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6.读书:最无需问价的舒适生活/余国煌


【公告】来吧,同写“读书”

〖读书〗1.青青河畔柳,几多读书人/柳西元

〖读书〗2.珍爱书本 喜爱读书/吴文嵩

〖读书〗3.那些追书的小辰光/燕儿

〖读书〗4.读读谈谈/青云

(点击链接可阅读)

 
文/余国煌

小时候读书,大约源自对世界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长大后读书,大约是因为自己穷,书便宜,还有是习惯使然。于是,读书便成了一种廉价又舒适的生活方式。
小时家里穷,而且大家都穷,没有书可以读,什么文学名著、安徒生格林童话或是科普类的书,是奢侈品,小学同学中也少有人拥有。我曾怀着战战兢兢的心情,搜遍家里黑压压阁楼上每一寸土地,也没找见像样的书,印了字的只有两三张农药说明书或是装肥料的塑料袋,所以只能作罢,默默地捧起课本,读厌了就拿起旁边的练习册。记得以前的练习册,书的底端有浅灰色的小栏,里面有一些趣味故事,也有益智的问答题,也有一些科普的知识,倒是十分有趣。记得春节的由来、月饼与嫦娥、端午节的由来等常识都来源于此,还有什么唐太宗六匹良驹宝马、古代十大名剑、古代十大刺客等这类让人心猿意马的知识,看了后会让人忍不住削把木剑,跑到草丛快意恩仇一把。印象深的是结发夫妻的故事,伏羲女娲两人站在南北两个山头,取下的两缕头发竟然在空中交结,于是两人结为夫妻,实在让人惊叹,觉得不可思议。


中学时,去了乡里的初中,身边的同学也多了,陆续发现有些同学着实“家底”颇丰,于是开启了借书之路。读的第一本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到其中的名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确实让人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静。除此之外,便是保尔柯察金与冬妮娅的爱情,爱情既让人甜蜜,也让人受伤心碎,这是大约对于爱情的初次理解与想象。之后,读了《汉高祖传》《水浒传》之类的书。有位语文老师(他没给我们上过课)知道我喜欢读书,一天叫我去他办公室,借了两本泰戈尔的诗集(其中一本是《飞鸟集》)给我。这是我第一次大量地接触诗歌,泰戈尔简单又富有韵味、诗意的文字确实让人沉迷,我也有意识地去抄一些句子,背一些片段。“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是青春期时第一眼看去就会喜欢上的句子;“蟋蟀的唧唧,夜雨的淅沥,从黑暗中传到我的耳边,好似我已逝的少年时代沙沙地来到我梦境中”,熟悉的场景被他一写竟然十分优美。自此,算是与诗歌结下了缘分,后来自己也写一些诗。


也是在初中的时候,第一次领略和体验“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那是一个春季学期,班里的一个同学借了本《三国演义》给我,读着读着我入迷了。但马上周五放假,他问我要书,说带回家里自己看。实在是舍不得关羽、张飞离开我的世界,于是我傻头巴脑问,我可以跟你回家看吗?你不看的时候,就给我看。那周我跟着他回到了他们村,在他家快马加鞭地把书读完了。到了下个周一重返学校,才知道自己惹祸了,为此还被狠狠地批了一顿。那个通信不便的时代,我们都住校,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周六日才回家一次。我去同学家的事忘了告诉爷爷奶奶,也没有给他们带个信,他们以为我出事儿了,满村子找,自然也找到了学校那里,顺带把老师也急坏了,所以我就挨揍了。
初中毕业的暑假,我跟着打工的父母去了福建的工厂。父母上班的时候,我便跑去附近的公园,公园里有个小型的图书室,可以在里面看书。管理员是一个长得很斯文的大叔,说话很温柔。和他熟悉之后,他便准许我将书带出图书室,甚至带回家。那时候经常在公园的某个角落,抱一本书安静地读着,一待就是一整天。犹记得曾在小公园的某棵大榕树下,看琼瑶的爱情小说看得心痒痒,看巴金的三部曲看得心情都闷闷的,看老舍、林语堂的文字倒是心是轻快的。其中,琼瑶的《海鸥飞处》纠结的爱情主线我已忘却,倒是能记住那句“夜幕低张,海鸥飞翔,去去去向何方?,回旋不已,低鸣轻唱,去去去向何方?我情如此,我梦如斯,去去去向何方?”图书室休息的时候,我便去超市的图书区,坐在地板上看书。那时候地板上坐着不少“同志”,大约都是像我这样买不起书,只能蹭书看的孩子。超市的地板很凉快,坐久了也会有些冷,带上一个小本子是必要的,可以放在地上垫着坐,也可以随时取出来摘录一些句子。记得在超市,我读的基本都是名著,有《茶花女》《复活》《羊脂球》《高老头》《牛虻》等等。尽管都已忘却,但也算是我最初的一些名著基础。


