩,耐得住贫瘠,守得住初心,这样的热爱已经超越了名利,甚至远离了江湖,一曲高山流水,惟愿付与知音。
见过大海,方才明了世界的宽广;上过高山,方才懂得,一山更比一山高。没有完美,才更努力追求完美;学海无涯,才更虔诚探索远方。不邯郸学步,更不人云亦云,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质,并成为独一无二的辨识符号。众多忠实的听众,每一次聆听雨音,总是禁不住一声喝彩:这就是雨音!
这,就是雨音。孩童般的直率,战士般的刚烈,少女般的单纯,工匠般的精细。聆听雨音,时而风过草原天地悠悠,时而大江奔流激越昂扬;聆听雨音,时而大漠孤烟如泣如诉,时而季节丰盈喜悦欢畅。聆听雨音,哭也哭个痛快淋漓,笑也笑得真情流淌;聆听雨音,有一种顿悟叫烛照人生,有一种感动叫铁骨柔肠!
可曾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悲壮?可曾见,《红色娘子军》的豪迈铿锵?可曾被《安塞腰鼓》激荡得热血沸腾?可曾为《谁是最可爱的人》热泪盈眶?那磁性而又有着金属的质地的声线,那来自于对艺术深刻理解的张力,那源自于生命深处的爱恋,如此充满激情,如此动人心弦。
雨音,在杏花春雨的江南,在天街小雨润如初的西北;雨音,在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暮春,在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初秋。聆听雨音,聆听悲欢故事百味人生;聆听雨音,聆听书香飘逸心底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