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活出来的秘密》(二十):提炼你的灵性,纯度越来越高

何劲波老师:

先生曰:圣人之所以为圣。这个人之所以是圣人靠的是什么呢?不是说看他做了多少事业,而是说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看明白了吗?你想活出来,不是说你要做多大的事业,说:哎呀,我把启明灯做到全世界各地都是,我做到一带一路上去了,我就成圣了。不是这个概念。也不是说何老师开个班,底下听众4万人,没用,400万人又能如何?没用。

这些东西不是讲你的事业做多大,而是讲你的心能不能纯粹跟上天理。换句话说,一点儿人欲都没有。你能不能这么去做?叫全自动。说你能成全自动吗?

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然足而无铜铅之杂也。说就好像这个金子,之所以成为精金,是因为它金的纯度很高,中间没有任何杂质。一样的,说你成圣成贤凭的是什么?凭的是你也没有任何杂质嘛,没有任何恐惧感、焦虑感、愤怒感,抗拒感、害怕感、不愿意感、想要控制感等等等等。

你只要有那种抓取的心,想要控制的心,只要有这种招架的心,防备的心,只要有这个感觉,那就叫杂质。他完全没有,全自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个跟着一个,最后道法自然。自然是自动的样子;然是什么什么的样子。自动的样子。

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人全自动了就是圣人了。“全自动”这件事有没有觉得挺容易啊!好有希望呀!原来我告诉你,你做上一场4万人的演讲,你说哎呀,这可难了。现在告诉你全自动。觉得有机会吧?靠自己就能实现吧!所以人家讲:人皆可以为尧舜。

为什么佛陀讲:“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凭什么呢?佛陀是国王生的,你是国王生的吗?说不好听的话,你爸连个干部都不算,你成什么佛?我告诉你不是凭的这个,凭的是你愿不愿意全自动。凭的是这个。

说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纯度高了就是金。然,给你转折一下,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不可能人都一样,你说孔子人家就是那个岁数,王阳明就是这个岁数,怎么能都一样呢?孔子是那个时代的人,王阳明是这个时代的人,怎么可能都一样呢?所以他做的事业等等,方方面面不可能都一样。

但是他这儿打比方说,财力大小不同。他说:犹金之分两有轻重,就好像金子的重量不一样。

打比方说,尧、舜犹万镒,文王、孔子犹九千镒,禹、汤、武王犹七、八千镒,伯夷、伊尹犹四、五千镒。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虽然做的事业也不一样,虽然方方面面不一样,但是哪个地方一样呢?纯度一样。

他说:犹分两虽不同,而足色则同,皆可谓之精金。金子也是,纯度一样就都叫精金,你管它多少精金呢?

又讲:以五千镒者而入于万镒之中,其足色同也。以夷、尹而厕之尧、孔之间,其纯乎天理同也。我把五千镒的金放到万镒的里面,金没变,只是分量变了,金没变。所以他讲五千镒放到万镒当中,足色同也。

其实说到这儿,对于咱们来讲,人家比如是一吨纯金,从小就做过脑筋急转弯,每个人都做过,说一吨纯金和一吨砖头谁重?一样重吧。能卖一样的价格吗?那可差多了!你有没有发现人家孔子、古圣先贤,人家叫一吨纯金,咱就叫一吨砖头,你说这太失望了。一吨砖头。但是我告诉你从概率上来讲,当然这个前提肯定是成立的,为啥?因为王阳明讲:“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天生自带的。

佛陀也讲:“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那个东西你也有,换句话说,一吨黄金里面有金,一吨砖头里面也有金,总是有金的成分。只是人家一吨黄金全是金,咱是啥?咱是一吨砖头里0.1克金,但是这个东西没关系呀!你能把一吨减0.1克的砖头扔掉,你剩下的是0.1克的纯金啊。这个意思你懂吗?你只要愿意,你照样是纯金啊!

所以这儿讲的什么?以五千镒者而入于万镒之中,其足色同也。以夷、尹而厕之尧、孔之间,其纯乎天理同也。这个厕是通假字,侧面的侧,就是你把他放在尧、孔之间,把他放在尧舜禹、孔子之间,他没有匮乏感,大家是一样的。你也是纯金,我也是纯金,其纯乎天理同也。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这个比方太厉害了,你知道吧!太牛了!在纯度上不是说在分两上。不是说你做了多大的事儿,你搞了多大的演讲,你写了几本书,不是这个东西。是说你里面的纯度够不够,讲的是这个玩意儿。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只要你肯学,只要你肯觉悟,你照样成圣人。犹一两之金比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厉害不?厉害吧!

