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运河原创】母亲和我

母亲和儿子们

母亲和我

文/春雨沐青

母亲去世10年了,除了当时写的430字《祭母文》,我一直没敢再写她老人家。今天决心说出久郁心中的话。

母亲的童年、少年打着大不幸的烙印。

我的外公外婆祖籍苏中,不知何时去丹阳谋生。1927年1月19日,长女母亲在丹阳出生。3年后她有了一个妹妹。她们曾度过一段贫穷而快乐的日子。不幸的是,1937年冬,外公得了伤寒,恰逢日本鬼子轰炸丹阳,为进攻南京开路。母亲永远记得,她跟妹妹听到警报时,跑到外婆雇主家的地洞里躲藏的情景。轰隆隆的爆炸声传到洞里,洞壁的泥土簌簌下落;姊妹俩紧紧地搂抱着;城里燃烧起几处大火,是末日来临的气象。

外公的病日渐沉重,家计难以为继;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又会从头顶落下,况且风传鬼子要来。为了都能活命,外婆将母亲送给了彼此认识的我奶奶,带到宝应乡下;将妹妹送给了丹阳郊区的富户。

一次,母亲回忆说:告别那天,外公躺在床上,摸着她的头,勉强叮嘱了几句话。上船后,7岁的小妹赶来了,在岸上追着船跑,一边挥着手不断地哭叫:“姐姐,你哪天回来?姐姐,你哪天回来?”直到看不见……

母亲到我家是做童养媳,日子当然不会好过。开始,她还有“保护伞”——她的外祖母陪她同来。可惜约一年后,老人去世。

母亲婚后的辛苦远多于幸福。

15岁跟长她10岁的丈夫——我们的父亲结婚后,母亲生过10胎,存活7人,5男2女。除了坐月子,没见她躺在床上休息过。不舒服了就用手帕包住额头,继续陀螺一般地忙碌。每天的“必修课”:倒马桶、掏锅灰、煮饭、烧菜、洗衣服,打扫卫生、喂猪,有好多年都靠她一个人。每月还有几次磨谷,舂碓,筛糠、刮锅底灰。要赶季节种瓜长菜,施肥浇水。每年深秋、冬天,直到过年,一有空闲,就缝补衣服、纳鞋底、做鞋子。隔几年又轮回一次生孩子、哺乳、洗刷尿布。除了在月子里,常规家务不能不干,带孩子只算“副业”。这些事还都是在农业生产的间隙做的。那些年她恨不能是千手观音。

常年超负荷劳累,使她患上了风湿病、肺气肿、心脏病。病重时动辄气喘。两只手骨节粗大,皮肤粗糙、裂缝,厚厚的老茧像枯树皮。我触摸到这双手,就会从手心一直痛到心底。

母亲对子女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集体种田时,家庭人口多、劳力少,生活一直紧紧巴巴。父母能给我们一个个地成家简直是奇迹。父亲去世后,六弟的婚事就成为她独自最大的心病。一天黄昏,我从外地回家,见她在门口默然伫立。见到我,她就谈起这件事,说想换亲,我表示不赞成,她喃喃自语:“那怎么办呢?”但见她稀疏花白的头发随风飘动,满脸忧愁与沧桑在夕阳里显得格外刺眼。后来六弟成家了,她才大松了一口气。

我们姊妹7人的第三代,她基本都照料过。此中甘苦,只有过来人知道。

早夭的三个儿子,更是她永远的伤痛和牵挂。一次,看见某儿童,她像祥林嫂回忆阿毛一样,叹息说:“我的三仔要是还在,也有这么大了!”三仔3岁时死于痢疾,生前能抱着我向邻居炫耀了。

母亲的关爱、教育我终身难忘。

她不识字,但教育我们常用一些格言、警句。比如:懒一懒,瞎只眼;早起三光,迟起三慌;喊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宁教人亏我,不教我亏人;等等。