慢慢地,读书似乎成为一种习惯,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学之后,除了去图书馆借书看书之外,我开始省吃俭用,挤出钱来买书。可能是小时候缺失书的缘故,长大后买书成了一种潜意识的弥补,逛书店也渐渐变成休闲的一种,还是费钱的那种。大学时常去买书的地方,如中关村图书大厦、中国书店、潘家园旧货市场、地坛等。当然,学校每逢周六日也有旧书市场,毕业季时还有跳蚤市场,都能淘到许多便宜又经典的好书。用最少的钱,买到一本心仪的书,是件开心的事儿,这种开心也容易上瘾,于是自然而然就会不断上演“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悲剧故事。
大约每个读书的人,都期待有个自己的书房。工作之后,即便租房也要买书架,把小小的卧室隔成一半书房一半床。书房里有个非常旧的书桌,用白纸铺好,摆上几本在读的书和笔记本,旁边放一个插花的陶瓶,在桌角置一个焚香的香盒,简易又幸福的书房就这样成形了,生活也有了个样子。记得搬家的时候,因为有个比较大的书架实在不好卸下来,搬走又费钱费力,我笑着向房主阿姨说,要不这书架我赔本100块钱半送给你,阿姨一脸不屑,这东西有什么用,也没有多少人会用来放书,留着还占地方。我只好悻悻地收拾东西,请朋友一起帮忙把这“被人嫌弃”的笨东西搬走。也因为这个缘故,后来自己硬着头皮在扬州买了房子。买的时候,还安慰自己终于有个固定的地方放书了,再也不用带着一箱箱的书东奔西跑了。房子是两室一厅的,隔了一间小房间,爸妈的意思是买张床,可以作为小房间,而我则不管不顾地买了一个又长又大的书桌,添置了两个竹制书架,把它改成了小书房,自己梦寐以求的书房。想着,有了这个长书桌就可以和喜欢的姑娘坐在一起看看书,写写东西什么的,甚至以后还可以带着小孩写作业,我在旁看书写文章。有了这个书房,自己闲暇时也有个舒适的去处,有个精神和思想的栖息之所。至今仍怀念在书房看书的日子。冬日暖阳的周末,我泡上一壶茶,坐在书房看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我养的猫六王爷安静地躺在我大腿上眯着眼睛打呼,偶尔伸个懒腰或是踩奶,女朋友小狐狸在隔壁的卧室睡懒觉,暖暖的阳光打在淡黄色的窗帘上,影子在地板上慢慢移动,时光静好。
相比电影、台球、咖啡等其他东西来说,买书确实算是廉价的,读书也是较为廉价的休闲方式,一本书能让人安静地看一上午。扬州原先的红园化鸟市场,往往几块钱就能买到一本旧书,当当网上也时常有买一百减五十的优惠活动,算下来书就更不贵了。然而,也经不住常买书,常买也容易破产,特别是每个月还完房贷之后。我也曾有些买书买得自己吃土的时候,好在有朋友师长的帮衬,才勉强活了下来。读研后,曾去纸上声音书店淘书,许多书都10元、15元一本,在那里曾淘得一套《元曲选注》,80元。自此,便常去那里转转,从来“不走空”,每次或多或少会带几本回去。也因为此,有时候花钱便会以书作为单位,比如有次我和朋友买完书找地方吃饭,可恨附近没有什么小饭店,只能在看起来还高档的饭馆点了一份炒饭,30块钱,吃完痛心疾首,敲着空盘子大呼悔不当初,应该回宿舍吃才对,看看,这一下就吃了“三本书”,还没吃饱,着实不该,着实是大大的不该!
关于读书,读了二十多年的书,看过一些书,可写的事情很多,可回忆和怀念的事情也不少。但说读书的好处,却也着实是“不可说”,似乎有些好处,但又“欲辨已忘言”,似乎也没什么好处,然而隐约中好像自己从中有些许受益的地方,也因为读书结识了一些有意思的朋友,甚至因为读了些而变得没那么土气。现在,读书已经融入到生活之中,变成习惯,想改也需要费些功夫,干脆就这样好了。只是下次买书的时候,提醒下自己“剁手”!
且不去管读书的好与坏,反正读书是一种廉价又舒适的生活方式,能在其中找寻到开心快乐便是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房,你的后盾和疗伤之所
读书
周乔 || 我的书房梦(授权:独家原创首发)
我的小书房
我的“隐匿之所”
我的阳台小书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