好,再往下看: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者以此。这是孟子上的一句话。这不还是那一句“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圣人之道,吾心自足”,“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圣人明白的时候都是这句话,是个人都有机会,但是前提是你乐意不乐意,你不乐意,谁也拿你没办法。我以前在《了凡四训》里面讲过一个例子,我当年带学生,推车的那个事,说不愿意就没治,是吧。

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学者学圣人不是学法术,学查看前世、瞬间移动、药到病除,什么什么,不是那些东西,真不是那些。

很多人喜欢那个效验:哎呀,我这一学,眼睛发光了;哎呀,我这一学,观音菩萨来了。我跟你讲不学这个东西。都告诉你所有的感觉都是感觉。观音菩萨来了,你知道你是不是幻觉?你现在遇到的场面都是幻相。对不对?你还敢说那个不是幻象吗?所以不着那个东西。不是说你有什么灵通了,说我给你摸一摸,病就没了。但是有没有这种情况?我告诉你,在感觉的世界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但是那个不是你成圣人的资本,不是你活出来的资本。这个要懂。

犹练金而求其足色,炼金只是求纯度而已。

接下来又讲了:金之成色所争不多,则锻炼之工省而功易成,成色愈下则锻炼愈难。这个锻炼是干嘛?锻炼就是打造。这个金子拿出来总要用了吧,就是你成圣成贤也不是拿个塑料袋一装,真空挂那儿去了。对不对?你也要在社会上用啊,在人生里面要用啊,就是你有你来到这个世界的事。

那么你的种种的体验不就叫锻炼吗?就像金子打个碗、打个盘,打个戒指,这不叫用了嘛。人也是,你来到这个世界,把你打成个戒指,打个手指,打个什么东西,反正你总得有个用处。那么这儿讲金子的成色越高,那么他锻炼起来就越容易。就是越纯的金子,你打个碗,打个什么就越容易;人也是,人越是圣人,你想做的事情就越容易。

人之气质清浊粹驳,有中人以上,中人以下。人的气质不一样。气质是啥东西?里面的那个感觉就叫气质。人的气质不一样,各种各样的。但是人啊,总得来分很简单:中人以上,中人以下;50分画条线,50分往上,50分往下,分两种人。

人上下,其于道有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其下者必须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及其成功则一。这段讲啥?讲因为人有各种智商、能力、悟性,根器不一样。那么对于道来讲,他就分两种,一种叫生知安行,啥叫生知安行?生下他就知道怎么行。六祖,生下就知道,一说《金刚经》,他就直接就跑到黄梅去了。还有一种人叫学知利行。说学了我才知道该干啥。像咱们这种的,学知利行的。其上的这种一学就知道,那么其下的这种怎么样呢?其下的这种必须是人一己百,就是别人做一分努力,我要做百分努力。

人十己千,及其成功则一我功课这么做,我的成功才见点效果。人一己百,人十己千是干嘛呢?上赶着,我一定要干嘛?一定要格物,就这一件事儿。格物之前是干嘛呢?格物之前是观到,观照,你能看见自己的那个感觉。你没看见说格物,白说一样,所以前面有一个动作,叫观自在。

是又一段,跟刚才那个有点关联。


德章曰。这个人叫德章,德章也听了刚才的那一段课,很感慨啊!

闻先生以精金喻圣,以分两喻圣人之分量,以锻炼喻学者之工夫,最为深切。说老师你这个例子讲的真好呀!这个比喻太贴切了,赞叹!

惟谓尧、舜为万镒,孔子为九千镒,疑未安。为啥你说尧舜能做这么大事儿是万镒;孔子为啥还不如尧舜呢?才九千镒。你为什么这么打比方呢?我怀疑你这个例子准不准呢?疑未安。

先生曰:此又是躯壳上起念,故替圣人争分两。看出来了吧,你又着相,你这是说事儿了。人家给你讲纯度,你是要给人家说事呢。就跟好多人一样,说何老师,我这怎么怎么办呀?我说什么怎么办?格物呀。她说我格物的了么。我说你咋格物的?说我就格物我为啥要生气呢?“为啥”这不叫格物,叫分析。观照感觉叫格物,观照逻辑叫分析,两回事。所以你跟他说的,他跟你说的不是一码事儿,这儿是给你讲纯度呢,那儿是给你讲分量呢。

