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自然活法》五十六讲(09):道心者,良知之谓也
userphoto

2023.05.27 山西

关注

△点击播放音频

亲爱的灯芯,

吉祥如意。

当下,

您的感觉如何?


《传习录》第140(2)条

【原文】

来书云:“谓《大学》格物之说,专求本心,犹可牵合。至于《六经》、《四书》所载多闻多见,前言往行,好古敏求,博学审问,温故知新,博学详说,好问好察,是皆明白求于事为之际,资于论说之间者。用功节目固不容紊矣。”

格物之义,前已详悉,牵合之疑,想已不俟复解矣。至于多闻多见,乃孔子因子张之务外好高,徒欲以多闻多见为学,而不能求诸其心,以阙疑殆,此其言行所以不免于尤悔,而所谓见闻者,适以资其务外好高而已。盖所以救子张多闻多见之病,而非以是教之为学也。夫子尝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是犹孟子“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之义也。此言正所以明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耳。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诸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矣,故曰“知之次也。”夫以见闻之知为次,则所谓知之上者果安所指乎?是可以窥圣门致知用力之地矣。夫子谓子贡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非也,予一以贯之。”使诚在于多学而识,则夫子胡乃谬为是说,以欺子贡者邪?一以贯之,非致其良知而何?《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以畜其德为心,则凡多识前言往行者,孰非畜德之事。此正知行合一之功矣。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之心理耳。心即理也。学者,学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孟子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非若后世广记博诵古人之言词,以为好古,而汲汲然惟以求功名利达之具于外者也。德性岂可以外求哉?惟夫知新必由于温故,而温故乃所以知新,则亦可以验知行之非两节矣。“博学而详说之”者,将以反说约也。若无反约之云,则博学详说者,果何事邪?舜之好问好察,惟以用中而致其精一于道心耳。道心者,良知之谓也。君子之学,何尝离去事为而废论说。但其从事于事为论说者,要皆知行合一之功,正所以致其本心之良知,而非若世之徒事口耳谈说以为知者,分知行为两事,而果有节目先后之可言也。


01

'博学而详说之’者,将以反说约也。若无反约之云,则博学详说者,果何事邪?”又说到“博学祥说”,那么他最终结果,还是要回到“以反说约”,就是回到根上说简约的那个东西。

如果说不回到根上说简约,大道至简。那你还“博学祥说”个啥呢?那么这句话从哪里来呢?这句话来自《孟子·离娄》。

《孟子》说,“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博学”就是广泛学习,就大量的东学西学。“详说”是仔细的研究。“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就是说了那么一大堆,说了个啥呢?不是还说这个“约”的东西吗?还说这个最简的这个东西嘛。

就像咱们五十多讲,就是说了一大堆“博学”嘛,“详说”嘛。就一个“格物”,翻来覆去说几遍。但是说来说去,说的是个啥?不是说的还是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就一直没变过,一直没动过。

你以为我们五十多讲,讲了五十多件事儿吗?讲了一件事!未来如果要全部讲下来,现在讲到第一百四十条,如果将来讲到三百多条,那三百多条讲的还是一件事儿。

千经万典,无不吻合。谁家的经典,不是讲的还是个它。“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所以你得知道它干嘛呀?

02

舜之好问好察,惟以用中而致其精一于道心耳。”说舜呢好问好察。“好问好察”,就是说我们讲不耻下问叫“好问好察”。

“迩言”就是说大白话的。过去那文化人,说话是文绉绉的,人家有学问的人。说粗话,说大白话,都是白人,都是没学问的人。

《中庸》说,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是孔子赞叹舜呢,他说:“哎呀,这舜真是'大知也与’”这是个大智慧的人呐。

怎么就是大智慧的人呢?这儿讲说,“好问而好察迩言。”“迩言”刚才说,就是那么浅的那些话,就民间里面那些话。他从这些话里面都能看到哲理,都能看到生命的意义。

就是他能从这个里面来问,来咨询,来观察,来体验。换句话,任何地方他都能吸收营养。然后“隐恶而扬善”,他在执政的时候,他不在他的环境里面树负面的典型,批评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不这样,不树那个典型。

这个话题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讲过,“昔舜在雷泽,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恻然哀之,往而渔焉。”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负面典型根本不说,他只树正面典型。

只树正面典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家耳朵里听到的,眼里看到,全是正面的,他向往的是正面的。你树负面的典型,他对抗的负面,他心心念念围绕着是负面信息啊。

所以他这个叫什么?叫“执其两端”。他知道善恶两端,但是“用中于其民”。这个不是讲“不善不恶”。它这个地方用“中”的意思,是用的“中道”,知道吗?什么叫“中道”,用的良知啊。

由良知带领人民,叫“用中于民”。不去定义善恶,“用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哎呀,能做这份上,怨不得人家就是个舜,就这人成为舜了。”就这么个意思啊,“去其斯以为舜乎!”孔子赞叹。

其实我们现在来看,你要是去观照这个事情,你哪里有那么容易?“执其两端,用中于民。”有那么简单吗?没那么简单!“好问好察”,是你生活里面,每一句话都是你进步的那个地方。

“惟以用中而致其精一于道心耳。”因为它是用“中”啊,所以他是活成“精一”的样子了呀。什么叫“活成精一”呢?这个“精一”,咱们不解释了。“唯精唯一,允执厥中”。

03

道心者,良知之谓也。”什么叫“道心”?道心不就是良知嘛?所以舜活来活去,不是还是照着良知活吗?所以“君子之学,何尝离去事为而废论说。”就是君子的学问,怎么又不是那个“离去事为而废论说”呢?

他说,不是在那个“论说”和“事为”,不是在行动和理论当中成就的。“但其从事于事为论说者,要皆知行合一之功。”说你要做事情,你要讲道理,都离不开“知行合一”的这个功课。就换句话说,你还得“良知”做底子嘛。

正所以致其本心之良知,而非若世之徒事口耳谈说以为知者,分知行为两事,而果有节目先后之可言也。

这个是说正是你回到本心的良知。而不是像那些人“口耳谈说”,就是你背了条知识,听见了,说了个什么东西。像现在人,微信上看一个什么玩意,就觉得成了真理了。拿这个东西当作“知”,把知识当做“知”。

结果这样一来,知和行就分成两件事了。因为啥?维度下降了,就分成两件事了。这样一来,他做事情就有“节目先后”了。维度不对,肯定是活不出来。

这一段用到的典故比较多。但是虽然典故这么多,聊的还是一件事,没有聊成两件事。这一讲呢,我们就先讲到此处啊。


根据2021年8月21日在太原市素清松茶餐厅的讲座整理


您的每一句话  我们都会认真听

欢迎留言分享 点击这里,说你想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文化】阳明心学(二百八十二)
心学呓语之一:阳明散论(1)
度阴山:王阳明自尽于心的心学智慧
王阳明的心灵哲学:存本心,致良知
到底什么是王阳明心学,这篇文章让你彻底看懂
王阳明40种人生大智慧,一口气读完心学精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