困难时期,饿死人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有一天,似是过冬节,我家好不容易弄到一些大米,煮了一锅粥当午饭,突然来了一位五服之外的表亲老汉。也许他就是闻到粥香进门的。全家人还没吃,母亲先用大碗盛粥招待他。那时我才6、7岁,肚子正饿得咕咕叫,看见母亲盛第二碗给他,就很不高兴地嘀咕。客人走后,我挨了母亲的批评。

我忍不住饥饿,会哼哼唧唧。有段日子,母亲用小布袋装一点米,丢在胡萝卜或者山芋粥锅里,煮成饭团,给我独自享用。这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香的米饭。

母亲做的千层底布鞋是我最喜欢的过年“礼品”。夏天,母亲用芭蕉扇驱赶蚊帐里的蚊虫,拂过身体的是最舒心的凉风。母亲烧的饭菜,是我吃过的最香的饭菜……然而,我不能享受这些了——我要入伍。

离家前夕,母亲交代我:“注意身体,不要爱小。”爱小的意思是贪图别人的东西。我4、5岁的时候,曾经在伙伴们的怂恿下,偷拿过卖糖人的糖饼,藏在河畔,被卖糖人发现。少年时,跟堂外甥偷吃过生产队一个西瓜。母亲免不了给我一顿“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金”之类的训诫。当兵后,我已有远大志向,不可能再干儿时的勾当,但母亲的叮嘱却不是多余的。

出发那天,到镇里上车,在送别的人群里我没有看见母亲,问姑妈才知道,她躲在家里哭呢!那天,18岁的我第一次品尝到难过的滋味。

在阔别4年又3个月后,我回家探亲,在村外路上跟闻讯赶来的母亲见面。母亲一把抓住我的手说:“怎么这么瘦啊?”就低头哭泣。我含泪强笑着说:“我不是好好的吗?”细看母亲仿佛一下子老了20岁,满手坚硬的老茧触得我一阵阵心疼。母亲怎么度过这1550个日子的,我不知道!

与她的父母妹妹不复相见是她永远的痛。

上世纪50年代末,母亲下决心去丹阳寻亲,但找到的只有噩耗:外公在母亲走后不几天就去世了,小妹到富户家两三个月后郁病而死;外婆改嫁,随后夫去他老家淮安,具体地址不明。60年代初有个冬天,是母亲度过的最寒冷的冬天——父亲去淮安寻亲,带回来的又是噩耗:外婆两个月前病故!母亲除了去新坟一洒恨泪,还能如何?

母亲其实非常坚强。

她很少流泪,我知道的50多年间不超过5次,包括62岁丧夫、76岁丧子(我大哥)。苦难从未使她屈服,反而磨炼了她的意志与能力。我从来没有听见她叫过一声苦。她像关汉卿笔下的铜豌豆,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年老时她会背诵《太阳经》抚慰自己的心灵。只有一次,她说了一个谜语,曲折地表达过自己的心境。谜面是: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骨瘦身黄;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泪水汪汪;谜底是竹龙——装明矾搅水缸的竹筒。

母亲背诵的《太阳经》

她偶尔感叹:现在的日子多好过啊!也许她不知道,好过的日子是无数中华母亲和儿女共同付出的结果,其中有她一份。她毕其一生凭着爱与坚韧,和父亲一道为我们7人托举起一片光明的蓝天;他们走了,那片光明只能照亮我的梦境。

母亲姓李讳素珍,于2010年元旦歇下了劳累一生的双手。

人世缘尽,唯剩情在,绵绵不绝。没有好好地报答母亲的恩情成为我永远的遗憾。这是一笔无法偿还的债务。而今,我只有在生生不息的生命接力中多付出一点,给自己做个安慰。

2019.10.16于松江大学城星辰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失而复得”的娘
无法直面的一双眼神
说说阿佐、曾招佐说母亲!(五、二)
荐读:【纪实】母亲的三次“出逃”
漫漫乡关路
2013中国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