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马观花(8)‖唐朝的那段时光,宝应人很骄傲

走马观花(1)‖《运河儿女》记

走马观花(2)‖正在远去的三庄

走马观花(3)‖青江浦就像遥远的北方

走马观花(4)‖那些年,BYTV的美女主持人

走马观花(5)‖重返银杏林

走马观花(6)‖别来无恙

走马观花(7)‖魔都一瞥

走马观花8.

唐朝的那段时光,宝应人很骄傲

01

公元762年四月,也就是唐肃宗上元三年,春风和熙、阳光明媚。安宜县城里的人沐浴着春光,这是唐朝里的一段时光,虽然早几年的安史之乱已经平息,殊不知,还有一段历史大事件与这里发生关联。自然,于这里的人来说,彼时一切还是静静悄悄。

远在皇都长安,大唐的肃宗皇帝李亨却已经重病缠身。

说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家喻户晓。这唐肃宗就是唐玄宗的儿子了,他不仅因为安史之乱杀掉了古代四大美人之首的杨贵妃玉环,还先斩后奏地接了他老子的班,那年是公元756年。

六年有什么呢?最后病入膏肓了。

此时,

肃宗的太子李豫与他的皇后张良娣之间的斗争异常惨烈,他们如肃宗六年前一样,开始忙着抢夺政权。残酷的政治斗争让美艳的张皇后变得冷血,不温柔不好看了。太子李豫也在暗暗地摩拳擦掌,他岂能束手就擒?

太子李豫的封地在楚,封楚王,安宜县正属楚地。安宜县有个名叫真如的尼姑,她手上有好几件宝贝,在肃宗寝疾,也就是重病,宫室斗争纷迭、国不太平的时候,真如献宝被视为祥瑞,肃宗做了两件事:一改年号为宝应,二赐献宝的安宜县为宝应县。

献宝之举来自太子李豫的封地——楚州的安宜县,在肃宗皇帝心目中地位巩固!

不日,老皇帝驾崩,太子李豫斗败皇后张良娣,也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唐朝的第8任皇帝,为唐代宗(剔除女皇武则天),这一年是宝应元年!

这个时间是公元762年四月。

安宜县为宝应县。

02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此地为宝应县名。

春夏时光,旅游旺季。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正穿过宝应县城,宽五十步,波光粼粼,鸥鸟翔集,船帆出没,点点绵延。两座大桥巍然横跨于南北向的大河之上,这还是唐朝开国功臣尉迟大将所建。尤其在北边的那座孝仙桥上极目远眺,春光万里,回望河东一座佛国宝刹巍峨庄严,耳畔传来,幢幡阵阵,梵铃声声,又有诗来形容古刹庙宇: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那座宝刹正是宁国寺,颜鲁公真卿的“大雄宝殿”四个雄浑大字熠熠生辉。

游客纷至沓来了,这地方好啊,刚刚用皇帝年号命名的地方。这个时候的宝应人显出他们的本色了,“还好吧!我们还喜欢原来的安宜县名呢!”

其实既低调也有些不言而喻的得意了!(好像有点骄傲,有点拽)

是的,是的,我们宝应县还是不错的。你看啊,文艺大咖诗仙李太白,哦就是去年刚刚去世的。他给我们宝应写过诗的哦,当然了,他那个时候来的时候还是安宜县呢!

李白从扬州到淮安,往返都要在安宜逗留,受到了安宜徐县令(姓徐名不见经传)的热情接待,李太白来去各赋了一首赞美的诗篇,为唐代宗的宝应留下了浓重珍贵的一笔。

其一《白田马上闻莺》: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车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其二《赠徐安宜》: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

制锦不择地,操刀良在兹。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

浮人若云归,耕种满郊圻。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

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

青橙拂户窗,白水流园池。

游子滞安邑,怀恩未忍辞。

翳君独桃李,岁晚托深期。

哎呀,多好的风光啊: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青橙拂户窗,白水流园池。多好的徐县令啊: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

还有一位文咖,做过安宜尉的储光羲啊,看他写的《安宜园林献高使君》:

直道已三出,幸从江上回。

新居茅茨迥,起见秋云开。

十里次舟楫,二桥交往来。

楚言满邻里,雁叫喧池台。

鱼鳖乐仁政,浮沉亦至哉。

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

十里次舟辑,二桥交往来。不就是那城里的大运河,那巍峨高高的两座大桥!

高使君是谁,大诗人高适!对,对,对,那个《别董大》的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你说唐朝的宝应人能不骄傲不?!宝应好啊,自然风光,文化气息,一样也不少。县名是皇帝赐的跟他年号一样子的来。唐朝的宝应,你很牛掰!

03

有了宝应县之后,宝应县城就一直在现在这个地方没有迁移过。

不过,唐朝之前不是的。唐朝之前是隋朝,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把现在宝应城,那时叫白田的小镇弄的日渐繁华。当然,那时此地还叫安宜县,县城在几十里外的湖边呢,隋将杜伏威一把大火屠了城,安宜县就搬到白田镇了。

安宜镇搬家到白田镇。

那是唐朝,公元621年。

公元637年,修建宁国寺,是的,那个宁国寺的地址不是现在的宁国寺,现在的宁国寺是老宁国寺的易地重建。建于唐朝的宁国寺其实在现在的世纪影城身下,你要是能绕到影城的后面,还可以看到一座已经残败但依然有些古色古香的蝴蝶厅,它是老宁国寺的一部分。

公元638年,尉迟恭大将修了孝仙桥,上个世纪这座桥还在的,后来改名叫红卫桥,后来修了叶挺路,桥也就拆了。拆了就没了,我这么说,你还不定清楚。其实是因为到了明朝,在城西修了宏济河,就是现在的大运河。宝应城也修了城墙了,也就把城里的大运河给阻断了船舶的往来。岁月沧桑,日新月异,那个波光粼粼的大运河也就成了现在那条窄窄的城市河了。

唐肃宗年间,河南巩县李氏逃避战乱落户安宜县,后夫卒,李氏削发为尼,法号真如。真如得宝果然是梦中玉皇大帝所赐?自然当不得真。在历史的逻辑推理下,当是时太子李豫作为楚王,封地楚地,安宜为其归辖地,皇家宝贝安排辗转到尼姑真如手中,再进献肃宗皇上,才是理所当然之事。

试想,一个普普通通的尼姑又怎能有什么精致的宝物。再想,在封建社会,有些事情总要涂抹上几分迷信色彩,所以真如献宝是有益于太子李豫的地位巩固,甚至可视作天降祥瑞,理所自然太子承接政权。

在现在的宝应县古城的县南街还能看到八宝亭的旧址,得宝河名字的街巷。那些历史的遗迹隐约地告诉我们苍茫的历史,宝应的由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河之称宝应始
宝应:运河文化看担当
大运河扬州段沿线古镇记行之一:您知道安宜古镇的前世今生吗?
神话宝应县与年
江苏一个县,因尼姑献宝,唐肃宗御赐县名
石涛大师与宝应的书画情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