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自然活法》五十六讲(04):把关注力放“心”上
userphoto

2023.05.22 山西

关注

△点击播放音频

亲爱的灯芯,

吉祥如意。

当下,

您的感觉如何?


《传习录》第140(2)条

【原文】

来书云:“谓《大学》格物之说,专求本心,犹可牵合。至于《六经》、《四书》所载多闻多见,前言往行,好古敏求,博学审问,温故知新,博学详说,好问好察,是皆明白求于事为之际,资于论说之间者。用功节目固不容紊矣。”

格物之义,前已详悉,牵合之疑,想已不俟复解矣。至于多闻多见,乃孔子因子张之务外好高,徒欲以多闻多见为学,而不能求诸其心,以阙疑殆,此其言行所以不免于尤悔,而所谓见闻者,适以资其务外好高而已。盖所以救子张多闻多见之病,而非以是教之为学也。夫子尝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是犹孟子“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之义也。此言正所以明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耳。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诸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矣,故曰“知之次也。”夫以见闻之知为次,则所谓知之上者果安所指乎?是可以窥圣门致知用力之地矣。夫子谓子贡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非也,予一以贯之。”使诚在于多学而识,则夫子胡乃谬为是说,以欺子贡者邪?一以贯之,非致其良知而何?《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以畜其德为心,则凡多识前言往行者,孰非畜德之事。此正知行合一之功矣。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之心理耳。心即理也。学者,学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孟子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非若后世广记博诵古人之言词,以为好古,而汲汲然惟以求功名利达之具于外者也。德性岂可以外求哉?惟夫知新必由于温故,而温故乃所以知新,则亦可以验知行之非两节矣。“博学而详说之”者,将以反说约也。若无反约之云,则博学详说者,果何事邪?舜之好问好察,惟以用中而致其精一于道心耳。道心者,良知之谓也。君子之学,何尝离去事为而废论说。但其从事于事为论说者,要皆知行合一之功,正所以致其本心之良知,而非若世之徒事口耳谈说以为知者,分知行为两事,而果有节目先后之可言也。

01

我们在《训儿俗说》里面有一段,是了凡先生告诫他儿子。就跟他讲:话你不要乱讲,如果有些不得不说的话,“须养得十分诚意。”就是你这个里面不能有私心,“须养得十分诚意,始可说二三分言语。”

你体会这个话。现在人讲话,尤其是网络发达以后,人们讲话都超随便呐,想说啥说啥,想骂谁骂谁。所以,情绪有时候是带着恶意去表达的。说到恶意,你发现没发现?有的回了家,据说那些女士们,就是带着恶意表达。她故意不想让你痛快,故意给你甩个脸子。

这种情况,内心得多扭曲的这种人,就是她内在那种匮乏,得多强烈的那种人。所以这儿讲说“慎言其余”,其他的话小心说。

那么这两句话连起来,“多听”就解决你的疑惑,没底儿的话就少,但是剩下的话,也不要随便讲。这样一来“则寡尤”,你就少犯过错。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多看,多学习,你危险就少了。你就不至于犯错误嘛,但是剩下的行动也是要小心,也不能随便,这样一来呢就“寡悔”,你就少后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就是话不要随便说,事儿不要随便干。那么你的俸禄,你的待遇,用今天来讲,福报就在这里边儿了。

那么你看“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那么这个地方讲的是“不尤不悔”吗?是讲的是“言”和“行”的事儿吗?还是讲的“寡”的事儿呢?你体会一下。

这是讲的我行动怎么做呢?还是讲我有更多的观察呢?所以这句话得看懂。那么这段话看完,我们翻回来再来看上面这一段,这就看明白了。上面这一段怎么说?