这儿讲:此又是躯壳上起念。什么意思?因为你还是活在现象里。

其实这个东西是啥?这个东西是个领悟。比方说这个东西你听了几回了,你觉得挺有道理,可是你还是会不知不觉的陷到逻辑里头。陷到现象里,很正常,没关系,慢慢慢慢的品,随着格物的功课越来越深,有一天你就:诶!真的是。你就进入到另外一个维度里头去了,慢慢慢慢的维度就变了,别着急。

反正记住那句话:切忌用力。别用劲,一切都是水到自然成的,水到渠成的。你比如说:哎呀,我怎么还成不了圣人呢?我怎么还开悟不了呢?我怎么还怎么怎么的?你不用管那个东西,就像小时候一样,我咋还上不了三年级呢?到那个时候,自动就上三年级了,到这会儿你想刹住都刹不住。你说呀,怎么这么快就老了?不由你。它有它的时节,有它的因缘,该怎么滴怎么滴,你反正跟着它走就行了,你只负责做功课,你不负责别的。

孟子上有一句话叫“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这句话讲的其实还是那一句。

什么叫夭寿不贰?

夭是死的快,死的早,叫夭了;长寿就叫寿。就是你夭也好,寿也好,不贰,你的心不贰,就是你不分别。你不是说这个好,这个不好,不分别,全然接受。全然接受叫什么?这叫止于至善了。全然接受,这叫夭寿不贰。

然后第二句讲什么?修身以俟之。修身是干嘛,前面讲过格致诚正,这就是修身。你只负责做功课叫修身。俟是干嘛?等着呗。等着等着,结果就来了嘛。你等着等着,就上了三年级了,等着等着就找了对象,等着等着就结了婚,等着等着就生了娃,等着等着就老了,等着等着就成了么,反正就等着就行了。那么这句话叫什么?叫对结果零期待。

你说全然的接受,对结果零期待。然后怎么样呢?所以立命也。你怎么把握住自己的命呢?就这么把握住的。是不是讲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又是这东西,经典上讲的全一样。

回过来接着看。说你在现象这个维度里面起念,你就会陷入到分量这个事情上,你观照的就是现象。

若不从躯壳上起念,即尧、舜万镒不为多,孔子九千镒圣不为少,只论精一,不论多寡。只谈纯度,不谈分量。

接下来又说:只要此心纯乎天理处同。只是什么?只是要我的这个心能够纯乎天理,纯粹的,精的纯度。便同谓之圣若是力量气魄,如何尽同得?后儒只在分两上较量,所以流入功利。为啥后儒只在分量上较量呢?因为他的维度,他的认知,只限于现象,他相信现象才是真实的。所以人们就老是求结果,所以都活不出来啊。所以流入功利。

若除去了比较分两的心,这叫换了维度。除去了比较分两的心,各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说你只要做这个功课,这叫什么?人人自有。这个东西本来你有的,谁也有,众生皆具。个个圆成什么意思?就是该着你怎么成就怎么成。该着你是以一个刷厕所的身份成圣人,那你就这么成了;该着你是一个讲师的身份成圣人,那你就这么成了;该着你是个大夫的身份,该着你是学生的身份,该着你怎么的成,你就怎么的成,个个圆成。

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该咋的咋的。不假外慕,无不具足。不用借助外在的什么东西,无不具足,天生本来就有的,自己长出来的。此便是实实落落明善诚身的事。这是你的功课啊。

后儒不明圣学。什么叫圣学?其实我跟你讲,现在我们很多时候把这个传统文化啊,有很多错误的知见。人们一说传统文化,你比如说有的地方就写:古人给我们留下来伟大的文学瑰宝四书五经。天呐,四书五经是给你讲文学的吗?不是,它不是文学。有的时候是思想,有的时候是哲学,有的时候是这个学那个学,我告诉你什么学都不是。

如果你非要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个什么学?那么它叫圣学。就是告诉你活出来的学问,其他都不是。可不是教你怎么用个成语,文章结构如何好,什么历史事,不是那些玩意儿,它就是告诉你活出来的。