02

他说“至于多闻多见,乃孔子因子张之务外好高,徒欲以多闻多见为学,而不能求诸其心,以阙疑殆,此其言行所以不免于尤悔。”这一段,你再来看,对于子张来讲,或者对于这个维度的人。

对于他们来讲,孔子因为子张务外好高,他都关心外在。他不知道解决内在,就是活出来,是要解决内在的。所以我们一切的决定因素都在内在,他不明白。所以他的注意力全部跑到外在去,叫“务外”。“务”是追求,跑到外在去。

他还有一些匮乏感没有解决。“好高”,说到这个好高,我忽然想起来一段儿。因为刚才开课之前刷朋友圈,忽然看到一个人。我讲的一部《了凡四训》,他也很喜欢《了凡四训》,他也想讲《了凡四训》。

然后他里面有一些对《了凡四训》的一些体悟。然后中间有跟我交流过,我给他建议,我说不是那个东西,它是另外一个意思,而且有一些更简单,是个维度上的体会。

比如我在“事儿”这个维度?还是在“理”这个维度?还是在“心”这个维度?这个维度上的体会。这个就没啥说的,哪个维度也能修。但是还有一些常识上的体会。

我举个例子吧,就是他有一次跟我聊(我这个话没有所指,我只是描述这样的一个心理状态)。他问我说:“了凡有几个儿子?”我说:“了凡有一个儿子。另外还有两个就是收的义子,不是亲生的。”

我忘了当时怎么说,他当时提出来不同意见,跟我算抬杠。我说这是个历史常识,然后我就给把文献拍照片,给他发过去,文献上那几段话发过去。完了他仍然坚持他的见解,这种我就能体会到,那个“好高”的那个感觉。

我真的不是在说那个人,我只是在描述心态,就是你发现他特别不愿意服输,他一定要扛住。其实我们很多人,也是这种情况。就是遇到明明是那么一个东西,你发现接受的时候特别不容易。

 03

道理上已经知道了,但是你要是让我自己认,“哎呀!我错了。”让我自己认,我要按照你说的改变,这个不行,受不了。这就很麻烦。我们老是在那种状态里面,然后看不见自己那个状态,老跑到内容上。

比如说“我凭什么向他认错?”这种想法。那你有没有看到?你的关注力放在“他”上,你没有放在“接受”上,放在“心”上。比如说“我就没错。”那你还是放在“事儿”上,你还是没放在“心”上。

所以你看,这就是个维度上的事情。如果你一直在观照本体,一直在透过本体看感受。你一直是这样的,那你随时都是看这个东西,你解决问题都是在这儿解决。但是如果你的注意力跑到事儿上去了,跑到内容上,跑到道理上去了,跑到逻辑上去了,那你的关注力,你只能解决那个维度的事情。

所以这个事儿,我觉得就老大老大的一件事。人们老是不懂,他就是不知道这个问题,竟然在此处就能解决。你只要透过现象,立足本心看感受,只是这样的呀。

其实好简单好简单,但是悟到这一点特别不容易,因为我们都是学,都是把它当成一个知识来背会。当知识不行,你得去体验,得琢磨着体会了。

以前有过那么个游戏,就是写字,什么写红呀、绿呀、蓝呀、黑呀什么,写各种颜色的字,然后把那个字,比如他写了个“红”嘛,他把字变成个绿颜色的字;他写了个“黑”吧,把字用白色的颜色写一个“黑”的字;“黄”,他用蓝色写。然后写一大堆字,让你照着念,念什么呢?

念它的颜色,不是让你念字。你前面还行,念得慢还行,什么绿啊,什么白啊,什么蓝呢,你前面还能念,后面念着念着就念成字了。我说这话什么意思?就是我们现在要求是念颜色。

你发现,如果真的给你一块儿红的、绿的,你都能念上来。但是你要是把它写成字,你念不上来。为啥?因为你对字,太认识了,太强烈的信念系统了。现象也是这样的,明明是个“觉”,但是我们太强烈的去认识“内容”了,跟“内容”打交道,打了好几辈子,生生世世。那你说去了解太辛苦了。

根据2021年8月21日在太原市素清松茶餐厅的讲座整理


您的每一句话  我们都会认真听

欢迎留言分享 点击这里,说你想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圣 人 之 学 -- 心 学
《明朝那些事儿》里面有哪些硬伤?
《传习录》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史部明儒学案[清] 黄宗羲卷二十四 江右王门学案九
王阳明:无限扩大的生命境界
平书卷六经学篇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