后儒不明圣学。以后的人他不知道活出来。咋活出来?从感觉上就活出来了,他不明白这个东西,良知上就打通了。

这儿讲: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什么叫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知识、技能,学这个东西去了。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家长带孩子,孩子一点大就开始报班,报什么美术班,什么形体班,反正就是报各种班,全是练技能的,上来就是练“求知其所不知,能其所不能,学的都是这种东西。其实我们现在比如说画个画呀,唱个歌呀,捏个泥巴,现在叫艺术类课程。艺术类课程是干嘛的呢?艺术类课程是保护孩子感觉的。注意我说的是保护,不是开发。保护,就是那个东西不要被逻辑伤害。

我给你举个例子,什么叫被逻辑伤害?我以前开美术班呀,班里面有一个阶段,就是有小孩画画,是别的老师带的。我有一次路过他们小孩画画的教室。我进去一看,几个新来的学生,别的美术班过来的。所有小孩画的那个画,太阳都在左上角,画1/4个弧度。知道我的意思吧,画个角,几个线,辐射出来的就是太阳。我说小孩画的怎么全一样呢?我就问你们画的是啥啊?小孩说太阳呀!理直气壮的:太阳呀。我说太阳怎么是这样的?他说构图好。看到了吗?他已经学成信念了,他已经没感觉了,你知道了吗?要是这种美术课上下来,这孩子非废了不可。你知道吗?可是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总是试图拿一个逻辑去说明个什么问题。有没有发现?要跟孩子讲一个什么什么道理……

再打个比方,你们家孩子刚画画的时候,他第一次拿起来笔在纸上画,那个叫涂鸦,涂了一堆。家长回去都爱干个这事?宝贝,告诉妈妈画的是个啥?是不是这样的?然后小孩一脸懵,不知道你要说什么。然后你还要引导他,你告诉妈妈,你画的是奶奶?你画的是苹果?你画的是小熊?还要引导他,看到了没有?我告诉你他画的是啥?他画的是画。听懂没?

画的不是画里的内容。他直接画的是本体,他不是画的内容。听懂了吗?有没有发现大人啊,逻辑强大的人总是试图拿内容说明问题。内容不是真相,本体才是真相。孩子直接在本体上呢,你不,你偏要让他画内容。于是孩子画了一段时间了,就开始认知到:哦!原来我是在画内容。什么叫画内容呢?画个山,画个水,画个人,怎么就能把那个东西画的越来越像呢?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他着相,着那个画的像。

然后再学几年,学的专业,因为我正好画画呢,我知道这个东西,所以你再画几年,画画画画,你发现啥?发现原来不是在画那个人,不是在画那个山,那个水。原来我是在画构图,我在画结构,我在画光影,我在画肌理等等,甚至是我在画思想。这个时候你发现什么?你画到逻辑维度里头去了。原来是个现象维度,本来你是有本体的,可是你要钻到现象里头去,早就忘了本体了。钻到现象里头去了,完了钻钻钻,后来反应过来,原来是画逻辑的,你画画画,画到最后,当然这样的人太少了,有一天“啪”开悟了:我其实哪是画那些,我仅仅是在画画呀。就成大师了。

所以就这么一个事。天哪!你本来就会画画,你还要后面练了半天才画画吗?因为啥?因为你一直认为我虽然会画画,但是我不会画内容。结果你就得兜个大圈子。人生不也是这样的吗?你本来就是认知这个世界的,你本来就是能感受这个世界的,可是你不,你开始要变内容、逻辑、方法、技巧,求知其所不知,能其所不能。不是求这玩意儿了么,靠这个玩意儿你活不出来的。

接下来又说: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什么叫希高慕大?就是我希望让人家说好,我希望说这事业做得多大,在分两上争。这叫一味只是希高慕大。

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什么叫桀纣心地?就是一天到晚气得不行,这个看不惯那个受不了,这叫桀纣心地。一天到晚你的情绪那么恶劣,然后还:我成圣成贤呢我,我成佛作祖呢我,我往生什么的。你搞这个东西,你里面没有解决,你外在如何解决?

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终年碌碌,至于老死,竟不知成就了个甚么,可哀也已!有没有看到,人生都是这么过来的,这下知道咱们能好好学一场这个东西,何其幸运呀!是不是呀?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上到此地

下期预告
     《活出来的秘密》(二十一)  
多掌握知识就能活出来吗?


本系列音频及文字由启明灯整理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圣人与凡人的区别
圣人所以为圣只是因为良知纯乎天理
生命升华的关键在成色,精诚度上,而不在盲目求分量才力,王阳明先生道‘不务锻炼成色,求无愧于彼之精纯,而乃妄希分两’,必然一生茫荡
《传习录》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王阳明 传习录 门人薛侃录
门人薛侃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